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之星     
日前,重庆市垫江县黄沙学校开展了首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在学校掀起树典型、学榜样、成标兵的氛围。少先队大队部提出了人人争当‘校园之星'、齐心共建和谐校园的口号,设立了德育之星、创新之星、尊师之星、敬老之星、学习之星、环保之星、文  相似文献   

2.
《京华烟云》受庄子影响很深,提倡了道家精神。书中主人公姚木兰,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更兼具现代精神。在她的身上,融合了多种文化的优点及人文思考,即颜容之美、学识之美、脱俗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博学之才、敬业之态、公正之心、严谨之风、创新之能、敏锐之眼、投入之情等七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编辑的创造意识做了论述。阐述了编辑的创造意识,是报纸保持活力和吸引力的内在因素,需要不断培养,才能使编辑保持业务活力,同时也使报纸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马戴山水诗表现了较为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内蕰,有田园渔樵之乐,有异域风情之美,有怀乡归隐之思。山水承载了他的离别之痛、羁旅之愁、孤独之感,鲜明地烙上了晚唐时代感伤的印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本人结合音乐课,力求把的德育、美育、知识性、音乐艺术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开展了“特长之星”评比活动,评出了品德之星、助人为乐之星、体育之星、舞蹈之星、美术之星、音乐小明星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和努力方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姚忠惠 《班主任》2009,(6):60-60
为了鼓励孩子,我在班上设立了很多奖项:识字之星、背书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阅读之星……到了期末,几乎每个学生都获了奖,有些学生甚至能抱出三四十个我奖给他们的本子,班上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当我正在为自己的做法暗暗得意时,偶然看到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将情、思、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诗中的反差、矛盾,直接抒发心远之情;同时,诗人情动于中,在意脉转折中融入南山之景,借客观之景抒主观之情,其隐逸之坚定、心远之情感、悠然之境界自然呈现出来。从这首诗中亦可窥见诗人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隐逸思想。在情思结合的基础上,诗人还将其升华到哲理的层面,探讨了“言”“意”之关系,展现了追求自由本真状态之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添翼工程"为例,从思想之翼、爱心之翼、智慧之翼、体魄之翼、美学之翼等五个方面构建了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并对实施该工程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 ,孟浩然寄情山水 ,关注田园 ,并与之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同化的清幽境界。在他纯粹意义上的山水诗中 ,他以清淡、平和之心 ,写清新、自然之物 ,从而形成了清淡之辞与隽永之味相渗而成的情韵美、清旷之情与清谧之景交融的意境美 ,构成了其“清诗句句尽堪传”的“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教育成为一个问题领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徐九庆先生的教育随笔《中国教育怎么了》是反思和批判中国教育问题的又一力作。翻开书卷,满目忧患:就业之忧、能力之忧、品格之忧、师道之忧、价值之忧、公平之忧、礼仪之忧、留守之忧……忧心如焚,燃烧的是一个民办教育家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心。教育有问题,这是没问题的;然而,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论述了电视连续剧《范府大院》中的悲剧人物范光汉人生变化的五个轨迹:名份之变、势位之变、心性之变、生理之变、死之变。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视点上,分析了范光汉生命活动平衡与失衡矛盾斗争的悲剧因素,进而提出了值得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美,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自然也包括了档案和档案工作。本文由发现档案之美、维护档案之美、建设档案之美三大部分组成,探讨了档案之美的真实存在以及如何维护和建设档案之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道德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提出了时代之问和终极追问两大问题,分析了道与德的关系,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内在逻辑。在"终极之问下的天之道"中,指出"有""无"的对立统一是天道生发的根源,是推动天道演变的动力和规律。在"终极之问下的天之道"中,指出人之道应合于天之道,抨击了种种违逆天之道的人世现实之道。最后指出《道德经》是一个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唯物辩证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之技、之艺、之道 ,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密切深刻的关联度。文章首先对技、艺、道的“源”和“流”作了系统的探索 ;之后 ,分别就教育技术之技、教育技术之艺、教育技术之道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旨在正确构建教育技术的技术观、美学观和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教师口语"课程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口语"课程标准相关规定,然后分析了"教师口语"课程的特点,最后从教师之困、学生之困、课程之困、教学之困、考评之困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口语"课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羊脂球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羊脂球》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妇女,在出逃路上内心经历了四次抉择。四次抉择,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她的人性美,分别为自尊之美、奉献之美、爱国之美和信仰之美。她的人性之美在那些所谓社会名流的人性之丑强烈对比下,更加凸显,体现了较高的人生境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8.
张载所言之性包括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至清、至善,是人性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善恶相混,乃恶之发端。气质之恶可变而为善。变化气质,须有立本、学礼、善反等涵养工夫。其人性理论为从根本上阐释道德善恶问题提供了新颖的方法和视角,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哲学及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但在从天地之性到气质之性,又从气质之性反归天地之性的跨越中,他缺乏有力的逻辑推演,从而使得变化气质反归天地之性在理论上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甲骨卜辞中所保存的美恶义词体现了商代先民的美恶观,如祭祀之美、生育之美、物品之美、丰收之美;自然灾害之恶、疾病之恶、战争之恶、神灵降灾之恶等。透过商代先民的美恶观,可以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恶观念最初的起源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导游词英译中的美学取向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简要论述了导游词的翻译及翻译与美学的相关概念,并重点论述了导游词英译中的关学取向,即语言美和内涵美。通过相关的导游词例子阐述了导游词英译语言关中的简洁之美、词汇之美、构句之美,以及内涵美中的情感之美、文化之美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