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书育人》2012,(9):84
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了解到,为保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将于2012年3月~6月开展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工作。同时要求各高校要引导和规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诚信签约,杜绝  相似文献   

2.
懂法才能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机制.毕业生就业将依靠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大学生就业也必须走法制化之路.应该看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不少违纪违约现象,这些现象损害了大学生、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和声誉,不利于健全和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纪教育,增强大学生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违约破坏了大学生、高校的信誉,影响了用人单位人才计划的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出现,因此要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注重完善的就业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试就业"作为一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制度,它通过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深入考察,畅通了大学生就业之路。在目前"试就业"实践中,高校的应有职责与作用被忽视,用人单位参与的激励机制有待强化,学生权益保障难,参与热情不高。深入发挥"试就业"的就业促进效用,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高校的相关职责与作用,强化针对用人单位的参与激励机制,切实保障"试就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却存在大学生就业失信问题,它不仅使大学生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失信的表现、造成大学生就业失信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的门槛越来越高,使得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占主体人才供给群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具备一定的优势,并且大学生在刚出校门选择就业时,由于急功近利、法律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容易被用人单位所利用,从而损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维护大学生毕业就业应有的合法权益,是值得人们探讨的话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救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指出大学生应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胜任能力.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立评价指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自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就业选择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在就业中违约,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毕业生为获取用人单位的青睐,做出了诸如伪造证件、随意毁约等失信行为,不仅破坏大学生的形象,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高校应就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诚信教育并做出相应对策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提前就业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提前就业期间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法院对大学生提前就业期间发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做法各异,不利于维护提前就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界定提前就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完善提前就业期间大学生伤害事故法律救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改善师德问题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但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却愈显突出。弱化一点"刚性",激励"内发"力量,关注教师的自我改善和发展,是当前教师师德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绝非苏联强行移植和"人为的早产",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了建党的历程;二是纯洁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