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最近,聆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孙老师的教学魅力。课堂上,孙老师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师生间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不时引来阵阵听课教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整整两堂课,师生情感投入,合作探究,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孙老师恰当的评价激励是分不开的。片段一: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天游峰的景色怎样?它有什么特点?师: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真是个小小思想家。生: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要写天游峰的扫…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堂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教师精彩的讲解?是学生动情的朗读?当然这些声音是好听,但我认为以下声音才是最动听的——"老师,为什么……?"曾听一教师执教《落花生》,忽然一学生站起来大声地问:"老师,作者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父亲回家吃花生很难得?"可见这位学生读书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想,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提的问  相似文献   

4.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5.
王敏 《四川教育》2013,(12):36-36
一、在学生发言的精彩点做生成评价课堂上,当学生的发言超乎老师的意外,给全班学生以很好的表率时,老师都会特别兴奋,有的会走到学生面前,竖起大拇指:“真了不起,老师都没想到可以这样回答。”学生的朗读博得满堂彩时,有老师会由衷地说:“有滋有味的朗读给我们以美好的听觉享受,谢谢你。”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得到肯定的学生从内心溢满幸福,也会在班级学习场中渲染出一种正能量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好吗?”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同学。“老师,现在我不想读!”小男孩不顾听课老师在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在后半节课中,这位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获得了听课师生热烈的鼓掌。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全市的公开教学,会场内座无虚席。教师亲切自然、激情演绎,媒体制作声像逼真、引人入胜,学生也是入情入境,朗读声情并茂,交流精彩纷呈。听着听着,我不禁由衷地暗暗赞叹:这大概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灵动的新气息活力的新课堂吧!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语文朗读教学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老师就满怀激情地把课文朗读给学生听。试问老师在为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沾沾自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你朗读之前,学生自己有没有读过课文?字词读准、理解了吗?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领悟了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改革由“知识”向“能力”、“育才”向“育人”转变,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语文朗读录像带、录音带也充斥课堂教学,朗读录音带代替了教师的原声,学生变成了“听带”的观众,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读”似乎从此销声匿迹了。但我认为这样做有失偏颇,语文朗读千万不能丢。一、老师的范读不能丢范读指老师给学生做的示范朗读,它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朗读带不能代替的。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精彩的、饱含感情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激…  相似文献   

10.
走出评价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教师》2011,(36):66-66
第二次听某位老师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我感到最大的变化是这位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了。同样的教案,同样的教师,换上不同的评价语言,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我记下了老师评价学生的话,细细地品味着。"你真是一位情绪激昂的母亲"这一句是一位女学生朗读母亲看了巴迪写的诗说的话后,老师给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林海 《高中生》2008,(18):31-32
(一)求和得和毕淑敏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  相似文献   

12.
某日,我去听一位老师借班试讲。课堂自始至终可谓精彩:重、难点突出,师生关系融洽,尤其贯穿整节课的奖励活动效果很好!当学生回答流利、精彩时,见解独特时,老师总是及时送上一份小奖品,如卡片、书签等,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一次次达到高潮。但就在要下课时,这位老师却说:“请小朋友把奖品还给老师。”小学生们很听话地将奖品交了上去。老师的这个意外举动让我产生了疑问。我带着疑问来到这位老师面前,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因为这一节课是试讲,奖品下次正式开课还要派用场……我一时愕然。奖品真要还给老师吗?刚才在课堂上学…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我有这样一种体会,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课内容,但他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却有很大差别。有时一课已经学完了,但是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连新学的生字都不会读、不会写,连课文都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生学习的被动导致了课堂效率很低。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我发现预习是一条捷径,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预习抓得  相似文献   

14.
有幸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观摩会上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感受到了贾老师轻松自然、灵巧扎实的教学风格。笔者采撷了课中的精华 ,与同仁一起分享课中的精彩。一是实。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 ,课堂上教师讲的话不多 ,但句句精要、到位 ,是关键处的点拨 ,衔接处的过渡 ,重点处的强调。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 ,即学生可以自由放声朗读 ,个别朗读 ,全班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等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 ,读中评议 ,读中体会 ,读中悟情 ,层层深入 ,逐步提高。如“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相似文献   

15.
刘萍 《教育文汇》2006,(2):42-43
我曾有幸在徐州市听了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杨绍波的一堂课和一场学术报告。课堂上精彩的场面不断,会场上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究竟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仔细地梳理了一下思绪,我觉得最让自己感动的是她两次提到的“小脑袋瓜儿”。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19日,我校组织的新课程达标展示课,有机会听了兰州市骨干教师张雪瑞老师的《师说》,让我由衷地体会了课堂艺术,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张老师的课堂上的洒脱自如,师生之间的轻松互动,让我对新课程、新课堂生出新的感受。现拾取张老师课堂中几个亮点,谈淡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感受出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展示出这种情感。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做法是:1、重视范读。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范读的榜样作用不但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内容,而且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我每上新课时,都要范读两遍。第一遍要求学生不准看书,听老师的表情,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情并茂;第二遍要求学生看书,听准字音,范读过后,学生捕捉到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在一次次的练读中逐步提高朗读水平。2、模拟仿…  相似文献   

18.
对白片断一:“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节公开课现场,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同学。“老师,现在我不想读!”小男孩不顾听课老师们在场,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愿。“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在后半堂课中,这位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获得了听课师生热烈的掌声。感受与体会: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是师生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爱心交流,而不是让学生依附于教师,做只会听话的人。教育所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潜能,而不是让…  相似文献   

19.
审视新课程实施之后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课堂片面追求热闹,到处是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其实学生就会大声朗读)、“我听出来了,你把这几个字读得特别深沉”.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也会装腔作势地模仿,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似乎学生真把感情读出来了.也就是把“文中的情感悟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让每节课都精彩。"这是化学特级教师徐伟念的名言。"精彩"二字怎样理解?是形式的新颖?是内容的深刻?是理念的先进?是教师教学技艺的高超?还是各种因素兼而有之?徐老师憨憨一笑:"我对精彩的理解就是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受益,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此定位的"精彩",让徐老师在38年的中学化学教育之路上越走越精彩。构建一个精彩的课堂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发现新大陆;每一节课师生都带着好奇心,怀着期待感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成长。"徐伟念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他换了一种有理科味道的表达:"我把课堂既当作唤醒学生理智求知欲的地方,又当作学生持续探究欲的‘细胞’繁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