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其他媒体相比,手机短信具有受众对象更广泛、传播信息更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更高、自主个性化等特点。手机短信可有效发挥其传播优势,积极发挥其舆论作战功能。研究如何利用手机短信开展舆论战,对于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打赢现代战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集中了多种媒体的优势,表达自由随意、传播信息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高。近年来,手机短信在我国发展迅猛,广泛运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影响,并给受众和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手机短信广泛运用于社会手机短信以其便利和无限移动的优势,正广泛运用到各行  相似文献   

3.
陈媛媛 《新闻前哨》2006,(2):101-101
手机短信集中了多种媒体的优势,表达自由随意、传播信息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高。近年来,手机短信在我国发展迅猛,广泛运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在政治、经济、化等领域产生影响,并给受众和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浅议手机短信在报刊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手机短信服务的发展概况 ,归纳了其在信息传播中体现的诸多优势以及发展前景 ,研究了手机短信服务的主要方式 ,提出报纸期刊在自我宣传、与受众的信息交流中开展短信业务的必要性 ,简要论述了短信业务服务于报刊的应用方法、可行性等 ,肯定了手机短信服务在报刊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传播具有门槛低、送达性、传播速度快、诉诸感情的传播方式等优势,一些社会心理因素也增强了手机短信的传播效果。手机短信传播同样存在问题,需政府的正面效果引导和负面效果防治。  相似文献   

6.
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文本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手机短信中的人际传播及特征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它大致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 ,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人际传播具有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 ,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 ,方法灵活 ;第二 ,信息的意义更丰富和复杂 ;第三 ,双向性强 ,反馈及时 ,互动性频度高 ;第四 ,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①手机短信中的人际传播行为就是指依赖手机短信这一特定媒介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手机短信传播行为其固有的人际…  相似文献   

7.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我国的手机短信则于1998年开通。由于手机短信业务具有交互性强、快捷迅速、收发方便等特点,使得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它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现代传播理念,因此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继报纸、广  相似文献   

8.
李洋 《青年记者》2004,(8):32-33
手机短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而便利的传播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垃圾短信、涉嫌犯罪短信和强迫广告等负面信息的大量流行及传播负效应的显现。如何预防和追惩手机短信的负面信息传播,净化传播环境和社会空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志 《传媒观察》2012,(4):27-28
当前,全球进入风险社会阶段,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问题频出不穷,再加上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当今世界的危机和危机传播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如微博、手机短信等不仅为危机的扩散与传播提供了便利,大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更增加了危机的不可  相似文献   

10.
王凯 《新闻爱好者》2012,(21):68-69
目前,手机短信在传播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扰乱个人生活和公共秩序、传播黄色信息、污染文化环境等,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我们必须对手机短信进行优化,在借鉴外国有效管理经验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技术平台实时进行技术监控,加强运营商自身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宽现有的传播方式,净化传播内容,让手机短信发挥出其积极服务社会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网络、手机短信等新传媒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传统传媒的固有优势在“信息过载”的现实环境中被日益削弱.今天,一份报纸,尤其是版面数量有限的党报能否在提供信息之外,呈现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成了决定报纸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手机短信独具的传播特点对政府形象塑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当今社会,政府更看重利用网络,尤其是微博等新方式来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对手机短信的重视不足。通过对手机短信传播特点和政府利用手机短信的案例的研究,从传播学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政府利用手机短信提升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这一新生媒介由于具有即时获收、传播快捷、方便携带、信息可群发、高互动性、不需要语音支持等特质,日益成为一种普及率高,广受欢迎的传播手段.尤其在社会突发危机事件中,手机短信日益凸显强大的传播效用.逐渐引起国内研究机构、相关学者以及传媒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手机短信--新的传播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湛  吴伟 《当代传播》2003,(5):45-46
近两年,一种新的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引人关注,这就是手机短信.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闻的传播可以看出其优势.今年的大年初一晚22时10分,新浪网新闻中心收到通讯社发来的关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络的消息,10分钟后新浪向手机短信新闻订户发出了第一条信息,这是国人最早收到的关于航天飞机失事的消息.有报道称"手机短信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又发掘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①  相似文献   

15.
姜丞 《传媒观察》2006,(9):26-27
自1995年手机短信业务在我国开通以来,全国各种终端间收发短信息数量早已经无法统计。短信已经成了无法忽视的社会、化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短信的个性与优势 手机短信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面赶超传统的信息媒介,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模式,与它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相比于传统媒介优势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对短信广告发展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青年记者》2006,(16):20-21
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手机短信分为普通短信息服务(SMS)、增强型短信息服务(EMS)和第三代多媒体短信息服务(MMS)。其中,MMS不但可以传递字信息、彩色照片图片,而且可以传播音效、活动视频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炎龙  邓倩 《新闻界》2008,(4):33-36
本文以手机短信群发这一新兴传播形式为出发点,分别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角度,解读手机短信群发的传播特点,展现群发短信传播方式对手机媒介传续传播方式的突破。同时,指出手机短信群发的传播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为手机媒介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手机网络及其软硬件的发展,手机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其中短信服务的出现,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手机短信的信息服务项目,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笔者认为,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档案馆,利用手机短信这个新的信息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手机短信服务的优点实时性: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及时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定制的短信服务信息,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在档案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手段,由于手机短信具有的快速、便捷、可靠、低成本等优势,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手机短信在档案馆中应用,将档案馆带入一个移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专家预言:以后我们的“数字”生活将被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这三种屏幕所占据。“以移动电话为主的无线通信,会改变传播业的格局,而一旦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具有收视广播电视节目功能的信息接收器,传媒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场革命”。①手机短信对人际传播的丰富和突破其实,手机短信产生时,它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人际沟通和交流。它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具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突破着人际传播。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手机短信息,就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