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选材、立意、谋局、布篇,教师讲得枯燥,学生也听得厌烦。如果能另辟蹊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这样“三点”值得尝试: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渲染文章的动情点;指导学生处理文章的感悟点。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主体。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并运用到作文中,进而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本文着重从慧眼看校园:捕捉亮点,蓄积素材;灵心品校园:感悟生活,升华素材;巧手绘校园:点拨技法,妙用素材三个层面,系统的论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捕捉与运用校园生活素材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3.
只有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抓住自己思想中的闪光点,这样的文章才能写出新意和水平,职业学校作文教学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吴云新 《教师》2016,(4):19-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致力于创造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写出趣  相似文献   

5.
有的小学生总觉得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乏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同时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让求新贯穿作文;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就会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6.
<正>一谈到作文,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头疼,家长头疼孩子写不出作文,孩子愁怎样写作文。的确,作文一直困扰着学生和家长,那么怎样轻轻松松写出作文,结合教学工作,本人就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一、细心观察生活,注重积累生活素材,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生活,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从小事中发现闪光点。记得我班程思涵同学在《成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感叹:我作文素材的掌握不谓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写出个性独特的佳作呢?其实,如果只是掌握大量材料,在写作中不能把这些材料按文意进行巧妙的组合,没有运用材料的非凡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不切实际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一、翻出新意,独放异彩现在一些学生的作文,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灌输多,感染少;说教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然而,翻开作文本,你会感到学生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缺乏童真、童趣、童心,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紧跟形势,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以为当务之急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丰富情感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热点,激发学生写…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作文?尊重、理解学生是“快乐作文”的前提。“快乐作文”的关键是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挑重担,树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发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给予明确的鼓励或暗示,始终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老师如何教授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关切的教学目标。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学生作文三步曲。阅读、积累、感受生活、捕捉灵感学生作文难,一是感到头脑中没有词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对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未去发现,或者说无从感受。怎么办?我在教学中通常中带领学生阅读故事、好的文章,从故事中积累词语小卡片,久而久之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会主动去看一些作文书,并会积累词语,我每  相似文献   

12.
<正>"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生活空间狭小、知识储备少等原因,造成素材积累不够,以至于作文没有材料可写。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素材积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蔺雨芬 《保山师专学报》2001,20(3):84-84,91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捕捉景物描写的意趣,写出创新型文章,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从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社会上的人或事物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如何使学生把这些生动的素材转化为有血有肉的题材,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指导中的难题,让学生见物想言、见物敢言、见物能言、见物会言、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是作文能力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反映出的就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映射出来的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一直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学困生写不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厌倦作文、对作文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困生写出好的文章呢?我做到以下几点:维护学生的尊严,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培养写作信心,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王春梅 《湖南教育》2004,(15):35-35
1.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指导学生语文老师如果光给学生讲些文章的写法,自己并不会作文,那是不能教会学生作文的。他必须是会写文章的教师,应当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写出好文章,然后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指导学生。如教说明文的写法时,让学生练习写《蛋糕的制作》,便可以身示范。教师亲自访问厨师又翻阅了有关“湘乡蛋糕席”一事的趣话动手写好了这篇文章,再让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议,效果不错。教师再适时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指导学生。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写事物说明文,还体验了生活,对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大有益处。2.尝试开放型作文模式开放型作文模…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贵在作文教学的创新。本文从创新写作角度、改革作文命题、选择新颖材料、写出真情实感、抓住学生 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激励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深切体会到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难点。学生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或者是还没有能力找到适合的内容。可写的东西可能就在他们身边,而他们却不知怎样寻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一点开源工作,指导学生去寻找、捕捉写作材料。那么,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一个来源于学生生活,就是直接的知识;再一个来源于资料,这是间接知识。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作法是: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学生自有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走进自己的天地,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寻找作文的原料,那么…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重点和难点。现在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做法还是写前指导———动笔写作———作文讲评。这种做法的优点是面向大多数,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针对性不强,流于空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因此,需要找更高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那么,怎样改革作文教学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做法:1.把课堂写作挪到课外完成,加强作文讲评。力求保证有一次作文就讲评一次。不仅教师讲,还要发动学生讲;不仅要讲好的文章,还要讲病文;不仅要讲一个人的作文,还要把全班的作文分门别类地统计,分门别类地讲,哪些同学的作…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打破作文与生活空间的“厚障壁”,让学生头脑中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是写作之源。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可以借以认识生活和再现生活,但传统作文教学,教师都是花费很多精力指导学生构思、立意、选材、布局等,很少倾注精力引导学生怎样向实实在在的生活探究写作的源泉。因而大部分学生没有对生活的真正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