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涛 《新闻窗》2011,(4):70-70
出镜记者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媒体。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直译过来就是:上镜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通过连线,向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报告发生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2.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3.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前报道”,或“站着报道”。  相似文献   

4.
陈黎 《视听纵横》2009,(5):75-7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在镜头前对新闻事实作简单介绍,或对事件进行简要归纳点评。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能起到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能发挥电视媒体传播及时、声画并茂的优势。因此,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的报道形式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5.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头前报道”,或“站着报道”。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凡是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画面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播报等皆是;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进入画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6.
郭静 《大观周刊》2012,(43):38-39
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是所谓的出镜报道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它如同解说词、字幕一样,是表现电视新闻内容的因素之一。可见,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就工作实际感受,对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报道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彭勃 《新闻爱好者》2008,(9):122-123
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记者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电视节目来提高新闻传播效能,记者出镜这一电视新闻因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他出现在镜头前充当了观众的向导,是电视观众眼睛和耳朵的“延伸”,通过介入新闻现场把所认识到的新闻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可以说出镜记者就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从而发挥电视新闻独特而有魅力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电视现场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由于是直面观众,就要求记者具有选择新闻题材的能力、临场发挥的口头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运用各项摄像技巧的能力。要突出现场这一特性,记者就要在新闻现场善于抓住现场特点,第一时间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9.
“出镜是指在电影或电视中露面”。记者出镜只是现场采访的一个小片段,或者说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记者出镜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由于节目表达意图的需要出现在荧屏上,即电视画面上,电视新闻记者的出镜是通过摄像机的摄录,根据表达新闻事实的需要经过后期编辑制作出现在荧屏上,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荧屏走进观众的家里,直接和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加新闻的真实性与现场感。概括地说也就是记者出现在新闻画面中开口报道。  相似文献   

10.
随时随地拿起话筒面对摄像机镜头,讲述身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是电视记者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记者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新闻事实的当事人,通过现场的话语,把观众带到新闻事件当中,生动地道出故事的全过程.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应该说,有出镜记者的电视新闻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满,节目也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夏璐 《新闻窗》2014,(3):53-53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行业发展以及业内分工细化的产物,它能够有效地缩短观众和新闻现场的距离,是节目与观众沟通的桥梁。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通过现场的话语,向观众述说事件的过程,让他们感同身受,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2.
记者现场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让观众感染现场气氛,进而对新闻产生兴趣,并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媒体出镜记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出镜记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本文分析了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提出了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赛 《新闻前哨》2011,(4):71-72
现场描述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时至今日.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都出现了出镜记者的身影。如今,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成为电视直播节目中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而出镜记者承担的报道任务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件到评述新闻事实、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等等。  相似文献   

14.
孙丽 《新闻传播》2010,(4):120-120
人们往往认为"出镜记者"就是在节目开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环境,把他所说的话与"新闻导语"相混淆。"出镜记者"不是报幕员,也不是场外主持人,他的出现,一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二要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三要利于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出镜记者"就是新闻发生的参与者,是报道过程层层递进的引导者,是观众派往新闻现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采访报道上的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和提倡。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画面中,就等于向电视观众说,“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记者出镜采访报道和观众形成了较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也利于拓展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有的专家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应当说,这个界定从总体上阐明了现场短新闻的基本特点。但具体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又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试图对电视现场短新闻的个性特点作一些探索。我认为,电视现场短新闻除了具有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等一般特点外,它最明显的特点或典型表现形式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描述所见所闻,把观众带入事件发生的真实现场,中间穿插记者在现场对新闻人物的采访,最后由  相似文献   

17.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之一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也更为真观、真实。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重大现场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作为展现新闻真实的一个"着眼点"而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作为记者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的形式,给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但出镜技巧很有讲究,值得深思探究。一、"出镜记者"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和让观众难忘的亲切感。二、"出镜记者"要把自己当成观众去采访,出镜时要抓"活鱼",要以"点"出镜,抓住细节。三、"出镜记者"要有敏锐的现场观察力;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出镜时的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18.
《记者摇篮》2006,(5):52-52
1.“踏访”式由头要“踏”出新东西来所谓“踏访”式由头,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到现场,通过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利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记者或通讯员一定要善于发现新的事实。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2.少用“了解到”式由头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用…  相似文献   

19.
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时发挥作用,协同完成整个新闻现场的报道,其中非语言符号中的肢体语言、表情等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说,有声语言是一种表达,非语言符号的展示同样是一种表达。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记者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特殊作用。一、巧用手势语,强化新闻信息,为观众理解新闻提供方便。记者出现在镜头前,有时为了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更清晰明了地向观众说明新闻事实,手势的使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的出镜报道具有及时迅速、现场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拉近新闻事实与观众的距离。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出镜报道对于有效传递信息,突出和深化报道主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央视和四川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从抗灾一线发回的报道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记者现场出镜报道方式。他们引导着观众寻访灾区,看到了灾后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受众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的宣传效果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