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主题图书推荐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服务形式之一。做好主题图书推荐服务,有利于有效发挥馆藏图书的作用。文章以台州市图书馆主题图书推荐活动的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和探究,包括主题图书推荐的宣传方式方法、借阅情况分析、产生借阅差异原因等,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过去,县图书馆在图书借阅中,采取的是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方法,读者意见很大。为了方便读者,他们实行了图书借阅七点新法: 一、变闭架为开架。过去实行闭架,借阅者需找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利用读者借阅行为特征来判断图书可推荐质量的思路,并结合读者图书借阅关系所形成的二分网络结构,设计了一种测度图书可推荐质量的迭代算法,从而为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推荐客体.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类别目录层次、标题语义信息的提取处理方法、基于加权XML模型的用户个性化模式表达方法及其权值扩散策略,提出了三种图书馆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的形式,分别是特定主题的图书推荐服务、现有所借图书的修正型推荐服务和新书推荐服务.最后,文章对相关测试实验及其效果做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图书借阅是图书馆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研究用户的图书借阅行为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提供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图书借阅记录.这种图书借阅行为形成了一个用户到图书的"图书借阅网络".另一方面,相同的图书可以被不同的用户所借阅,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这种共同借阅关系将不同背景的用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用户到用户的知识分享社会网络,称作"共同借阅网络".基于这两种网络,本文对用户的借阅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因素,并从用户借阅行为中挖掘出了新的知识,构造了个性化图书借阅推荐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推进图书馆服务向Library 2.0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推荐算法能够帮助读者从图书馆海量馆藏中发现所需图书,有助于提高馆藏利用率和读者服务效率。文章以高校图书馆图书数据、读者数据和借阅数据为数据源,从中抽取关键词构建图书画像和读者画像;利用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图书与读者之间的相似度,向读者推荐与其相似度排名靠前的图书;并进行推荐算法效果实证分析,揭示著录数据、读者类型、推荐窗口等变量对推荐准确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图书馆研究生读者的借阅信息构建的网络为研究对象,开展图书馆借阅网络的研究,着重研究了图书馆借阅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对图书馆借阅网络的社区划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行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图书馆研究生读者的借阅信息构建的网络为研究对象,开展图书馆借阅网络的研究,着重研究了图书馆借阅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对图书馆借阅网络的社区划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行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应用大数据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背景下,为提高借阅推荐的有效性,设计一种基于加权借阅网络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方法/过程] 引入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实际借阅数据为例,证明借阅网络具有二分图特性和BA无标度网络特性,具备个性化推荐的条件;通过构建读者借阅子网,采用能量传递六步法,实现个性化图书借阅推荐。[结果/结论] 实际借阅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图书馆智慧化建设高潮,为了更好地提供智慧服务,研究了图书馆座位智能借还书系统。系统由智能书库与智能传输带两部分组成:书库基于机器人技术完成图书智能存取,传输带基于C-MOS摄像头、自控制电机完成图书智能传输。本系统将实现读者在座位上自助借还书,增强图书馆智慧服务体验的效果,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增加图书借阅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在校读者的借阅习惯以及使用图书资源的模式,进而评估读者对馆藏资源和馆藏服务的利用情况,针对读者的借阅规律,图书馆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以辽宁师范大学文、史、法及心理学院读者的借阅记录为样本数据,采用大数据处理软件Weka进行数据离散化转换,并加载分析,根据频繁项集合算法的挖掘关联规则,预测相关书籍的借阅概率,生成推荐书目,向读者进行个性化推荐.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读者借阅同种图书的关联度占总关联规则的比率较大,说明大部分读者在一次特定的借阅中,往往只会借阅某一类别或者高度相关的图书.将上述结果提供给相关学科馆员,能为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书目,并加以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贤 《图书馆学刊》1999,21(6):21-27,20
5图书馆读者工作研究5.1借阅服务研究我省对借阅服务的研究,始于50年代。50年代中后期,为了办好社会主义的图书馆,我省图书馆界开始学习借鉴苏联图书馆的经验,实行图书开架借阅。赵琦撰写的《读者服务的新形式———介绍苏联图书馆如何实行图书开架借阅》(《图书馆学通讯》1959年第6期)一文,从图书开架借阅制度的优越性、图书开架借阅所应具备的条件、图书开架借阅的形式和范围、如何实行全部开架借阅以及开架的宣传问题、目录和书目索引问题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苏联图书馆开架借阅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关于如何实行全部…  相似文献   

12.
