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与中国古代传教育思想的对比分析;科学阐释了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愉快教育;启发教学;学思结合;长善救失;合作学习。对中西合璧的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应用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两种主要批评范式,均由孟子提出。在鉴赏和批评文学作品时,这两种批评方法是紧密相联的,可以说"以意逆志"是以"知人论世"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批评方法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在文学作品鉴赏和批评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元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论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本文将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其诗论思想,探求诗人之"志"。  相似文献   

3.
向来被认为积极入仕的孔子确亦有"隐"的思想。细审孔子之"隐",其思想与庄子等避世的"躲藏"之"隐"是有区别的,孔子之"隐"为"储藏"之"隐"。孔子不仕而隐在于孔子志于己道,孔子的人生追求便是贯彻自己修己安人的仁礼之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对于现代社会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整合、吸取传统文化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态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思想与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1):136-137
在当代社会,互联网被人们广泛利用,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娱乐日益成为人们对现代时尚的追求,但娱乐的泛滥则催生了"泛娱乐化"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在"泛娱乐化"背景下,越来越成为被娱乐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其大众传播载体的功能日益受到冲击并逐渐弱化,同时也严重妨碍了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策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理念,并不断完善其内容体系和方法,规范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大众传播载体,进一步妥善应对"泛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灰皮书"、"黄皮书"是坊间对我国1960年代初开始出版的一批约三百多种"内部发行"图书的统称,这个出版活动持续近二十年,成为我国当代出版史上一个奇特现象。"灰皮书"、"黄皮书"的出版背景是配合国际"反修"斗争,为党内干部教育提供"反面教材"。"文革"开始后,这些图书以各种方式流传开来,给当时渴望读书的青少年以极大的思想启发,引导他们联系社会实际思考国家未来发展,这些思考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向全国延伸,逐渐汇聚成为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8.
孔子"不知之知"思想和苏格拉底"自知无知"思想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差异,同时又有相通之处:两者都体现出真实诚恳的态度,阐释出自知之明的德性以及折射出生命本体的智慧。在物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过多地去追求经济上的财富,很少审视自己内心的德性。人们只有内心世界达到充实与净化状态,其精神境界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中国古代提出实利教育思想的重要人物。出身与成长环境形成了他重视谋生技能、重视生产技术改进的特点并进一步孕育出其实利教育思想。其实利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有:以"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天下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所有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内容,都应该教和学;认为人人都可以教,人人都应当学,创造了一套符合知识特点和学以致用原则的教学方法。墨子实利教育思想中的"赖力而生、志功合一""人人平等、各事所能""道技合一、学术并重"等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代表性著作。它围绕朱熹提出的"培根"思想,从内容、方法和语言三个方面的组织构思,突出"培根"思想的历史价值。内容上强调封建道德人伦、历史文化和识物识数教育;方法上重视案例和隐喻等具体直观的手段;语言上重视语音和语句,使其富有韵律和美感。这些尝试都大大提升蒙童的学习兴趣,为蒙童做好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字经》的"培根"思想积淀了中国古代蒙童教育思想的菁华,对改善当今急功近利的教育实际,有其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米家山水"与梵高的作品都在艺术史中独树一帜,并分别开彼时风气之先河。在具体的时间关系与文脉关系中,我们很难求证其两种趣味迥异的艺术风格有无传承,但是抽象观之却不难发现其二者"笔墨"和"精神"的神似之处,他们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气质对当代艺术仍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敬梓的"反科举"思想应被重新正视。实际上,他对三代礼乐制度的"想象"使他具备超越时代的批判能力。他之具备这样的超前思想,与其交游和读书情况关系匪浅。吴敬梓"颜李学派"的朋友为其注入了实学的思想,他对经史等典籍的汲取和批判也为反思科举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剖析吴敬梓的思想来源,可见其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模式程序化、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少,以及部分填鸭式教育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受"由博返约"教育思想的启发,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定位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去模式化以及应用多样教学手段等方式,不断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更好地培养综合水平高、法律道德意识强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去小学化"滋生了幼儿园"禁教"思想,但经辨析可知"禁教"思想缺乏理论根基。知识教学并非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知识学习与"儿童快乐被削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对适宜知识的学习会促进儿童身心更好发展。有关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研究应改变一刀切的机械取舍观,着重研究适宜儿童学习的知识类型及其选择与组织、设计与创生等,而不能一禁了之。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实践过程去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程序、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是医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一生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他的《伤寒杂病论》成为医学经典。他坚持勿求名利、众生平等、追求真理的"仁爱"观,高尚的人格,精湛的医术,博大精深的"仁爱"思想不仅成就了"医圣"之名,同时对后世医学家优秀医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仁爱"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弘扬张仲景的"仁爱"思想,有利于推动正确义利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年后,重新审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在战略上讲,"南方谈话"为中国的前途定向以及回答了人们的各种思想困惑问题;在思想价值上,"南方谈话"中许多重要的思想论断,对解决当前中国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理性思维上,"南方谈话"对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担负着向广大中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理所当然地要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常识的方式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国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它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拟对教材中"商品概念"的表述和"纸币发行权"的界定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9.
布伯的"我—你"思想把他人、他物看作是与自己同样独立、自由的主体。这是一种以仁爱相待、互为主体的思想,其中蕴涵着对"利他"思想的独特见解。孔子的"利他"思想正是"我—你"关系的体现,"仁"的实质就是"我—你"关系,"忠恕之道"是"我—你"关系的实践,它超越"人"与"己"的对立和利益的冲突,实现人与人的情感交融。  相似文献   

20.
"实践论的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可以被大多数国家接受的指导思想。要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并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