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抵制和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是当前全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要办好这件大事,需要实施多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有一项易被忽视,却又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这就是:普遍进行新闻职业观的教育,让记者们对记者职业获有正确的认识,特别要认清记者职业的神圣使命,并念念不忘,矢志追求。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生存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被称为社会的陈望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随着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增多,人们开始对记者产生怀疑,社会各界人士也一再呼吁记者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本文解析记者出现职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歪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的主要问题是在报道新闻时缺少道德意识,进而缺少职业道德意识。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中发生记者“受贿丑闻”事件以来,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问题被提上日程。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但就学界讨论而言,新闻(传媒)职业道德、新闻(传媒)职业规范、新闻(传媒)伦理等等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4.
2003年发生采访繁峙矿难记者“受贿无闻”事件以来,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凸显,关注这个问题成为此后至今传媒业整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记者是社会职业,传媒业是一种行业,如果没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工作规范,无法正常发挥传媒的社会职责,社会也将失去公众与权  相似文献   

5.
有偿新闻的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抽样调查,社会各界对新闻界不满意的问题中,70%以上是有偿新闻。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必要探讨有偿新闻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 一、有偿新闻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1.有偿新闻的表现 根据社会各界披露的情况和禁止有偿新闻工作实践来看,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一是送钱给记者编辑,利用媒体权威,用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以取得最有效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修养济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抵制和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树立行业新风,是当前全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要办好这件大事,需要实施多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有一项易被忽视,却又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这就是,普遍进行新闻职业观的教育。让...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2,(1):8
一提起职业规范,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职业道德规范,但仅有道德方面的规范,对很多职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传媒业就是如此。当前国内传媒业界有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规定,但多失之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而  相似文献   

8.
论斯诺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玲  朱清河 《新闻界》2005,10(4):47-48
最近这两年,对中国新闻媒体来说,似乎是一个多事之秋。随着山西繁峙金矿主向新华社11名记者送现金和金元宝的“封口费”事件,《鄂东晚报》上下‘通力配合’拿监督权作交易搞创收事件等新闻界一连串丑闻被曝光,关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谈论的焦点。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应该看到,当前损害媒体和记者声誉的,不仅是有偿新闻,还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方面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简单概括一下至少还有:放弃务实求真,杜撰假(半假)新闻;不讲洁身自好,收受被报道者好处;惟利是图,恶炒黄色煽情新…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对“有偿新闻”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一旦让“有偿新闻”充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损坏其引领社会舆论、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玷污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形象,甚至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编辑在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有偿新闻”,其实就是某些记者编辑在采、编、写新闻过程中的一种“越位”。根除这种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对记者编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新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制约新闻从业人员群体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说:“要讲究职业道德,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改革开放以来,专业报是新闻出版战线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业报以其行业特色鲜明,行业指导性强,行业信息传递密集,读者群稳定,通联网络分布广的特点,发展较快,在发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大多报龄不长,队伍比较年轻,编采人员思想.理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专业报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一、加强记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政治家办报,是建设高素质专业报记者队伍的基础近几年来,新闻事业发展迅猛,记者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由于记者队伍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没有抓紧同步进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记者受利益驱动,出现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败坏新闻单位声誉的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为了维护新闻传媒的声誉,树立记者的  相似文献   

11.
陈利双 《青年记者》2009,(18):26-27
新闻记者被称为社会的瞭望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随着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增多,人们开始对记者产生怀疑,社会各界人士也一再呼吁记者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本文解析记者出现职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1(6):3-5,30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媒近年在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方面缺失的14种表现,其中有一些由于普遍存在,而没有被传媒人意识到属于违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些属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有些则涉及传媒内部的体制。作者认为,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使记者内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长远之计。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  相似文献   

13.
“有偿新闻”,指的是有些记者在采访时利用职业之便攫取个人好处,这是违悖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因为“有偿新闻”的泛滥,社会也曾流传过“防火防盗防记者”一说。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但将记者与火、盗相并列而防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自中央提出制止“有偿新闻”的号召至今已近一年,然而,确切地说,这只是作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至于实际效果却所得甚微,仍有一些记者在向被报道对象伸手。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有的“势”。古时打仗,非常讲究“势”,诸葛亮就曾在《治军》中说:将帅要恰当地运用兵力,兵力不要轻易动用,一旦动用就要象大石头从高处落下,  相似文献   

14.
耿瑾 《青年记者》2012,(20):120-121
筑牢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防线,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现实和紧迫的任务.当前新闻工作者出现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贪图享受,二是报道失真,三是收受礼金,四是搞有偿新闻.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主要是由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疏忽、经济利益驱使、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偿新闻现象已经受到新闻界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系列严禁有偿新闻的规定、制度制定出来,并得到认真的贯彻。显然,有偿新闻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但是,在一些媒体上,依然没有绝迹。这种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新闻界的声誉,降低了群众对一些媒体的信任度;在新闻单位内部,也涣散了人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现象,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存在的有偿新闻现象,从责任主体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少数编辑记者的个人行为。他们利用职业的方便,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需要,撰写和发表广告式的新闻稿件,谋取个人利益;或者借写批评稿,与被批评者讨价还价,索取报酬,本质上是一种敲诈行为。这种“单干”的有偿新闻现象,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禁止和谴责的,已受到了有力的抑制,即使还有少量存在,也已转入“地下”。另一类是某些新闻单位或部门的集体行为,他们为了维持媒体的生存和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违反“编辑记者不得参与经营活动”的原则,直接把创收任务分配给部门和编辑记者,甚至把能否完成创收指标列入考核项目,致使编辑记者被迫从事广告或隐性广告的操作。这类有偿新闻由于有在一定范围内似乎“合法”的外衣,收入又不完全归个人所有,即使被发现了,也可“  相似文献   

16.
蒋雯 《新闻传播》2009,(12):107-107
在新形势下和新任务面前,为了提高记者自身的道德修养.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本文从2008年十大假新闻以及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报道中发生记者受贿的事件等案例分析出发.对我国传媒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加以关注.探究其道德低下的原因,从而结合现实状况,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新世纪的新闻记者在职业要求和道德素养方面提出更科学、更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1):26-27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杜秋峰 《青年记者》2016,(17):134-135
传媒发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传媒发行企业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行为准则,对职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传媒发行企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何畏 《青年记者》2006,(11):27-28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6,4(11):32-3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