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葫芦丝柔美而易学,吸引着众多师生们参与并表演。笔者也非常喜欢研究葫芦丝,故以临县城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预对葫芦丝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与现状进行探究。首先,本文将从临县城区中学及小学两方面对课堂葫芦丝运用情况进行概括介绍,其次将从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来展开介绍吕梁市临县城区葫芦丝进课堂开展存在的问题,再次将从教师兴趣、教师表演、学生学习方法三方面来研究解决问题对策,最后将从校园比赛、成立社团研究推广方法,并对葫芦丝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葫芦丝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器乐进课堂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学生的情趣及审美。  相似文献   

2.
首次针对为什么在所有器乐中单单葫芦丝和葫芦丝音乐被称作是一种文化?葫芦丝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她与葫芦丝音乐究竟什么关系?如何促进葫芦丝文化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和论述。对葫芦丝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密切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葫芦丝艺术教育为载体,开展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增强学生技能,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艺术技能为根本,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艺 术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 民族文化意识,体验葫芦丝的音色美、艺术美,把葫芦丝教学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让葫芦丝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通过一至三年的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师生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葫芦丝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让葫芦丝成为实验中校园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刘慧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57-158
在尊重葫芦丝音乐发展历程的前提下,依据乐曲风格特点和演奏要求的不同,将所有葫芦丝音乐分为"纯傣味"和"非傣味"两大类。并对继续沿用"轻、飘、柔"三个字,形容描述当前时下所有葫芦丝音乐的特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主要依据,科学预见葫芦丝文化发展将面临又一个春天,并从葫芦丝文化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既迫在眉睫又至关重要的三项应对建议,对葫芦丝文化在新形势下实现科学理性地大发展、快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声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55-156
在对现有葫芦丝教材进行筛选、归并、整理的基础上,得出葫芦丝演奏方法三十种,葫芦丝演奏能力十九项,演奏法内容体系包括演奏方法体系和演奏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葫芦丝是一种旋律性很强的民族吹管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成为民族乐器大家园中的一枝独秀。虽然葫芦丝学习起来较为简单,但是我们学习葫芦丝不能仅停留在能够演奏上,还应该从深处去挖掘葫芦丝的乐器性能及演奏魅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谈谈葫芦丝演奏中的美学原则。葫芦丝中的"丝"字更多是指美学上的审美范畴,就此一字,为我们总括了葫芦丝演奏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8.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乐器,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这种乐器在梁河地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沿江流域及其村寨,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甚广。葫芦丝不仅蕴藏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渗透着浓郁多彩的地方民族特色,从其外部构造到演奏音色技巧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葫芦丝的文化传播谈起,再就葫芦丝的传说、外部构造以及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去印证"葫芦丝之乡"乃实至名归。葫芦丝独特的文化构成,是推动其走向全世界的根本动力,也是葫芦丝得以长期保留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9.
葫芦丝艺术是种独特的音乐演奏形式,其演奏方法、研究技巧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具有生活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此,本文将针对葫芦丝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葫芦丝文化与葫芦丝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由"族群"向"全民族"、由"地域"向"大中华"转变,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但受诸多因素制约,葫芦丝文化及葫芦丝音乐在理论研究、作品创作、传播方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还远远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需要。试从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思路,以推动葫芦丝文化在历史新时期的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葫芦丝”作为少数民族吹奏乐器,深受听众喜爱,但要选好一支优质的“葫芦丝”,要把握好二点:一是看“葫芦丝”的外表,二是听音准。同时,还要注意“葫芦丝”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闫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57-158
随着葫芦丝文化传播的不断推进,针对葫芦丝演奏中一些常见问题的理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结合在演奏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吐气方法标记、吹奏技巧的界定、器乐演奏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及下颤音下波音的演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针对葫芦丝文化推广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系统纠正,以推动葫芦丝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柏芳 《成才之路》2009,(25):72-72
通过三个学年来的教学,我在实践过程和教学理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现总结为以下几点,以供同行参考。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初始,我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经过与校领导协商:我校的铃声用葫芦丝经典名曲为背景音乐;利用音乐课和兴趣小组活动课时间播放葫芦丝的经典名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在音乐课堂上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引起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葫芦丝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族、彝族和阿昌族一带,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是一种音色优美的少数民族乐器,吹奏起来简单,而且声音柔美,既有管乐器的特点,也能表现出弦乐器的特点。记得我校刚开展葫芦丝进课堂的时候,很多家长认为葫芦丝不是一个正规乐器,认为不会像萨克斯、长笛和钢琴等有出路。其实不然,葫芦丝像钢琴等乐器一样,已经走遍大江南北,有很多名家也在吹奏它。乐器并不能以用处来划  相似文献   

15.
周秋萍 《教育》2015,(7):73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2009年11月,葫芦丝作为白鹿小学校本教材,走进了音乐课堂。它那亲切、细腻的音色,轻柔、飘逸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目前,本校三至六年级开展了葫芦丝进课堂的教学。以下是笔者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葫芦丝教学的一点认识。葫芦丝教学的第一要点兴趣的培养学习葫芦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一步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许多学校把器乐引进课堂,以此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笔者依据在小学葫芦丝教学过程中的亲身实践和探索经验,积累了相对有效的教学措施,旨在改变多数人对葫芦丝教学认识上的偏颇,促进葫芦丝教学方式的革新,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者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促进葫芦丝艺术的发展与推广。一、强化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动力葫芦丝音色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不失质朴。它的音域虽然不广,但是表现出来的曲子非常让人震惊,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朱灵通 《考试周刊》2012,(31):177-178
葫芦丝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乐器,它起源于云南德宏地区。葫芦丝这件乐器以其"音色好听、简单易学、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四大优点早已风靡全球,掀起一浪又一浪的学习和研究高潮。葫芦丝这件乐器走进音乐课堂教学有着得天独厚、无可取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葫芦丝是我们中国最富有诗意的一种特色民族乐器,它为什么叫“葫芦丝”呢?因为这种乐器都带一个完整的葫芦,而且吹出的颤(chan)音就像抖动丝绸那样飘逸(yi)轻柔,所以就有了“葫芦丝”这个美丽的名字。葫芦丝以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山区中的傣(dai)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现在,葫芦丝优美的音色,独特的造型,受到了全国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喜爱。葫芦丝是很有特色的乐器,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葫  相似文献   

19.
葫芦丝是我国一种具有民族色彩的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葫芦丝现今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甚至受到了外国艺术家的喜爱。用葫芦丝演奏出的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和其他乐器完美契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葫芦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为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打跳欢歌》是葫芦丝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高级阶段演奏必选的一首作品,根据纳西族风格音乐改编,很受葫芦丝爱好者的欣赏。本文从创作简述、曲式分析、作品特色三个方面对该乐曲进行分析,使广大葫芦丝爱好者能更好的掌握该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