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看雨的心情     
新课程已经步入实施阶段,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观念难改变,必修课程的教学偏离目标,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以持续,高考的考试评价方案不明确是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落实化学新课程的目标需要处理好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必修与选修、“教教科书”与“用教科书教”、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教师自身传授知识的艺术,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面对新课程,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该解决“怎样学和怎样教的问题”,因为这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同时,也是从“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向“以情境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其实质是如何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活动”的有效教学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来源,如果来自直接经验,当然是最有效、牢靠的,但现实世界知识繁多,知识来源主要还是通过接受式学习.当前的教学,尤其是中学阶段,仍要使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当然在接受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又要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参与,使学生适当感受与经历数学的发生过程,即“接受”应在“学生适当参与活动”的状态下开展.因此“学生活动”要适时适宜,为使我们正确理解新课程,使教学更有效,先回顾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新课程还是老课程,学生的学习都应放在落实“双基”上。新课程改革并没有要求一概摈弃所有传统做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双基”就是根本,就是泉源,突出“双基”教学是贯彻新课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理解“三维”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三维”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方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偏向。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着眼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注重学生个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能力的培养。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也明确了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分为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表述应用、E.鉴赏评价、F.探究六个层级。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评价上,都应该把“探究”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课改十多年来,虽然教师们普遍认同新课程理念,也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困惑,如“教了,为什么没有学会?”“学会了,为什么不能举一反三?”“学会了,为什么还是不会学?”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学中忽视知识内在的关联性以及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楚该知识在整个单元或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状态,以致学生孤立习得的知识碎片不能正确地应用在现实生活的整体任务中,导致学习的迁移度低。  相似文献   

9.
以前总是羡慕课改较早省份的新课程高考试题,觉得新课程试题新颖灵活、有趣味性。但是,当在备考教学实践中研究新课程高考试题以应对新课程高考时,不由得感觉到新课程高考是一个巨大挑战。实践告诉我,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评价、研究、琢磨和体会必须要有课程意识。一方面,年年对高考试题做出诸如“稳中求变”“注重主干知识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能力”“注重设置新情境、使用新材料”之类的评析,已经没有多少真正的评论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育新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更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技能学习的多重育人价值才是技能教学的着眼点。掌握技能本身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手段和载体.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才是技能学习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课程本身带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教育特点,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热情为基本要求,重视物理知识与教学活动之间的有效交互.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及时导入校本作业机制:通过作业延伸课后教学的服务范围,为学生提供应用、检验物理知识的机会.从新角度探索新方法,完成教学的新目标,以此来回应“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二维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材、教学观念、教师的教法还是学生的学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教学活动,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家良 《学语文》2008,(2):54-54
研究性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创造生成的新课题。它把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追求研究活动的“过程”性,讲求“过程”的浸润,在“类比、分析、互动”中掌握规律,习得作文技能,在“过程”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传授,学得作文规律,其核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其特质是归类、比较、互动。  相似文献   

14.
吴汝萍  刘玮 《江苏教育》2007,(14):70-71
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教材本体的把握上尚存在不足。以应用题教学为例。有诸多错误认识必须予以纠正。新课标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地位没有“边缘化”,而是分散编排在四个知识板块中,并起着统领作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淡化”,更注重数学抽象与建模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标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下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下的教师也应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孙丽 《双语学习》2007,(9M):131-131
新课标倡导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强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的方式。而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还常常出现家长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一点思考的空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给学生学会思考创造更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就不曾发生教学。如教学只是单方面体现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反响,教室里只有教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反馈.这种教学就不是真正定义上的教学。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互动”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的思维拓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的最大失误是以“教”定“学”,以“考”定“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教学应考虑怎样的“教”,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20.
陈军 《教学随笔》2007,(4):22-23
《新课程(试行版)》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论述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学科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让数学与其它学科“联姻”是新课程的要求,它意味着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则可以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数学的有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其它学科知识充实数学课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