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近代城市的商帮、行会,是戏班、伶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戏曲业繁荣的重要推动力。汉口依长江和汉江的水路之便成长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国各地的商帮汇聚至此,建造了大量的行帮会馆。会馆戏台常常演出家乡戏和本地戏,促进了声腔剧种的融合和城市演剧的繁盛。近代汉口商帮行会所主导的会馆演剧,是寻绎城市戏剧繁荣机制,诠释中国戏曲史上"商路即戏路"命题之新内涵的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2.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明清时期,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空前繁荣,河里樯帆如林,城中商贾云集。各地商人纷纷在这里修建会馆,增进乡谊,共谋发展。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是客居聊城的山西、陕西两省商家集资修建的一处会馆与神庙(关帝庙)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戏楼是会馆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砖台之上,西向,二  相似文献   

3.
清代内廷演剧的意义,主要不是他们为市场"生产"了什么新的产品,而在于他们作为社会资产的最大拥有者,在"演剧消费"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他们对于整个演剧市场的存在与拓展中所承担的功能。其意义不在于具体的创作与创新,而主要在于这种介入对于整个社会的号召性影响。皇家的一举一动,代表一个政府的行为,对于演剧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居于市场最高端的这个阶层,对于演剧史的意义,便是其巨大号召力、影响力,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东汉延熹五年(162)白水仓颉庙建立,标志着仓颉崇拜得到官方正式认可。在全国现存纪念仓颉的16处庙宇中,白水仓颉庙是目前所知建立最早且唯一有戏台的庙宇。东西戏台位于庙三门两侧,是一对并台式戏楼。当地人将其形成缘由归结附会于仓颉"四目"之独异样貌,根本原因在于明清以降伴随庙会日益盛大而来的戏曲演出繁盛。在神人同乐观念驱使下,每年定期赛社逐渐形成了谷雨祭祀演剧以及独特的对台戏演出习俗,这再次证明民间信仰是民间祭祀演剧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黑龙洞庙现存戏楼、门楼、后殿等建筑。戏楼留存大量题记,起止时间从同治四年(1865)至公元2008年,涉及40个年份、28个班社、98位艺人,合计166余条,其中包含较为完整的演出时间、班社和艺人信息的题记158条,图像题记10余条。通过墨色对比、笔迹辨认、位置识别、文献佐证等方式,重新进行梳理,纠正了多处前人明显的录入错误。这些舞台题记反映了清末民国陕南的戏曲生态:汉调二黄、秦腔和八岔戏以及皮影戏的盛行;演剧与灾荒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观众对于演员名气的要求甚于剧目的创新。把舞台题记当作独立的文物类型进行适度保护修复,视为独特的文献类型加以搜集整理,这样它的文物文献价值才能够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6.
王美翔 《兰台世界》2017,(19):89-92
东岳庙依山而建,坐西南向东北,中轴建筑基本对称,由五重殿组成,呈四进院落布局,形成一个封闭的观演区域。戏楼戏台前沿有照面枋,为上下两层雕花板组成,其上雕饰的戏曲故事,多为川剧、京剧剧目,其内容均取材于三国历史典故。演剧活动方面主要以祭祀戏、民俗戏和庙会戏三类为主,其中"庙会戏"尤以"东岳会"为盛。  相似文献   

7.
王馗 《文化遗产》2010,(3):16-32,38,157
北京精忠庙梨园会馆是清代在京的梨园行会组织。现存碑刻文献中记录了从康熙以降三百年来的重要班社,特别是《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完整地呈现了乾隆五十年前后京都梨园的实际状貌。宫廷演剧机构和基层戏园在碑文中的出现,展现了其时逐渐松动的班社等级关系和戏班正在蓬勃发展的商业化趋向。特别是京都两处梨园行会的建制,呈现了官班和民间班社的分立,造就了京都梨园戏曲文化生态的独特面貌。而在基层演剧中,腔分雅、乱;部分文、武;伶分大、小;技分色、艺;戏分日、夜,这些剧坛风尚,既是基层审美的流露,也是自主的商业演剧的必然发展。从京都剧坛的全貌而言,基于内廷演剧和城市演剧的本质差别,戏曲在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很自然地展现出了"保守"与"革新"的趋向,在京城复杂的文化空间中,不同身份、族群的审美取向得以呈显,由此也形成了对不同戏剧品类的维护与发展,其背后的艺术规律至今对中国戏曲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剧场和去戏楼看戏有什么区别?在剧场里,一道门把你与日常生活隔开了,人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戏上;但在戏楼,戏在进行,台下的“戏”也在进行。你可以交际,喝茶,吃东西,发呆。环境变得更轻松,在这里生活依然在继续。到戏楼看戏更多是一种对于戏的玩味和生活的消闲。  相似文献   

