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这是一个令福州人熟悉和自豪的名字.可是我作为福州人,说来惭愧,我第一次知道林则徐以及他的光荣事迹,还是从书本上.……  相似文献   

2.
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出生于福州.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病逝于潮州.值林徐诞辰210周年,逝世145周年之际,对这位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且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给予颂扬和纪念,很有现实意义.在清王朝衰败之时,英国殖民主义者用鸦片加大炮向我中华进行猖狂侵略.在这民族危亡的当头,林则徐以他的卓越胆识和爱国之情,领导了抗英禁烟运动,表明了我中华民族传统的反对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在抵抗外部侵略的同时,又竭力反对闭关,反对“盲目自大”,积极探求外域知识,向西方寻求真理,可以说他又是一位力主开放的先驱者.林则徐这样一位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却在他不屈不挠献身抗英、希冀改革内政以求民富国强、矢志不移对外开放的壮志未酬之时,而蒙冤革职,遣戍新疆了.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著名政治家,我国最早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时期,他不仅以领导禁烟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而闻名于世,而且在反侵略军事斗争方面也表现出杰出的才能。探索林则徐的军事思想,对于深入研究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近代中国反侵略军事斗争史,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角度,以福州三坊七巷的林则徐纪念堂公示语翻译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林则徐纪念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维转换"理论提出改进方案,对福州旅游景区三坊七巷的部分公示语翻译进行浅析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一部晚清思想史,也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而闽都文化在晚清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林则徐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于晚清思想开放的启动有引领之功;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成了晚清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严复系统地介绍进化论,为晚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除林则徐、徐继畲和严复外,还有许多福州人、或虽籍贯不是福州但长期在福州工作(或为官或经商)和生活、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人,也为晚清思想或社会的开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生于清贫的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刻苦,以“童年擅文”知名乡里。由于其家境贫寒,传说林家每到除夕才吃得到一餐炒豆腐,林则徐自小就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有了切身体会,故出仕后,他常存一颗报国忧民之心。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林则徐,自然会联想到他是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可是你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是一个让福州人、福建人直至全世界华人提起来都无比自豪的名字;而一所能以“则徐”二字命名的中学,与生俱来就有着一种无尚的荣光和神圣的使命感。 “什么是则徐精神?因为虎门销烟这一壮烈的历史事件,人们很自然地把它理解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福州则徐中学校长杨大榕侃侃  相似文献   

9.
<正>清末很多在北京为官的进士喜欢辞职回乡当老师。如福州人林则徐(1785-1850)曾说过:"30年前的福州,读书人不想升官,即使考中进士做了京官,也宁可归乡,在州郡书院里找一个教书的工作养家糊口。"他说的虽是嘉庆年间的情况,但整个清末基本如此。1883年,四川富顺县人刘光第(1859-1898)考中进士后被授  相似文献   

10.
清道光年间,福州西湖李纲祠堂得以修建,林则徐功不可没。云南人程含章对此亦有贡献,然诸多方志史料将其忽略,这既与史不符,又显失公允。因李纲晚年于福州所居名为"桂斋",故祠成,林则徐又于其旁建"桂斋",明其心志。然诸家于李纲所居"桂斋"故址的具体地理位置或语焉不详,或曰无可考。经考证,李纲"桂斋"当建于福州城东报国寺内,城东报国寺位于"易俗里"。  相似文献   

