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读者权利的法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阐述了读者权利的法律特征,对读者权利的法理内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为"读者第一"过渡到"读者权利"提供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理念从"以资源为导向"转变为"以读者为导向",研究读者需求、读者行为、读者心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读者档案是图书馆切实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们平常所说的"想着读者"、"为读者着想"、"服务读者"……均包含于读者意识里。读者意识是报人的核心观念,也是他们工作的轴心之一。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出版机构的"衣食父母",广大传媒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读者的观念是宽泛的,甚或不明确。在报人的头脑中有经常的读者也有偶然的读者,有核心读者也有边缘读者,而属于后类的读者又常常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读者这一概念又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读者对期刊的强烈期盼,也是期刊为争夺读者、抢占市场而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三贴近"?笔者以为,要坚持以读者为本,将"读者视角"贯穿于新闻采编和办刊的全过程。从读者的角度选题材从读者的角度选题材,就是要从对读者有用、为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喀什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构,提出"读者所需即图书馆所想"的建设思路,坚持"实用""、有效""、读者至上"的定位,分析平台运营统计数据并从内容与读者两个方面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期刊编辑是为读者服务的,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使期刊编辑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型,以更好地贴近读者。对于读者来说,期刊编辑角色要从"老师"变为"朋友",从"中介者"变为"分享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更加人性、平等、开放、个性的编辑风格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读者本位"? "读者本位"是一种新闻理念,要求办报人围绕读者的阅读需求来设计新闻产品,按照读者的阅读特点来确定新闻的表现形式,使之最大限度地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服务读者是出版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它不同于迎合读者,而是引导读者、启迪读者心智。晋绥边区的前辈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环境下,以其卓越智慧和高远情怀为根据地出版培根铸魂,为我们树立了绝佳典范。时代更替,前辈服务读者之"术"或已不可照搬,然其服务读者之"道"愈发熠熠生辉,继承并发展其精髓是新一代出版人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9.
刘霞飞 《新闻实践》2008,(11):34-34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感谢读者多年来对报社的支持,余姚日报于今年10月推出了以"服务读者、回报读者、相约读者、携手前行"为主旨的首届读者节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权利”漫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法律角度出发,强调"读者权利",这是现阶段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之一。文章论述了读者权利的构成,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要适应现代社会和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就必须完成以"读者第一"为主导向"读者权利"为主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7,(10):I0001-I0001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是一个团圆的时刻。9月23日,浙江日报推出创刊58年来的首个"读者日"。今后每年9月下旬的某个星期日,浙江日报都将在全省推出以服务读者为主题的"读者日"活动,通过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让浙江日报更加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加了解浙江日报。  相似文献   

12.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推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萍 《图书馆》2008,(2):100-101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贯彻"以读者为本"的工作原则。必须树立精品服务意识,贯彻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重视细节服务环节,丰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内容;推行综合服务模式,提升以读者为本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周世江 《图书馆建设》2011,(2):60-62,67
图书馆员的使命是在读者服务活动中认识读者个体并根据读者个体特点进行类型划分,最终找到自己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价值目标中的规划点和定位点。因此,图书馆员对读者类型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英国学者哈特的内、外在观点论有助于对读者类型进行分析和考查。对读者类型进行划分有助于深入挖掘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潜力,深化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红  孟磊 《图书馆建设》2012,(10):38-41
互动图书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者以"创建趣味、智能互动图书馆"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数字媒体与交互技术,提出了"屏幕与读者的智能互动装置"和"循环动态标识"两个优质的创意交互设计方案,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第一设计方案突破了人们以往登记读者到馆人数的习惯,营造出独特的"以花计数"的体验空间,为读者创造出更加自由、宽松、舒适的交互体验环境。第二设计方案是在书库中呈现循环动态标识,让读者在静态书库中发现、认识标识,为读者找书提供了醒目的指示牌。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是文献情报中心,图书馆的宗旨是为读者服务。图书馆职能的实现,只能通过读者来体现,失去了读者,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如何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落实到图书馆日常服务的行动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角度出发,强调"读者权利",这是现阶段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之一。文章全面论述了读者权利的构成,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事业要适应现代社会和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就必须完成以"读者第一"为主导向"读者权利"为主导的转变,进而提出培养、强化和维护读者权利,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读者荐购是图书馆采访部门为读者服务的窗口,其服务效果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Millennium系统"一站式"服务从设计到整个工作流程,每个细节都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通过对图书馆荐购服务效果的分析,印证了读者是最大的受益人,荐购服务在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更好地适应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读者服务"这一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是图书馆的第一线工作,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传统图书馆服务将如何向纵深发展,形成崭新的"为读者服务"理念,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思考。除了原有的"以人为本""充分服务"的原则外,概述了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特色,并以提高图书馆员素质为核心,将"为读者服务"这一理念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读者的阅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阅读推广服务也不能停留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表层上,应该从读者发展的角度动态地看待问题,从而实现推广服务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读实验室"推广案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读者"阅读生命周期"的阅读推广模式,将阅读推广服务嵌入读者阅读动机—阅读思考—阅读分享—创新实践的整个阅读生命周期,构建全流程的阅读推广体系,引导读者完成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玩是读者对党报的强烈期盼,更是党报争夺读者、抢占市场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三贴近"?笔者以为,要坚持以读者为本,将"读者视角"贯穿新闻采编和办报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