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相似文献   

2.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铜仁市6个气象站1970年~2010年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法、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等方法对铜仁市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2010年铜仁市的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德江站增幅最高,松桃站增幅最低;通过Mann-Kendall分析,近40年铜仁市年平均气温出现突变,显著突变点在1998年。  相似文献   

4.
选取四川盆地19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年代际变化的方法,对近40年来四川盆地气温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平均气温来看,三种气温的年平均值,四川盆地都以增温的趋势为主,增幅分别是0.027℃/10a、0.007℃/10a和0.036℃/10a,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最高气温.(2)在20世纪60、70年代气温逐渐降低,80年代是气温的低值区,80年代后期气温逐渐升高,90年代升温明显;而降水60、70年代降水量较多,但已经出现了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减少.(3)从季平均气温来看,春夏季三种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季平均气温的下降幅度最大为-0.08℃/10a;秋冬季三种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最大为0.15℃/10a.  相似文献   

5.
利用宿州市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57年来宿州市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均呈微弱的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最大为0.015 8/10 a,但降水年代、年际变化明显.(2)经滑动t检验,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存在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68、1994、1998、2003年,但上述突变均不明显.(3)小波功率谱结果表明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均存在着2-8年的准周期.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存在2年,春季存在3年和6年,秋季存在4年,冬季存在2-4年和10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1961-2010年平潭温度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平潭岛近50年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潭岛年平均温度以0.22℃/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997年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突变时间冬季最早(1992年),秋季最迟(2000年)。春、夏季开始日期提前,秋、冬季开始日期延后,暖季延长,冷季缩短。  相似文献   

7.
用气候倾向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距平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楚雄州辖区内10个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1961-2010年)的气温、降雨资料,按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5个时段,分析了楚雄全区域,中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区域的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的演变。结果表明:近50年来楚雄州气温升高明显,暖冬现象突出,春季升温快,年降雨量和大雨降雨日数增加,秋季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减少,年降雨量变率增大;尤其是近15年楚雄10县(市)平均气温16.4℃,较前30年增高了0.2℃;大雨以上的降雨天数平均增加了1~3天,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年总降雨日数和小雨日数明显减少,春季降雨量增加,秋季降雨量减少,相当年份雨季提前结束1个月左右,雨季呈缩短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岷江流域近52年(1961-2012)的径流与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岷江流域径流、气温、降水等主要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52年来岷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年均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增加,年均降水量以20.18 mm/10 a的速率减少,区域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明显.(2)岷江流域多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0.38×108m3/10 a,流域径流量在1968年左右出现减少突变,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径流量增加,1993年左右又发生一次减少突变,径流显著减少.(3)通过对年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发现,岷江流域径流量主要存在69 a的年际周期、17 a和28 a的年代际周期,径流量总体特征是向干枯化趋势发展.(4)通过年径流量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发现,区域降水量是影响岷江流域径流减少的主导因子,在该流域降水量减小的背景下,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小;流域径流对暖干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6-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区各三个站点4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1956年以来两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年变化来看,两地区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洞庭湖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性检验,而湘中丘陵区只是一种随机振动;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两地区气温都呈下降趋势,但湘中丘陵区变化幅度大于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11.
近44年临沂市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临沂市1961-2004年的季、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近44年临沂市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近44年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气温明显上升,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存在突变,气候从一个相对较湿冷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干暖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1990年梅州市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梅州市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的特征与变化。分析表明:上世纪50~80年代梅州市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31℃/10e。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夏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这40年砖暖波动情况,可将梅州市气候划分成蕊个冷期两个暖期;历年降水量则呈上升趋势,多年降水倾向率为14.635mm/10a。春、夏、秋、冬各季节降水变化亦呈上升趋势。按照年降水波动变化,可将梅州降水分为两个多雨期与两个少雨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榆林1954—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辅以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榆林近60 a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极值指数(TXx和TNn)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TXx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5个阶段的波动变化,而TNn具有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2个变化阶段。(2)极端暖指数(SU)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且经历了3次波动变化;极端冷指数(ID、FD)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ID以分为波动上升、下降、上升3个变化阶段,FD则分为剧烈波动上升和剧烈波动下降阶段2个阶段。(3)极端暖指数(TX90、TN90)总体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X10、TN10)则为显著的下降趋势;4种极端气温相对指数总体上均经历了2个变化阶段。(4)所有极端气温指数时间序列在近60 a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TXx和TNn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和22 a,SU、ID和FD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0 a、30 a和23 a,TX90、TX10、TN90、TN10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30 a、23 a和11 a。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4,(4):10-1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气温、降水量、径流量数据和NCAR-CCM3、CSIRO_MK3和ECHAM5/MPIOM三个气候模式数据对该流域气候变化和淮河干流径流量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上,春秋两季气温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暖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1958-2007年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预估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增幅明显,2011-2060年间三模式平均增温相对1961-1990年距平达2.61℃,降水相对1961-1990年距平变幅达-84.6至168.0mm之间波动,相对1958-2007年观测期淮河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2011-2060年淮河径流量可能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近51年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湿度是气候农业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一起对农业有深刻的影响,根据黑龙江省1961-2011年间各气象站点逐日相对湿度气象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平均相对湿度全年、四季、年代际的变化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1年来黑龙江省平均相对湿度波动中呈微弱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7%/10a,这期间共发生3次突变,每次突变后都呈现不同的变化;黑龙江省四季相对湿度变化趋势除春季呈升高外,其他季节均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全年和四季的年代际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全年、夏季、秋季、冬季相对湿度随年代际呈减少趋势,春季呈增加趋势,年代际间波动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8.
衡水市近50年气温与地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衡水市7个气象观测站1959-2010年的气温与地温资料,分析了衡水市气温与地温的变化特点.分析发现,1959-2010年的近52 a,衡水市平均气温显著升高,极端气温中,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最高气温升高的趋势还不十分显著.1965-2010年的近46 a,0 cm和20 cm的地温也在显著增暖,而10 cm地温虽然也有增暖的倾向,但趋势还不十分显著;土壤较深层40 cm,80 cm的地温的变化并不显著;地温变化主要为土壤较浅层变暖.气温与0~40 cm土壤较浅层地温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80 cm土壤较深层的温度变化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nn-Kendall法的酒泉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酒泉市所属6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酒泉市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近50年来,酒泉市年平均气温和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酒泉市东部的突变年份早于西部的突变年份;酒泉市年降水量呈微弱增长趋势,酒泉市东部的增长幅度略小于西部.这表明气候突变在酒泉市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体现,突变时间不同步.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锦山地区1959-2008年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锦山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锦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在不同季节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大于平均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