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墨子学说与近代会党:以辛亥革命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近代,墨学的价值被再度发掘,社会精英开始重墨,而在下层社会中,墨学思想及其行为方式一直是用来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利器。近代会党之所以与革命党人联合,参与资产阶级革命,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墨子学说的影响不无关系。墨子学说与近代会党在时代、阶级、组织等外在形式上有着天然契合,墨子学说在近代会党革命意识的成长中有着内在促进作用,加上革命党人又是以墨子学说感染、号召会党投身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三四十年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下,秘密会党嬗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时期,秘密会党既表现出下层民众传统的反抗压迫、剥削和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暴露了其对社会建设不足破坏有余的落后消极的一面.总的趋势是蜕化.  相似文献   

3.
会党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一支社会力量。陕西会党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迅速,势力遍布全省。会党活动的主流是联系下层社会民众,进行反清反帝斗争。辛亥革命前夕。会党逐渐接受革命党人联合斗争的主张,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当然,由于会党成员以游民为主体,故而它也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中,曾三次提到会党,即兴中会广州起义,光复会成立,萍浏醴起义。那么,辛亥革命与会党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的动机 会党,大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会员以农民为主,还包括手工业者和游民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 ,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指出 :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 :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 ,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 ,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 ;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 ,而必须看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 ,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充分的论据驳斥了《试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的分裂》一文中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对会党的无情抛弃,才是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指出:民初会党与革命党人的分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强调:评价辛亥革命后革命派与会党关系的转化,不能单纯从会党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着手,而必须对其参与辛亥革命的心态和动机及其在辛亥革命后逆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加以足够的重视;不能过分谴责革命派这样那样的缺点,而必须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毕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代表,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民生危机逐渐加深的大背景下,清末会党活动产生了两个明显的趋向:革命化与匪化,辛亥革命前夕这种趋向更为明显。革命化是会党反抗思想与斗争不断进步的体现,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积极的联络影响下形成的;匪化则是会党从事各种危害社会的活动,不断加速会党走向社会的反面,是不以会党的革命斗争而转移的。就会党整体活动而言,两种趋向同时存在,同时作用,这一致延续到辛亥革命的爆发,以至会党最终成为革命党人容易发动但又难以驾驭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9.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年湖南光复等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湖南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抓住并解剖这一典型,找出它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正确认识会党的本质和全面评价会党的作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会党运动,绵延数百年,活动范围遍及二十余省,会众难以数计,声威震动寰宇,而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其高峰。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和领导下,会党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趋势,在革命党人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中,会党几乎“无役不与”,且不少次起义是以会党为其主力的,会党已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活跃于中国近代政治舞台,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运动无疑是史学工作者一项迫切而又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哥老会是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它最早产生于清乾隆年间,随着清末社会震荡发展壮大。哥老会作为会党力量之一,在全国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合作,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哥老会在同革命党人的合作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而它所暴露的缺陷加之革命党人会党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二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2.
外文文献是研究近代温州社会稀缺而又重要的来源。苏路熙作为英国著名汉学家苏慧廉的妻子,她在《中国之行》中以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晚清温州社会全景图。这幅全景图涵盖温州城景、重大历史事件、来温重要人物和温州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温州近代史和晚清温州社会最为重要的外文文献,应该受到温州地方史和民俗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南社社员庞树柏不仅是近代文坛的诗词学家,也是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地方新派士绅代表,突出表现在为策动1911年11月的辛亥常熟光复事件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以庞树柏为代表的革命派人士,以中国同盟会与南社为平台,政治上主张民主革命,无疑成为清末民初新崛起的地方政治力量,由此带来的地方精英集团的结构演变,体现了辛亥革命对地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季四川民主革命成功的原因除有革命党人的艰苦斗争和对清末知识分子的宣传外,清季四川秘密社团的作用不可小觑。包括秘密社团对革命党的联络,为革命提供组织和群众基础;社团成员充当革命主力,使党人在川举事有力可持;为革命党在川举事提供经费支持。缓解党人财政紧张局面。清季四川秘密社团与革命党人间的“党团”互动关系频繁,在四川民主革命中十分活跃,对四川民主革命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清末是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清末中日两国同时开始引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但两国的科技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科技发展的内核要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这种差异是由两国国家性质不同所决定的,并导致不同后果。通过对1840—1911年间中日两国科技发展的比较,从两国文化及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各自所持有的对外科技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关系,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清末在西藏兴办的近代式的普通教育,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它给西藏封建农奴制腐化的社会注入了一些近代式的文明因素,近代式教育的文明之花从此开始在西藏萌芽。某些合理的教育思想难能可贵,同时清末西藏教育革新的开展,在某种意义上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中华民族已全面摆脱明末至民国之末,日趋落后、贫穷的困境,而走上了奋发图强、繁荣昌盛、民主和谐的新时代,并正在沿着锻造国民理性、科学、创新和民主法治社会的道路前进。人们常思考一个问题,即近代科学为什么起源于欧洲而不是中国?清末及民国时期伟大思想家严复认为,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的发达。  相似文献   

18.
以西方为叙事主导的民族主义话语,主导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使得民族国家的历史在西方学者眼中不仅具有世界的同一性,而且表现为发展中的单一性。中国清末民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存在多重性,绅商阶层作为国家权力在乡民社会中的递延,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地方权益的使命,当西方殖民行为在中国衍生出民族主义运动时,乡绅阶层的"裂变"特性,使他们在乡民社会书写了另类的民族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经济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重本抑末”论影响日益减弱,重商思想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本末皆富”、“重本不抑末”、“裕国”说、“求富”说、“富民”说、“振兴商务”论、“商战”论、“富国、养民”说、“以工立国”论、“棉铁主义”等。晚清重商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关商业活动、商品经济的观点,而且涉及到建立资本主义近代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问题。先进人士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经济利益、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挽回利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这些诉求和主张,表露出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昭示出国人早期现代化意识在经济层面的萌生。重商思想与经济民族主义意识相伴而生,突出地展现了外部侵略对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巨大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学术主流由心学向朴学转变,其内在的、推陈出新的动力,源于思想界摒弃理学未流的批判思潮。其时,社会经历了明亡清立的历史转折,明道救世的目的已由振兴而救亡,启蒙的重心由政治改良转向民族主义。于是在清算明代理学空疏无用、自毁长堤之罪过的同时,更把别夷夏、辨正闰放在首位,并且在批判心学松懈夷夏大防、否定宋学具有元典意义的过程中,自觉地把考据实学作为思想武器与反清斗争相系,终开清代朴学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