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几年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滑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按照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要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创优良学风,应该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入手,讨论了高校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和更新;针对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高标准和多样化的要求,以及高校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缺陷,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逐年扩招以来,一般本科院校经管类本科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滑坡。可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不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各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更要坚持精英意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目前,经济社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考验,高等教育改革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应用型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推动教育模式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应用型高校需要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完善自身质量评价体系,以便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及社会服务质量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校教育发展、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及高校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实现就业和创业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该现象的出现与社会、高校与学生个人都不无关系.本文选择高校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色、院校特色、区域发展特色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从课程设置、课外实践活动与科研活动等方面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蔫足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育的质量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如今各高校教育都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目标,高校教育要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是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成本的投入,所以要有效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就要做好成本的控制,不能浪费教育资源,更要有效分配和利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是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拨款制度应该与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声誉等相结合,激励高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中心。努力实现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的有机结合,培育教育中介组织,将教育财政拨款与毕业生实际就业率适当挂钩以及建立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等,均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79-85,74
该课题通过文献法、案例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及实证调研。研究认为,创业教育是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是融入高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育。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呈现出相关性。在个人层面上,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带动大学生需求层次的提高,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本量的增加;在院校层面,创业教育使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具现实针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在社会层面,创业教育能增加社会就业、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有利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认为,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应通过政策手段促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商务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政策的针对性;而高校则要在组织建设、制度保障、常规管理和评价评估四方面做好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社会对优秀设计人才的需求与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主动与社会接轨,调整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具有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格等创新素质上,而这些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直接有用性出发,短期内创新创业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和成功;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长期的人文熏陶对人的品格和气质的影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高度的方向一致性,在高职人才素质结构上具有紧密关联性。重新思考和探究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可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高等教育质量现尚处于一个混沌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要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必须重塑高等教育质量观.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一种适应个性化需求的多元的发展的整体质量观.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经历了从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思想体系建设到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价两个主要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已有高等教育质量研究所关注的主要话题。缺少从教育学、价值哲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及其保障体系进行思考是已有研究的主要不足。从高等教育机构自身出发内化高等教育质量内涵、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考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意义应成为今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plores several aspects of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provi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longside the trend of 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to review quality across a range of outputs, besid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within the undergraduate placement programme of a UK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investigated aspects of service quality through students’ surveys conducted over a five-year period and staf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point out that, amongst other factors, the increase in student numbers implies a deterio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quality. Based on the findings, several areas that can potenti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 in modern universities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5.
对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高等教育界流行的主要的质量观进行分析和概括,认为,大众高等教育必然出现多样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否则高等教育只能停留在精英阶段而不能发展.而这些不同的质量观,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侧面反映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它们是辩证统一体.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应以多样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建立多样化的评价系统,促进高校的多样化发展.并进一步指出,树立多样高等教育质量观,绝非不要关注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高等教育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的危机目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高等教育认证、高等教育评估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认证是一种衡量标尺,评估是价值判断工具,保障是改进手段。从其发展轨迹来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基于"利益关系人"的管理,是从技术层次向文化层面过渡与转型的管理,是一个在注重对质量进行真正保障基础上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规制是大学法研究的前沿议题,以德国与美国为代表的两大法律体系,分别被纳入公法规制与普通法规制的范畴。在德国,高等教育认证行为属于行政行为,高校与认证代理机构之间的纠纷属于公法争议。申诉、行政诉讼与宪法诉愿等公法救济机制,构成德国高等学校与认证代理机构之间纠纷的解决渠道。如何避免认证对学术自由构成侵害,已成为德国公法学界与实务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受联邦宪法法院大学课程认证裁定的影响,德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正在进行深刻变革与调整。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具有非营利性组织的法律地位,须履行诚实信用以及基本的正当程序等普通法的一般义务。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对“认证联邦化”的抵制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对认证决定的抱怨或不满,构成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纠纷的焦点议题。穷尽内部救济与“司法终局性”原则,被视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纠纷的解决机制。德美两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法律纠纷的解决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明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法律地位、强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程序正义、建全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经过10余年的发展,办学体系日臻成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终身化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网络教育规模和形态建设的步伐,质量保障和内涵建设问题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如何在高等教育以"质量"为核心语境的价值形态下,构建并实施网络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网络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构建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树立科学的网络高等教育质量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优质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过程中,大众质量观、全面质量观和评估质量观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迈过大众化的门槛以后,发展优质高等教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过程,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现在和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基于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更大;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时间异质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集中在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且会通过不同路径分别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数量既直接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也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动,而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为助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