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亚硒酸钠(Na2SeO3)对小麦幼苗硒积累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eO3能够促进麦苗体内硒的积累,加强GSH-Px的合成,提高小麦幼苗体内GSH-Px的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幼苗体内硒的含量逐日增加,硒对GSH-Px合成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且外源硒对体内硒含量的影响要大于对GSH-Px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硒与疾病     
自从1957年Schwarz首先发现了微量元素硒对鸡渗出性素质病有预防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硒是动物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粮食中硒的含量可能与肝癌、肾癌以及何杰氏病、白血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近年来,人们从各方面来研究硒与疾病的关系,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为有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1硒与癌症 有研究认为亚硒酸钠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明显抑制HL—60白血病细胞DNA合成。有人观察了硒代二半胱氨酸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和急性白血病K5…  相似文献   

3.
建立荧光光谱法测定贵州开阳产富硒茶中硒含量的方法,采用2,3-二氨基萘与亚硒酸反应,生成具有强荧光的4,5-苯并苤硒脑络合物,其荧光强度与硒的含量成正比.采用所建立方法对采自贵州开阳县多个茶场茶叶样品中硒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批茶叶样品的平均含硒量为177.9μg/kg.所建立方法灵敏、准确,对贵州开阳富硒茶的质量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分析茶叶中微量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茶叶中硒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在硝酸介质中,硒(Ⅳ)催化溴酸钾氧化亚甲蓝产生褪色,以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分析微量硒的方法.探讨了动力学反应条件,并对茶叶样品分析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硒的浓度在0~8μg/L范围内,lg(A0/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回收率为93%~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02 2%,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好,适用于茶叶中微量硒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应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喷硒时期和喷硒浓度,对小青菜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第一种方式喷硒,浓度为1mg/L时,小青菜中Ve、胡萝卜素、粗纤维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2.5,10倍,微量元素锌、硒含量是对照的14,1.5倍,矿质元素Mg,Ca,K在一定浓度下有不同程度提高,Fe含量较对照低,但没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叶面喷硒能改善小青菜的品质,增加硒含量.  相似文献   

6.
硒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硒的生物效应出发,综述了硒与癌症,地方病,白内障等疾病的关系及硒中毒机理与防治,说明了硒是生物必需的基本微量元素,随着摄入剂量由小到大,硒的生物效应也依次出现缺乏(致病)-适量(营养)-过量(中毒)的递变。  相似文献   

7.
选用花生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硒对花生苗期生长及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浓度为0.5 mg.L-1时,硒对花生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硒浓度为1.0 mg.L-1时,MDA含量较低,叶绿素含量较高;硒浓度为3.0 mg.L-1时,脂肪酶活力较高,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发育;硒浓度为5.0 mg.L-1时,对花生根长和POD活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低浓度硒能提高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增加发芽势和根长,对花生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6.0 mg.L-1)时对花生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酸性条件下,硒(Ⅳ)能催化氯酸钾氧化二甲基黄使之褪色,反应溶液中含硒(Ⅳ)量与Ig(Ao/A)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o和A分别为非催化反应和催化反应溶液的吸光度)以此二点测定食物的硒含量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无需分离或富集、快速简便等特点。其硒含量的线性范围为2-200ng/ml。  相似文献   

9.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秦巴山区茶叶中微量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秦巴山区茶叶中微量硒的含量,用HNO3-HClO4为茶叶的分解试剂,湿法硝化分解茶叶,以Ni(NO3)2为基体改进剂,排除Fe、Mg、Na、K、SO42-等的干扰,使吸收信号达到稳定,硒浓度在0~4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硒肥试验表明,小麦生长后期喷洒硒肥对成产要素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籽粒中硒含量显著提高;强筋小麦对硒的吸收高于普通小麦;灌浆期喷洒比孕穗期喷洒富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对于茶园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有很大促进作用。阐述了如何应用IPM技术促进政和工夫GAP茶园建设,使政和工夫红茶的清洁化生产技术更加深入,使茶叶农残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促进政和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15个不同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叶位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氟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参试品种中水浸出氟含量以霞浦元宵茶最高,全氟含量以丹桂最高;而茶树品种间和叶位间氟浸出率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氟总浸出率最高的品种是龙井43(达到97.2%),丹桂最低(仅为58.9%)。茶树同一轮新梢不同叶位因茶叶老嫩程度而异,即叶龄越老,含氟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去离子水浸提茶园土壤、松林土壤、空荒地土壤,获提取液,用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进行土壤酶活力测定及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力与土壤类型相关,松林土壤提取液和茶园土壤提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地土壤植茶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茶园土壤pH有酸化趋势,取植茶龄不同茶园土壤,测定pH,用去离子水浸提处理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影响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浸出率不同,在pH值4.5-5.0之间化感物质浸出率高,随着pH值的上升或下降,化感物质浸出率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集六安金寨县响洪甸山区茶园2个土壤样品,运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17种微量、常量元素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响洪甸山区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丰富,Fe,Mn,Mg和Ca等有益元素含量多。  相似文献   

16.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7.
选择休屯盆地低山典型茶园,采用5点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对其有机质、pH和速效N、P进行测定,就不同植茶年对土壤有机质、pH值的时空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植茶龄36、53年的茶园土壤有机质较对照组(23.64±4.229g.kg-1)高,植茶龄25年的有机质含量(13.53±8.640g.kg-1)低;速效N、速效...  相似文献   

18.
对内江市大干园、塔山公园、大洲广场、人民公园0-20cm土层中的Cu、有机质和pH值进行研究,以农耕地为对照,结果表明:(1)土壤中Cu含量塔山公园显著低于人民公园,各公园绿地与农耕地差异不显著,各公园绿地土壤Cu为国家一级标准;(2)不同坡位Cu含量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3)各绿地土壤pH值为7.4~8.33,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4)公园绿地土壤中Cu含量与有机质、pH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园,普洱市澜沧县惠民古茶园是典型的栽培型古茶园,约有130年,古茶园的茶具有美好的香气和品质特征,被普洱市当地人奉为上品,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下贮藏几年后,香气和优良的品质特征更为明显,为揭示古茶园茶香气和品质特征的变化,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普洱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古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和测定。贮藏在自然环境下1~6年,汤色由淡黄色变为红黄色,地域香变为淡淡陈香,滋味由微苦涩纯正味长回甘变为入口微涩微苦、舌底微涌泉、醇感、滑顺、味长、纯正;可溶性糖、黄酮类化合物、TR和TB分别增加0.5%、4.96%、0.565%和0.395%;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TF分别减少6.13%、2.63%、1.04%和0.068%。为普洱茶的研究提供数据.便于古茶园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镍(Ni)既是动物及部分植物的必须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但摄取过量也可致癌。通过检测安溪县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土壤全镍、有效态镍、茶叶镍含量等,分析茶园镍的来源以及镍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情况,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