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公共空间的内涵,作为文化公共空间的图书馆与公民政治素质建设的关系;论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公共空间对帮助公民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的社会价值;探讨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公共空间为公民政治素质建设服务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灿 《图书馆界》2023,(2):36-40
从文化发展功能角度探讨城市文化街区与图书馆空间服务融合。在分析城市文化街区文化发展功能——贮存、流传和创造文化基础上,据文化发展功能含义及空间理论,阐述融合的三个维度:空间上地理及场所融合,时间上贯穿过去、现今和未来,建立社会关系。指出支撑融合活动的图书馆空间服务相关理论,即公共知识空间理论、知识管理、文化与知识的辨析,结合实践从图书馆建筑文化、空间服务资源建设、社会关系建设及文化方向方面提出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旅融合为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梳理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理论的研究成果,基于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从旅游推广、读者需求和促进阅读多维度探讨图书馆空间服务价值,以资源要素为切入点提出图书馆空间服务突出地域特色、塑造文化地标、推行增值服务、搭建交流平台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则指图书馆通过利用自身空间、知识等资源,以及各类现代技术、方法、制度等条件为馆内外相关主体提供知识共享过程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服务,包括虚拟环境、物理环境、软硬件条件和设施、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知识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变革性要求,综合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原则,探讨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要研究图书馆的基本价值,以资源价值、空间价值、文化价值和公共服务价值为基础构成图书馆的价值网结构,基于图书馆的价值网结构,有序加强建设核心文化,推进知识服务的资源文化,营造多元的空间文化,建立"自由平等"的服务文化,积极构建特色文化以推进图书馆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白薇 《图书馆界》2023,(5):69-74
图书馆服务正从文献资源服务过渡到空间场景服务,而图书馆空间在智慧化变革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案例分析与演绎归纳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在剖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中服务数字文化的虚拟空间建设、服务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数实空间融合建设三维实践路径基础上,提出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三大实现机制:数据生态化治理机制、空间规范化治理机制、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未来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应该按照服务中心、技术应用、评价监督和反馈改进的整体逻辑不断推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服务正在经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空间服务的发展与转变。空间服务将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图书馆服务空间是一个多维度服务实体,由知识服务层、资源提供层、外部支持层组成。图书馆空间服务主要包括用户环境服务、实体空间服务、虚拟空间服务、资源空间服务和学习空间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使图书馆重新设计和提供以图书馆物理空间环境为载体的服务成为可能。优雅的环境、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和设备以及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空间为载体的服务应当满足用户交互协作式知识学习、信息挖掘、知识交流、知识创造和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公共空间是现代公民社会的现代产物,图书馆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现代图书馆理念决定了其公共空间性。永恒保存人类社会记忆,重塑现代社会文化;传承民主价值,稚进社会民主建设;维护公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益,促进教育平等是其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红色文化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新形态,对其建设与服务进行研究对于红色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等方法,首先阐释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空间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建设与服务的意义,并基于其研究与实践的现状、特点及不足,凝练出相应的建设策略。[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应从三个方面深化红色文化空间建设与服务:拓展表现形式与价值意蕴、丰富内容生态与体系结构、优化建构机制与服务场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兴起,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价值凸显,其资源建设内容与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科学合理的空间再造能促成资源与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加速两者融合构建的脚步。资源和服务的有效融合促使空间再造不断完善,并夯实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支柱地位,成为真正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4.
打造图书馆第三空间有助于重构图书馆空间的社会价值,有助于聚集人气和塑造城市文化。在“第三空间”理念的导向下,图书馆应合理设计建筑与空间环境,丰富用户的文化与休闲体验,不断引进新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数字科技的急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产生了冲击。图书馆开始进行实体空间重塑、改造以吸引读者重新走入图书馆,重拾以往文化信息中心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空间利用的案例,总结图书馆在面对数字科技冲击时做出的诸如开展自主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构建数字出版物制作与流通空间;融合数字化交互式体验技术,创建实景阅读空间;借力三网融合,打造休闲娱乐与学习共享空间等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其使用效益:强化图书馆的传播职能,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深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开展全方位的幼儿启蒙教育;优化图书馆提供文化娱乐的职能,助推国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调研了加拿大6所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建设现状,发现其空间类型主要有学习协作空间、多元特色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学习空间使用原则有预约制度、资源使用制度、音量约束制度,学习空间特点为资源丰富、分类齐全、专业化团队保障。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坚守图书馆初心与使命;优化空间布局,建设新型学习空间;优化空间服务内容,打造特色学术服务;培养专业馆员,夯实图书馆根基。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是满足用户知识共享活动服务需求的重要平台和场所。文章在界定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运行需求,构建出包括知识共享平台、知识资源供给等模块的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8.
徐军玲 《兰台世界》2017,(11):71-73
文章说明了图书馆进行知识服务空间再造的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空间再造的五条基本原则,并给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空间再造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开展空间建设与空间服务是众多高校图书馆转型的要求,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学术共享空间以及创客空间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的主要类型。在对国内外若干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服务网络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空间建设与服务对图书馆学科发展以及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拓展了图书馆学科的理论外延和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赋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构建新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与空间服务场景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演绎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理论赋能、实践赋能和标准赋能3个维度分析图书馆赋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实施路径。理论赋能包括以第三空间理论主导总分馆建设模式、以空间生产理论指导社会化运营模式、以空间正义理论引导城乡文化融合模式;实践样态则趋于数字变革驱动公共文化云空间场景延伸、智慧转型拓展公共图书馆空间变革运维、“图书馆之城”助力城市文化空间服务转向;而标准赋能涵盖了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服务、图书馆评估等相关标准规范。图书馆未来需要从完善相关标准、强化技术开发、契合事业产业实际、构建供给体系4个方面完善发展路径,服务于中国特色自主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