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论语>中,"仁"与"礼"、"孝"与"忠"、"德"与"道",是3组最重要的关键词,其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出"孔教"之要义中最为重要但又不无微妙与吊诡意味的思想与学理.明乎此,方可了解孔子与"孔教"的真相与真谛,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决定对传统文化之精华与糟粕的取舍.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寓管于教"的思想特色,其中"治"、"仁"、"和"等对指导高校档案人本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记载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一本书,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的仁、德、信、善的教诲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价值多元,思想日益浮躁的当代,每一位高校教师认真研读论语,重温中华美德对高校师德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一部集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文化教育、思品修养等内容于一的典籍.作为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的孔子,道德教育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他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都属于德育工作范畴.用一句话概括<论语>就是述说"如何做人"的经典德育专著.  相似文献   

5.
历代注释家关于<论语>中"未知,焉得仁"一句的解释多有分歧,本文细致分析各家注解的分歧之处,并试着从语法环境和文献用字规律等角度重新加以分析,最终得出"未知,焉得仁"一句的正确意义,即:没有达到智的程度,怎么能称其为仁呢?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提供了很多德育原则或者德育价值取向.历来认为"仁"和"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然而学界出现了"仁"与"礼"孰先孰后之争,这一区分对于理解孔子思想的德育价值取向是至关重要的.<论语>中明确指出"礼后乎","仁"先于"礼"就是说:要达到仁就要从"修身"做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德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而非改造.  相似文献   

7.
"仁"与"众善"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以"一以贯之"评价自己的学说,何晏在<论语集解>中也作了进一步阐释,客观上指出了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与其繁富学问的联系:以"仁"为核心建构起伦理学、天命观、人才观等众多内容,它们依"仁"而立,为"仁"而成,在"仁"的统摄下形成了一个包含多元因素、多种内容层次的思想体系,共同为平定乱世、重建社会秩序而服务.孔子和何晏的阐释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根据本人数十年教师生涯中的感悟,对于教育如何顺应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相当于基督教文明的<圣经>、伊斯兰教文明的<古兰经>这样的基本经典,中华文明有的是,我先是提名<老子>,后来改提<论语>,理由是<老子>基本精神<论语>有,而<论语>属于教育学类,<老子>属于哲学类.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的思想属于广义的唯识学,影响了天台智者教判思想的形成,尤其真谛翻译的<大乘唯识论>的"别教"观念,对智者的"别教"教判影响很大.别教核心是"别理",依之而形成道种智.智者基本判唯识学思想为别教有门,既殊胜于通教,又稍逊于圆教,且不同于别教空门的三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儒家经典<论语>中"问仁"的内容是研究儒家对人本体修养的重要资料.在当今商品社会现代人格需重构的时代,儒学中仍有可供批判吸收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锻炼身体,提高机能,增强体质和培养品德的活动,不但具有科学和艺术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残疾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心理障碍,通过美学教育,把美学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达到自身心灵美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和高等教育思想史的角度,回顾了近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制度和思想上的史实,借以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理应包含多种层次。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艺术教育以其实施美育的特殊功能和途径,对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艺术则是不同门类教学中所共有的、最能充分体现"教育"本质的"艺术"活动。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紧迫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艺术观,研究探讨教育艺术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没有很好融合,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增进高职院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自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学习为主体的教育,其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学习手段的多元选择和学习支助的日趋完善,使其成为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促进了继续教育体系的建立,推进了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进程,多方位地提高学习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纳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公平、机会平等,尊重个体差异,主张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儿童,认为社会应构建全纳学校、全纳社区,进而构建全纳性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更新.在全纳教育背景下,对特殊教育资源进行界定,得出全纳教育理念及特殊教育资源对教师、教育的启示.特殊教育资源应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出发,突出对特殊教育运转和发展的信息、价值、功能作用,并应将之用于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哲学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发挥优势,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好学深思,知行统一,并富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20.
章分析了德育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网络技术和信息多元化的新形势,新任务,阐述了德育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及其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德育工作思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