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硝酸和铜反应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稀硝酸和铜反应被还原为NO,即稀硝酸中氮被还原为较低的价态,是否可以说稀HNO_3比浓HNO_3氧化能力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作了实验,选用分析纯的浓硝酸,用BaCl_2溶液检验是否有SO~((2-)_4)存在。经过检验,无S~((2-)_4)离子存在,然后取约50毫升的浓硝酸和50毫升1:2的稀硝酸分别放入装有导气管的广口瓶中。 用1:1的盐酸和硫化亚铁反应来制取H_2S气体。把H_2S气体同时通入盛有稀、浓硝酸的  相似文献   

2.
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其氧化能力与自身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同一金属反应时,酸愈稀,则被还原的程度愈大,一般地说,浓硝酸总是被还原为 NO_2,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 NO 和氧化态为 2价以下的产物。Cu 4HNO_3(浓)=Cu(NO_3)2 2NO_2↑ 2H_2O3Cu 8HNO_3(稀)=3Cu(NO_3)_2 2NO↑ 4H_2O然而,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对“浓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小,而稀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大”往往很难理解,并且容易  相似文献   

3.
一、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演示实验1-7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若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实验效果较差。原因是试管上方存在大量空气,对产物颜色的判断存在影响,对实验结论缺乏说服力。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对实验稍作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器材:普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2支。2.实验药品:浓 HNO_3、稀 HNO_3、细铜丝(密绕卷成圈  相似文献   

4.
硫与硝酸的反应比较复杂,许多教材与手册都将主要氧化产物写成H_2SO_4,其反应的方程式为:S 6HNO_3(浓)(?)H_2SO_4 NO_2↑ 2H_2OS 2HNO_3(稀)(?)H_2SO_4 2NO↑  相似文献   

5.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应用一判断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等)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但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稀HNO_3,浓H_2SO_4)均不发生置换反应,如:  相似文献   

6.
类型4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题例4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图5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图5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3、4、6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相似文献   

7.
铜与稀硝酸作用时,可用下式表示: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硝酸的氧化当量如何计算呢?常见学生解答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个氧化性强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教科院组织我们这些准备参加编写新中学教材的人去中学教学第一线听课。今天听的是高一化学的课———硝酸的氧化性———这堂课已经接近高一化学的尾声了。课中 ,教师让学生先做实验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浓硝酸和稀硝酸 ,哪个氧化性更强 ?课上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学生甲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把铜氧化为Cu2 ,但浓硝酸的产物是NO2 ,只得到一个电子就把铜氧化了 ,而稀硝酸的产物是NO ,得到3个电子 ,可见浓硫酸氧化性更强。学生乙 :从反应条件看 ,浓硝酸氧化铜不需要加热 ,反应就十分剧烈 ,而稀硝酸氧化铜需要加热才有明显反…  相似文献   

9.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的题型,考试计算难度比较大,常常会出现错误。我在自己的错题本上整理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很多,现把我总结的规律归纳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1)HNO_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_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_3(浓)→红棕色的NO_2;HNO(稀)→无色的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O、N_2或NH_4NO_3。(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  相似文献   

11.
从前我们在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只是关注三个反应,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C与浓硝酸的反应,关注的是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对应的比例系数(即14122,38324,14142)和电子的转移数目,而忽略了硝酸本身在反应时的特殊性.不管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在与单质反应时都有奇妙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HNO3与NO3-的结构、化学反应实验结论、电极电势、化学平衡移动等方面,分析了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从而得出了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更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6页演示实验[1-7]中的实验过程是: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寒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现象虽然很明显,达到了一定的演示效果,但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以“浓盐酸与MnO2反应”为例,利用ORP传感器测量电势的变化,探究离子浓度与MnO2氧化性和浓盐酸还原性之间的关系,将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物质浓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据表征进行直观呈现。  相似文献   

15.
HNO3(包括稀硝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实质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的强氧化性,是NO3-与H+性质的组合,因而要警惕NO3-与H+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的陷阱.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是较为常见的考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改进目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7.
隐含条件的习题包括物质的特殊性质:稀浓硝酸的不同性质,稀浓硫酸的不同性质和离子的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以及离子反应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18.
1 在实验复习教学中巧设创新氛围 ,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利用化学实验复习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思维氛围 ,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可以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 ,在复习氮族元素硝酸性质时 ,我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 )浓硝酸和稀硝酸到底哪个氧化性更强 ?(2 )怎样用实验证明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个氧化性更强 ?学生经热烈讨论 ,发表意见时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争执不下。一种认为稀硝酸氧化性强 ,理由是浓硝酸和铜反应 ,硝酸还原产物是NO2 ,氮元素化合价下降一价 ,而稀硝酸和铜反应 ,硝酸还原产物是NO ,氮元素化合价下降三价 ,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理论和实验为依据.说明硝酸与全属反应时中间体HNO_2的存在,以及HNO_2对稀硝酸氧化性的影响,指出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复杂性跟中间体HNO_2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利用原子守恒规律解题例1 10mL浓硝酸和1.92g铜反应,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生成NO_2、NO),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剩余酸用NaOH中和,共耗去1mol·L(-1)氢氧化钠10mL。则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1)氢氧化钠10mL。则浓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1) B.9mol·L(-1) B.9mol·L(-1)C.11mol·L(-1)C.11mol·L(-1) D.12mol·L(-1) D.12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