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宏 《青年记者》2008,(9):8-10
一 当研究中国的政治报道时,最容易引起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政治报道与政治文明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中国的政治报道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政治?反过来说,是否只有等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立了,中国的政治报道才能获得巨大的进步?一句话,就是谁影响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媒介发展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 《新闻大学》2006,3(3):6-13
媒介发展与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媒介发展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播是政治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也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它不仅为政治过程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型塑着人们的政治意识,调节着人们的政治行为,而且媒介系统本身就是政治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另方面,政治文明的程度也决定了媒介系统的政治法律地位及其活动的空间,没有政治文明,媒介发展也是不可能的。社会政治与信息传播同生共存,不可须臾分离。但是政治文明要求在政治系统与媒介系统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同时媒介系统自身也应尽可能维持多元结构或至少表现出包容多元政治意识的雅量。  相似文献   

3.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1):80-81
所谓“软实力”对中国的现实而言,就是民主政治或政治文明。有了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才会真正在世界上强大起来;一天没有建设起真正的政治文明,中国的强大就仅仅局限在数字上面的强大。这种表面上强大的结果或者会被富人阶级们随意挥霍掉,或者会被贪官司挥霍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邢梦华 《大观周刊》2011,(49):15-15
农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谁赢的了农民,舍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而作为旧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土地问题一向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长盛不衰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两会”报道,称得上是中国新闻界一个传统而又竞争十分激烈的报道领域。这既是政治任务,又是难得的新闻机遇。年年三月的新闻战,比的就是谁能最充分地利用好这一丰富的新闻资源,更高质量地完成报道任务,并通过报道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因此,它历年来的发展变化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行改革与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要讲政治意识.政策意识、大局意识.这是无庸置疑的。把握正确的报道导向是驻外记者的基本功。驻外记者常驻国外,与在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长期处于驻在国舆论或者西方舆论的包围之中.每天都要接受他们的灌输和熏陶。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当地官方和舆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它跑。这当然是很危险的。因此.驻外记者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脑子中必须时刻上紧“政治”这根弦,遇到问题时必须过一下脑子:我们中国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应该如何把握这个问题.掌握什么调子?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是谁?什么是卡夫卡的问题?卡夫卡的问题何以成为我们今天的问题?谁能够理解卡夫卡?读罢《卡夫卡研究》,我们对这些问题或许会有一个答案,或许因此反而没有了答案。随着中国对卡夫卡的译介与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和系统,卡夫卡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持久和全面。1999年新世纪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丛书《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其中莫言、余华、皮皮均选了一篇卡夫卡的小说。卡夫卡不仅促使中国作家改变了文学创作的观念,扩展和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会议报道写什么?黄晓钟这篇有关会议的消息报道,其写法在报纸上时常见到,这种写法最明显的毛病就是,导语往往在“何时何处开了什么会,谁参加了会,谁讲了话发了言,研究讨论了什么工作或问题”等有关会议本身程序性的内容上兜圈子,缺乏真正的新闻要点,形成“瞎导语...  相似文献   

9.
在报刊林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刊如何强化政治意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每个党刊编辑夙兴夜寐,时刻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党刊的一名编辑,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刊要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强化党刊是党的喉舌的意识。  所谓政治立场,就是政治上的立足点,就是跟谁站在一起,代表什么人的利益,替谁说话,为谁办事的问题。作为党刊而言,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上,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和报道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辉煌历程,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必然成为世界政治研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研究、建设和传播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以及由政治文明发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辉煌历程,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必然成为世界政治研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研究、建设和传播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以及由政治文明发展而来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也必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大意义。由此而展开的政治传播研究,在未来中国的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必将宏图大展,并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1、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 ,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政治工作报道是新闻报道 ,自然要遵循这个规律。政治工作报道特别是政治教育报道 ,如果没有多少事实作根基 ,只得“米不够 ,来添水” ,不是大道理罗列 ,就是体会、感受满篇 ,空洞无味 ,可读性自然差。如何让它实起来?用事实出来说话 ,报道者则可隐身其后 ,坐收“寥寥数语胜过空话千言”的效果。刊载在《解放军报》1995年8月22日江永红的一篇题为《从收发室看“四个教育”》的文章 ,就将政治教育报道做实了。当时围绕“四个教育”做的文章很多 ,但精品不多。什么原因呢?没用事实说…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何谓现代,谁之中国?》 关注重构现代中国.内容包括王沈森谈中国思想史研究经验、许章润谈革命、金观涛谈契约论的起源、崇明谈承认政治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问题报道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媒体所反映的新闻主体──人物或事件是社会生活中带有鲜明特点和普遍性而又急切需要解决的新的矛盾冲突问题的报道。问题报道一般具备哪些特征呢?我个人认为应具备四个特征,即时效性、普遍性、倾向性、显著性。时效性,就是指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时过境迁,明日黄花,不是新闻。问题报道首先具有的必须是新闻这个特性。反映这一特性最为突出的一点,即是时间的新。试想如果你报道的问题早已成为历史,还有谁会关心和注意它呢?普遍性,就是问题报道所传播的必须是人民军队生活中、工作中所具…  相似文献   

15.
用良知为住房民生呐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房价绑架了无数中国人的幸福。谁是高房价的真正推手?谁攫取了高房价的暴利?中国的房价未来两年的走向如何?从房地产市场看,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公众为何因为住房问题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选编自该书,看专业人士时寒冰如何解读高房价。  相似文献   

16.
自从百度、阿里、腾讯三座大山成型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任何演化都离不开BAT。当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进之时,BAT在移动端的对决将会如何?它们谁拥有最大的"移动"军火?最终的胜负将由什么战役决定?看多?看空?挺谁?贬谁?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以事实与数据对三家的移动实力展开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薛宝海 《视听界》2010,(6):118-118
在任何国家,当红的电视主持人总是名利双收,中国也不例外,能够当红,就是主持人最大的目标。 谁是中国最当红的主持人呢?最近有了一个参考标准,那就是谁能多次在央视1套新改版的大型娱乐节目《我们有一套》中亮相主持,而且创造高收视。  相似文献   

18.
范婷 《大观周刊》2011,(50):28-28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篇重要论著,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毛泽东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其在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近年来,微博改变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一个最受瞩目的现象,就是微博报两会.微博加入两会报道将如何改变公众的政治生活和中国的政治进程?对我国的新闻改革和民主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利弊何在?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微博上就该议题发起的讨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受抗战时期政治环境及舆论导向的影响,日本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中,不是夸大日军所谓"战果",就是夸大中国损失。今天看来,其中有些报道和记录恰是日军侵略中国、轰炸重庆的"自白书"。认真梳理相关报道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