9.
会馆发端于中国明代,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会馆文化随着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去往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会馆对于海外移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地区是全球华侨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区域,会馆文化作为华侨华人的特色文化亦在东南亚各国地区立足共生。相较于东南亚诸国,越南与中国比邻,因此在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与中国具有独特的联系。自明清时期从中国迁居越南的移民,同样将会馆文化带至当地,伴随着越南的历史更变与社会变迁,越南华侨华人会馆依时而变,延续至今。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以地缘、神缘为基础,是二元合一的结果,会馆的"生"来自于族群群体的意愿、文化与实力,而会馆的"存"则是适应时代背景与社会变化的结果。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亚艺术与雅艺术--从《相约花戏楼》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相约花戏楼》为研究个案,从其改版的变化过程,探讨并提出了几个问题1.电视节目形态应有"文娱节目"与"文艺节目"之分,二者既相通又有差别;2."文娱节目"当属亚艺术,但也应有精品追求;3.亚艺术与雅艺术(纯艺术)应共存并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巴县档案、方志等地方文献,考察清代重庆船行埠头设立、弊病、船帮的兴起及船行埠头制度废除后的航运业,分析船行埠头制度变迁所隐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指出地方文献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神庙举行祭祀性的演出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了中国戏曲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度的民俗戏剧现象。不同时期的神庙戏楼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戏楼本身的建筑元素、戏楼装饰性和戏楼的环境设计语言上,唐宋以后,中国神庙建筑形成了较固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于德祥 《北京档案》2015,(11):39-41
何谓会馆?《辞海》中对"会馆"条目的解释为"同籍贯,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北京的会馆见于资料者,较早出于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 嘉隆间."近人瞿总之又有"推其原始者,或云永乐已有之."这两种说法尚未见到实证,现在能名实相证的建于明代的会馆大都在明万历、天启之后,所建之馆且以外埠行业商馆为多.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宣南地区,大体上指北京市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这里是一块宝地,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人才蔚起、俊采星驰.大批著名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活动过.宣南地区没有北京皇城内的宫殿巍峨、楼阁辉煌,也没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这里地处湫隘,房舍简陋,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由于荟萃了大批历代的文化精英,留下了许多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种种痕迹.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有文物价值的占迹胜景,可说触目皆是.诚集粹京师文化之精华.  相似文献   

15.
<正>抗敌演剧宣传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演剧方式进行抗日宣传的文艺团体,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队",1938年8月组建于武昌。1938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华北、上海、南京等地。在民族危亡关头,为动员全民抗战,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政治部,周恩来代表中共出任政治部副部长。同年4月,政治部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与琉球已确立册封朝贡关系。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共23次派出使团远赴琉球举行册封仪典。本文对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做了梳理,着重考察了明清册封使所记录的琉球演剧史料,可知琉球演剧深受中华戏曲(尤其是四平戏、梨园戏、莆仙戏等)的影响。演出者多为琉球"闽子弟"。及至清康熙年间,琉球才出现本土专业演员,其表演亦受中华演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宋俊华  黄纯 《文化遗产》2013,(4):58-67,158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建设对城市演剧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演剧空间从纯商业性的戏院转变为商业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兼备的城市文化空间;其二,城市演剧淡化了传统的历史、情爱、神仙等题材的剧目,大大突出了现实、政治题材的剧目;其三,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演剧格局,形成了以商业演出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其四,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的演出形态、传承方式和文化生态,形成了新的演剧业态。民国时期广州的市政建设,改变了广州演剧的原有业态和历史进程,开启了近代政府干预演剧活动的先例。  相似文献   

18.
明清及民国初所修的安徽方志中,记载了一些民间演剧的具体事象及活动详情。这对研究中国民间演剧史以及江淮区域民间戏剧文化的形态特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选出部分来加以考释;并谈谈我对它们的初步认识。一、旧时安徽民间演剧活动时序、事象从史料记载看,旧时安徽民间演剧已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之中,特定的民间节日或民间宗教仪式以及二十四节气中的部分时日,往往都有与民俗典仪结合一体的大众化的演剧活动。我们将这种演剧活动按时序或俗信事象出现的先后列为下表,以企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以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安徽卫视的《相约花戏楼》、北京电视台的《同乐园》、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辽宁卫视的《戏苑景观》、中央电视台的《过把瘾》等为代表的电视戏曲综艺节目火爆荧屏,在各电视台数十种栏目中收视率较高,倍受观众及专家瞩目,成为荧屏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荟萃八方文化精髓的会馆--会馆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馆原亦称"公所",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封建性团体,即中国旧时同省、同府、同县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还是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的人聚会或寄寓."会馆"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会",即机构;"馆",即建筑实体--屋舍.屋舍内设有机构才能称为会馆,即是以省、府、县三级为定位,及由相邻地区合组或同一行业在客居地建起的邸舍内设置机构的通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