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在小学启蒙阶段,我们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何况在科学教材中要求我们教师完成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目标就是我们要完成的德育目标。科学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一、以德育为导向,精心设计"三维"  相似文献   

2.
正何谓"慧眼诊课堂,对错中求进"的教科研模式?如何有效进行?即听课有目标,观课有分工,研讨有争鸣,智慧有提升。一、听课有目标教师上课要充分备课,既备教材更备学生,不打无备之战。我们也要求听课教师不进行无目标听课。听课前,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重难点,熟悉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本次教研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目标。这样教师们在观察课堂时不必要把所有的关注点都只放在教学过程及设计上,也无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其中读是极为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但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就书而教书,而是要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4.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依托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夯实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为情感升华打下基础;创设情感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5.
刘玉珍 《考试周刊》2015,(25):128-130
<正>一、教材解读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分析不透,教师理解教材还停留在旧教材,教学目标是各种物理量的转化和配制溶液的步骤记忆上,教学目标仅仅为了完成"知识与技能",淡化"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大各种物理量转化的训练,希望一步到位,把教学内容分成两课时,完成所有与浓度  相似文献   

6.
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英语教学中,要加大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并且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情感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1.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对提高高中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观念,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活用教材,既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又要根据需要合理地增删、调整、组合、选择、处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孙巧津 《新教师》2022,(1):74-7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花枝招展、注重形式的课堂"秀"已逐渐落幕,走向扎扎实实学语文用语文的方向.语文教学应不失其语用本色,语用体现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要落实好语用目标,必须紧抓教材,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往往体现了每篇课文重点的语言训练点,让教师一目了然,语言训练目标明确.教师可根据不...  相似文献   

9.
骆婉琼 《教师》2020,(3):38-39
语言积累离不开教材文本,教师要深潜教材,对语文语言属性展开深度研究,为学生语言积累提供更多启迪和帮助。让学生在"听"中积累、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让学生在"说"中积累、让学生在"写"中积累,教师在语言积累教学具体设计和发动时,需要有接轨意识,针对文本生本思维对接情况展开布设和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件已普遍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然而,在课件制作和使用中,很多教师只注重价值观目标的体现。那么,如何在课件中巧妙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呢?一、巧妙构思有位教学专家曾说过,我们要敢于跳出教材、跳出书本来实现三维目标,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笔者认为,如果需要用课件辅助教学,那就要选好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聚焦到"文本""学生""情感"三个方面。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深入课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情感,以此作为教学的驱动力,让课堂活跃、生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个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同时教师的语言和情感在教学中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语言是教学思想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而情感,列宁说过:"人类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增强积极肯定的情感,降低消极否定的情感。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为有效教学提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教材是课程的核心和载体,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都经由教材传递和表达。教材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在传统的"学科中心"教材观下,教材是教师的"圣经",教师要吃透教材,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学生要按教材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按教学进度完成教材指定的教学目标,以至于神话了教材,僵化了课程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同课"异"构更应重视同课"同"构。而这"同"指的是教学目标的相同。所有教师教学统编教材中的同一篇课文其教学目标应该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学情有所变化,但主要目标应该相同)。要教符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特点的语文课,要采用"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要用"基于情境任务解决的学习活动设计"来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套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要蕴涵先进、科学的理念。同时也要有最易于学生接纳、理解的素材与呈现形式,而所有编者的愿望更需要有一个便于教、利于学的体例来促进上述目标的最终实现.因为教材的真正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怀着这样的信念与追求,编写组进行了本轮教材的修订。教材中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依靠教师,如何规范教材体例.从而使相近内容的呈现形式尽量同构,让教师轻轻松松走进课堂,是我们这次教材修订中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逐渐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也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近几年来,笔者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新的教材和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有  相似文献   

19.
潘跃青 《考试周刊》2014,(10):73-73
<正>有一句这样的话: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唤醒。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这里把尊重视为第一道阳光,耳朵比作心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把这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话用好呢?如何让数学的阳光触及学生的心灵呢?一、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要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首先应从让"学生理解教材"转变为"教材理解学生"。"教材理解学生"就是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呈现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使"教材理解学生"还必须让"教师理解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和完善。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自然就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只有"教师理解教材"才能使"教材理解学生"。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好"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说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以前过分依赖教材,依赖教学大纲的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并根据教学需要将其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与重组,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对教材进行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