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李熙 《出版参考》2012,(31):16-17
正近年来,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大型出版集团、电信运营商、文学网站、技术提供商、互联网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纷纷加入到建设大军中来,初步形成了规模不同、形态各异、优势突出的各种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文学创作型内容投送平台、技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和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如火如荼,大型出版集团、电信运营商、文学网站、技术提供商、互联网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纷纷加入到建设大军中来,初步形成了规模不同、形态各异、优势突出的各种平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运营商型内容投送平台、文学创作型内容投送平台、技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互联网门户或信息服务型内容投送平台和电子商务型内容投送平台.  相似文献   

3.
毛文思 《出版参考》2013,(18):15-16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下,近年来,我国掀起搭建数字内容平台的高潮。三款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平台体验简述平台的概念看似很大,其实落在移动终端上,就是一个个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对某一客户端软件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5-15
财政部目前发出通知,按照统一行业标准和开发的要求,分年分批推动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内容生产业务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数字出版能力,为建设数字内容资源投送与运营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雷  毕昱 《编辑之友》2013,(1):79-82
数字出版领域的电子图书产业发展多年仍未形成规模效益,并产生了种种乱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由出版企业共同建立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方案,并对该平台的建设机制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作出阐述,以此来解决影响电子图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逐步引导各方合理分工,构建良性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内容生产和产品服务。要始终将内容质量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充分把握用户需求,生产贴近用户需求的文化内容精品,不断完善产品服务。加强行业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产品信息交换平台、内容发布投送平台、国家数字出版云服务平台、版权在线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下,近年来,我国掀起搭建数字内容平台的高潮. 三款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平台体验简述 平台的概念看似很大,其实落在移动终端上,就是一个个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对某一客户端软件的体验,便可对其所属的平台有了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侯丽珊 《编辑学报》2011,(Z1):23-25
数字出版正在给科技期刊出版业带来深刻变革。通过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过去和现在科技期刊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技术为内容服务"的思想。传统科技期刊代表着内容的源泉,而数字出版商提供了服务渠道和发行渠道,展望了在数字出版技术的推动下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吴国云  卢焱 《编辑学报》2020,32(5):487-491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共识并有了诸多实践,但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方向并未明确。本文总结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现状,参照国外科技期刊平台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新思路,即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将其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由政府部门规划、布局并投资建设统一的科技期刊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由专业技术公司提供数字技术服务,再由科技期刊根据自身需要,订制符合需求的采编系统、出版系统和知识服务系统,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科技期刊综合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出版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迈向新的阶段.本文在对出版行业数字内容资源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行业数字内容资源建设和管理的核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平台建设是深化出版融合、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出版"走出去"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出版企业需要把握资源、技术、机制、功能的实用性四个要素,从数字出版产品供给与海外用户需求、数字出版产品营销推广与服务生态、数字出版"走出去"商业模式三个维度重构出版"走出去"数字平台,重塑出版"走出去"生态价值链,深入推进出版"走出去"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出版"走出去"新的产业链格局.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出版广角》2021,(7):33-35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为高等教育智慧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力,给高等教育数字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凸显了高等教育数字出版教育服务意识不强、数字出版内容"纸质+"痕迹明显等不足.在教育信息化2.0的浪潮下,作为高等教育数字出版主力军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应主动求变,通过加强与高校、科技企业的合作,定位出版需求、引进新兴技术,突破"纸质+"的禁锢,为高校提供精品数字资源与服务方案,助力高校智慧平台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智慧教学模式变革,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出版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时代,单本的学术期刊面对大型数据库已处于隐形状态,在期刊论文的海洋中,对于读者来说,已是“只见文不见刊”,学术期刊逐渐演变为大型数据库内容资源的“廉价提供者”.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期刊必须突围,通过“特色内容建设+有效传播平台”的双管齐下,形成对读者的内容吸引,并重建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认知,争夺数字出版时代的传播阵地.  相似文献   

14.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首家出版主业整体上市企业——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探索数字出版的技术、经营与赢利模式,大力推动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传统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开发利用,其开发的产品和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出版行业保持领先位置。聚内容,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核心基础。时代出版拥有60年积累的雄厚内容资源,全媒体平台"时代e博"平台已  相似文献   

16.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教育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出版的重点方向,其数字化转型更加引人关注。本文以北京出版集团为例,提出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应以资源聚合为中心点,建设各类教育资源内容管理平台,选择合适的数字出版形态,以实现教育图书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宋亮亮 《东南传播》2015,(1):115-116
数字教育出版是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部分,是当前出版业的热点议题。本文选取在线教育平台作为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一个研究代表,指出在线教育平台不仅提供内容资源,还包括多元化服务,并从内容聚合与个性定制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归纳在线教育平台开发与建设的四类市场主体,阐述在线教育平台在数字教育出版乃至整个数字出版产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下,数字出版在拓宽出版业发展渠道、为用户提供多样服务、促进出版业经济效益提升以及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在定位、技术、盈利以及人才等方面遭遇困境。文章提出强化数字出版定位、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加快数字技术应用、筹建数字化平台、引领数字出版走出去、推动智能化数字出版、人才引进与自...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为我们做好传统出版与包括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自出版等在内的新兴出版的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考基点。推动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作响中国出版品牌,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从"抓好五个创新"上去加以推进和落实。一是抓好理念创新,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运营理念。互联网不仅给出版业带来重大变  相似文献   

20.
拉美国家是我国布局"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阵地.借助数字出版,我国能帮助拉美国家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畅通拉美国家与我国的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搭建稳固的平台.中拉数字出版合作是与拉美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新局面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国应积极推动中拉数字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