黄月红  周秀梅  覃泽 《图书馆界》2010,(4):30-32,69
本文将关联规则应用于图书借阅的服务推荐方法,首先对读者借阅历史记录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和分析,利用挖掘出的频繁项集进行服务推荐。该方法与传统推荐技术相比,能更全面、准确、清晰地进行图书借阅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应用智能手机实现图书馆读者在书店借书的外借服务流程及其信息交换。[方法/过程]借鉴国外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运用手机图书馆技术实现读者、图书馆、书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从而实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移动外借服务。读者在书店看到想借阅的图书,可以用手机扫描该书的ISBN条形码获取图书的基本信息,手机应用程序将此信息与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和征订目录进行比对,以决定读者是否可以在实体书店借阅该图书,或者将该图书推荐到图书馆的荐购目录中。[结果/结论]读者、图书馆、书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是实现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移动外借服务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图书自动推荐系统准确性不高的缺点,提出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算法技术将读者借阅的图书、性别、年龄、职称、职业、受教育程度、爱好等多维关系生成关联规则,再将读者基本信息与这些规则进行比较,把匹配的关联规则推荐给读者,就能解决传统推荐系统的不足,提供更加灵活的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文章以湖南图书馆2011年读者借阅数据为例,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为工具进行了关联规则算法的数据挖掘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周洪力 《图书馆杂志》2011,(6):44-45,48
大多数图书馆图书的借阅期限是以读者类型为依据所确定的,这种借阅制度忽略了图书有效性所带来的读者需求的变化,不能充分利用图书的效用。本文结合文献老化理论,提出了以图书时效性为依据的弹性借阅制度,这种新的借阅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图书的时效性,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需求,真正实现书尽其用的图书馆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图书馆"是传统服务的升级转型,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想对传统借阅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作者介绍了"智慧图书馆"APP中的微书导读、图书转借服务、图书配送及实体书店借阅等功能模块与借阅服务流程,认为开展"互联网+图书馆"服务需要改变服务思维、升级业务流程和创新服务模式。在后续发展中,需要在用户贡献模式、自助服务、用户社区、个性化阅读、馆藏虚拟化呈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求高校图书馆以最快的速度为广大师生提供宝贵的图书情报。为此我们勇于进行观念更新,大胆打破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特别是实行书刊开架借阅,尽力为读者利用管藏提供最大方便。下面介绍汕头大学图书馆的开架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网络直播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网络直播服务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直播阅读服务的主要形式,从加大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多途径开展服务合作以及培养高素质的网络阅读主播团队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图书馆网络直播阅读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通信息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流程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利用管理系统内图书流通信息完善图书采访流程的模式,并从借阅率、系统推荐、读者预约、新书借阅率、0借阅等方面介绍了优化采访流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图书借阅系统与单标度二元网络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网络的角度 ,研究了图书馆这样一种有趣的复杂系统。读者和图书之间通过借阅建立联系 ,可以在两个层次上用网络语言来描述 ,即二元 (读者—图书 )和单元 (读者—读者 ,图书—图书 )网络。我们以研究配位数分布为工具 ,研究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外借处图书在 14个月内的借阅情况所构成的网络 ,发现其体现了很好的单标度性质 ,即配位数分布体现为一指数衰减的形式。随后提出了一个单标度二元网络模型 ,对此进行解释 ,定性地重现了这一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