11.
韩琴 《培训与研究》2008,(11):44-46
在三十多年客居他乡期间,林则徐时刻心系生他育他的家乡,有着难解的家乡情结。林则徐是购置北京的福州新馆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不仅保持了福橘过年、福橘馈赠亲友的乡俗,还记载了嘉道年间的福橘贡。当家乡遇到百年不遏的“溪水”时,林则徐即慷慨解囊,远途寄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林则徐为生他育他的家乡深感自豪。“爱国之道,始自一乡”,林则徐的家乡情结与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一样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12.
在三十多年客居他乡期间,林则徐时刻心系生他育他的家乡,有着难解的家乡情结。林则徐是购置北京的福州新馆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不仅保持了福橘过年、福橘馈赠亲友的乡俗,还记载了嘉道年间的福橘贡。当家乡遇到百年不遏的“溪水”时,林则徐即慷慨解囊,远途寄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林则徐为生他育他的家乡深感自豪。“爱国之道,始自一乡”,林则徐的家乡情结与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一样值得发扬。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在广州严禁鸦片,反对英国侵略战争,中途被诬,流放伊犁,后调陕甘,终派为云贵总督。1850年,林则徐告老返乡,住在福州城内文藻山大院。平时,他关注福州人民生活和英殖民者暴行。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之一港口。从此,鸦片从闽江“免税”进口,加上清廷分摊的战争赔款,使福州大量白银外流,因而引起白银贵铜钱贱,1842年白银一两值铜钱一五九0文,1850年白银一两值铜钱二000文。银荒大患,使清政府地丁税、盐税等征收不足,而使百姓负担加重。还有,英船直接输入洋布,福州省城内外销的土布因而壅滞不畅…  相似文献   

14.
福州林则徐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显而易见,这副对联旨在告诫人们:留钱给子孙,或损其志,或增其过,害处甚多,并非上策。那么,  相似文献   

15.
试论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第一人,是一位卓越的封建政治家.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本文想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林则徐坚决抵抗侵略的思想与活动;(二)林则徐在做官期间所倡导主持的兴修水利事业及其评价;(三)林则徐思想与活动的时代特征和阶级实质.一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通过科举进入了封建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6.
斯言 《高中生》2012,(31):49
林则徐在广州要跟英国人打交道。当时是夏天,一次英国人请客,林则徐带着几个跟班去了。英国人拿了些雪糕招待林则徐。林则徐第一次看见雪糕,英国人也没介绍这玩意儿。他看着这东西冒气,以为很烫,就嘘嘘地吹,差点把那些英国人笑死了。林则徐知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S):F0002-F0002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于山北麓,鳌峰坊内,毗邻高士其、李世甲等名人故居。校园内还留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早年就读过的鳌峰书院的遗址,人文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18.
民族英雄林则徐,从小聪明好学。林则徐八岁那年,正月十五那天,邻居家的小伙伴都成群结队地去看花灯,但林则徐没有去。原来这些天他有些贪玩,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故意不让他出去的。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则徐心急如焚,他跑去对他父亲说:“爹,邻居叔叔说今晚的灯会非常好看,您带我去好吗?”林则徐的父亲说:“你爱看灯,想出去开开眼界,这是好事,但是你这些天太贪玩,功课都耽误了。”“没有。我学的很好呢。”林则徐急忙说道。“那好,我就考考你,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我就带你去。”林则徐看灯心切,一口答应:“爹,您说吧。”  相似文献   

19.
名人故乡行     
.{_,东申.j市孙中山故居.叫惜涮…毛泽东故居..湖北秭归属啄纪念培..山尔曲电孔商..山东沂南渚葛亮故里纪盒臂. 河南巩县杜甫故里绺岔馆..陵西韩城司马迁柯..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山东临沂王羲之故里洗砚池. .河南汤阴岳飞脯.^车天穗施缝周车.幸馋等摄v名人故乡行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史学界发表的有关鸦片战争的文章近三十篇,比较起来不算太多,但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比过去有所进步,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有所提高。现将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如下。一在一九八二年福州召开了“林则除与鸦片战争”学术讨论会以后,对林则徐和道光皇帝的思想、活动及其评价问题的讨论仍在进行,史学界又发表了多篇文章。黄启臣等人研究了林则徐的经济思想,撰写了《“福国利民”是林则徐经济思想的核心》(《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指出:“主要从政于鸦片战争前的林则徐,目堵由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以鸦片走私贸易而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銷国政策而造成经济崩溃的恶果,在禁绝鸦片,维护对外贸易,自铸银币和兴修水利等方面,提出了反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搞活经济、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