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产业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旅游业除自身组成部门的深度融合之外,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横向的产业融合。文章从国内外产业融合的研究动态入手,结合蒙山旅游产业区域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快旅游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能有效推动旅游业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旅游产业融合主要以平行融合和交叉融合为主,但是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河南省旅游业应以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的教烈竞争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中;产业融合主动性不足,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完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新业态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瓶颈。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意识、拉长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新业态竞争力、构建旅游新业态人才的培养体系等措施,有助于产业融合趋势下河南省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域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全域乡村旅游内涵,对照灵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灵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政策体制不完善、设施服务跟不上,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市场监管不力,环境整治有待提升等问题。要从制定服务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振兴战略等方面着手,促进灵山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无锡大力推进吴文化、古运河文化、佛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业呈现出从传统景观旅游到文化休闲旅游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提升无锡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彰显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民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发展全域旅游,开展旅游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全域旅游发展背景,对其涵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全域旅游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政府积极引导、实施创业创新、优化机制体系四个维度,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旨在促进各地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73-78
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与灰色预测研究,有助于转变旅游发展理念、改革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发挥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拉动效应.选取广东省2004年至2015年旅游业统计数据,以广东接待过夜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为研究变量,利用Matlab计算GM(1,1)模型,通过误差分析、模型精度及残差检验、外推预测与修正等,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接待过夜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对广东旅游收入与人数灰色预测及研判,基于供给侧改革及全域旅游视域下,提出了培育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促进旅游消费升级等产业转型发展、旅游品牌建设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全域旅游背景下产业与市场发展需求,晋城市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创新与改革。在优化供给侧结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和跨行业"泛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还需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提升全民旅游素养。同时,应借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同为晋城市旅游产业带动"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基本单元的科学划分是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全域旅游基本单元的适宜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实现旅游发展的分类指导。文章通过全面思辨“全域旅游”概念并确定“全域旅游基地”内涵,明确其空间组织结构,界定村落的基本单元属性,基于村落旅游业关联方式构建其适宜性评价的要素体系,确定适宜性评价方法和全域旅游基地的空间范围划定方案,以凤凰县282个村落(含社区)为单元,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旅游基地是以旅游业基础雄厚的具体目的地为核心的,以客流、物流、资金流等为纽带联系的,产业融合关系稳定的基本单元的集合,表现为一个边界相对清晰的空间单元;(2)以旅游业六要素和乡村种植、养殖、加工3类产业数据建构客流联系与物流联系两个评价模型,加总得到适宜性指数,并依据适宜性指数可以将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村落(社区)划分为核心区、适宜区(又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适宜单元)、培育区和非适宜区4类6等级单元。(3)凤凰应当依托沙湾社区、三王阁社区、古城社区、虹桥社区、齐良桥村5个核心单元,大力提升雄龙村等28个一级适宜单元,稳步发展土桥坳村等16个...  相似文献   

10.
衡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旅游需求变化的背景下,衡阳市要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衡阳市要充分利用本身所具有的资源、交通、区位优势,重点抓好景点景区建设、旅游产业配套、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旅游宣传等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视角,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进行研究,概括了产业融合的模式有三种,即延伸型、重组型和渗透型,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结合凤阳县自身的文化与旅游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凤阳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可行的模式,为推动凤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凤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新时代。"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形成新业态,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的产业融合的平台。因此,这为广州生活性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旅游+"时代为背景,构造广州生活性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模型,并指出两业融合的战略路径、机制路径与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融合是旅游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融合性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产业融合是旅游业的形成基础和主要的发展动力.融合发展是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必由之路,这是根据旅游发展新常态、党委政府新要求、人民群众新需求和市场主体新期待做出的战略选择.推动云南旅游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在融合中做大做强旅游要素产业,推动旅游融入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推进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旅游业全面融合的发展格局.为确保旅游业融合发展取得成效,还应该继续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制订鼓励政策、加大投入引导、加强监测考评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4.
自2016年以来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业态在我国得到快速推广与发展。文章从全域旅游产业建设视角出发,探讨全域旅游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优势,并提出旅游景区产业建设的“五全”方案,即:培育全域旅游新业态、补齐配套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服务要素融合,可以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品牌、旅游服务内容、旅游消费产品,保证城市旅游项目的参与共建、旅游经济的效益共享,提升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论高端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的渗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不断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高端旅游也正向以生产者服务为主要方向转变,其中,尤其以游艇旅游、咨询旅游、奖励旅游为代表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更为明显。文章在综述高端旅游与现代服务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游艇旅游、咨询旅游、奖励旅游等与现代服务业的互相渗透与融合,进而对我国发展高端旅游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广西西江经济带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区域内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因素,归纳实现区域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势,进一步探析区域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广西西江经济带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即旅游—赛事、旅游—体育节庆、旅游—康体健身等融合模式旅游。  相似文献   

17.
旅游的休闲化、体验化诉求与运动休闲的愉悦、健身、参与等体验特征相统一是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能够融合共生的根基.分析了宁波市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两大产业融合的路径包括平台融合、产品融合以及集聚融合等,最后本着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各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对宁波市运动休闲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划分,并明确了每个区域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江苏旅游经济呈现旅游强省、全域旅游、旅游+跨产业融合、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特点。探析新常态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新诠释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职业性和基层性,提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旅游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要通道,为旅游产业人才的供给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河南省存在着旅游教育结构与旅游产业需求结构不匹配、旅游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交流与合作不足、旅游教育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通过统筹旅游业发展规划,调整旅游教育结构,加强推进校企合作,以旅游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等手段,可以促进河南省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河北是传统产业集中区,沙河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煤炭、玻璃、水泥行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尤其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如旅游业的春风让人振奋。这也为沙河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沙河西部山区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已有资源进行swot分析,找出沙河西部山区旅游的主题定位,围绕旅游主题定位对沙河西部山区旅游资源及相关产业进行整合,就如何在沙河西部山区全域范围内发展旅游产业给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