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院士寄语     
《中国研究生》2007,(4):1-1
洪茂椿无机化学家。1953年生于福建莆田。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用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金属一有机纳米笼、管及线;宏量制备了多种新型原子团簇;系统地合成了金属石墨状聚合物、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和新型稀土与过渡金属混合聚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结构与其性能关系。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前沿领域做出贡献。他在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方面的工作曾获多项奖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和无机物在纳米及分子级水平上的复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化学、物理和材料等许多学科的前沿领域,显示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LB技术组装了一种三维有序的由十八胺修饰的纳米金颗粒多层结构.这是一种新的组装纳米颗粒三维有序聚集体的方法.为了扩大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在组装过程中,将有机小分子1-苯基-5-巯基四氮唑引进结构,形成了新的纳米金颗粒多层聚集体.这两种多层膜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衍射测量证明构成多层膜的单层膜上的纳米金颗粒是有序的,并且颗粒在层与层之间的排列也是有序的.  相似文献   

4.
Fe3O4/PPy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兼有无机纳米磁性材料与导电聚合物两者优异性能于一体且极具应用潜力的新材料,在传感器、电磁屏蔽、生物医药、离子交换树脂等领域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Fe3O4与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电化学合成法、自组装法以及超声法,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劣,并指出了Fe3O4/PPy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纳米粒子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纳米粒子组装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罗丹明6G与金纳米微粒相互作用的RRS光谱、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特征,发现:当体系中存在过量的罗丹明6G染料时,金纳米微粒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分别与体系的RRS强度、荧光强度、吸光度成正比,且灵敏度高,其检出限达到纳克级.由此,可以建立RRS法、荧光猝灭法、吸收光度法来测定溶液中的金纳米微粒.  相似文献   

7.
微粒观是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构建的基本观念之一。在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应该有序地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以帮助学生能用微粒的观点去看待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文章通过教学实例,论述如何有序地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最近十年,纳米电化学传感器广泛用于此类药物的检测,成果丰硕。围绕传感器检测效能提升,学界近年来在修饰材料(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及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膜、有机纳米材料的使用)、基体电极(丝网印刷电极的应用)、制备工艺(有序组装技术的研究)、检测方法(电致化学发光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新的尝试,取得一定进展,未来需强化同分离技术联用以及修饰电极微型化、阵列化等两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一般情况下,纳米粒子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处于聚集状态。本文通过增加链刚性或施加稳定的剪切场来诱导纳米粒子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聚集-分散转变,使环形聚合物中的纳米粒子达到最优的分散状态。创新点:同时改变链刚性和剪切场强度,诱导纳米粒子在分散的同时进行有序排列。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纳米粒子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和空间分布。结论:1.在较弱的高分子/纳米粒子(polymer-NP)相互作用力下,增加环链的刚性或施加剪切场,可以诱导纳米粒子(NPs)从聚集态向分散态过渡。2.增加链的刚性可以提高NPs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度;NPs被半刚性(或棒状)环形聚合物链包裹,有效地避免了NPs间的聚集,促使其分散。3.随着剪切场强度的增加,聚集的NPs也会因polymer-NP相互作用、NP-NP相互作用以及剪切场之间的竞争而趋于分散;由于polymer-NP相互作用强,所以NPs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有序性和分散性。4.同时考虑剪切场和链刚性,可有效提高NPs在环形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度和空间分布,而链刚性的增加干扰了NPs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正式把纳米材料科学作为材料科学一个新的分支来公布于世,从那时起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纳米技术的热潮。在人们所认识的微观世界,存在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微小体系,即纳米体系。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10-9米。打个比方:1纳米与一个乒乓球相比,相当于1个乒乓球与地球相比。科学家从60年代开始,把纳米微粒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纳米体系的奥秘。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科学家们对纳米微粒结构。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1989年,IBM研制成功了第三代显微镜──…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在同一体系内水热合成了均一超长的VOx·nH2O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线长15~20μm宽约为30~40nm;纳米带的长为20-30μm,宽为200-300nm。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溶液的pH、反应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条件下,磷脂分子可以自组装形成脂质体、微管等各种微纳米级结构。本文综述了磷脂在自组装微管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表面改性的纳米Al2O3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对表面修饰效果的影响;对改性纳米Al2O3电流变液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SDBS对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要在中性环境下进行;SDBS含量占纳米Al2O3质量的2.0%左右时,可以获得表面修饰效果理想的纳米Al2O3粒子;SDBS的加入影响了纳米Al2O3颗粒的表面性质,使其与甲基硅油的润湿性大大提高,改性纳米Al2O3含量为30%的电流变液在2kV/mm的电场作用下静态剪切应力可达1.04kPa.  相似文献   

14.
朱华跃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3):64-66,77
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进行湿热处理。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XRD)谱图分析表明,经湿热处理后壳聚糖膜内有类似胺结构形成,并在XRD谱图中的水合结晶峰减弱和无水结晶峰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基本知识,纳米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barite nano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modified with stearate and the influence of stearate addi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barite nanoparticle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ctivating factor analysis, contact angle test, surface energy calculation, sedimentation rate calculation, rhe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FT-IR analysis, etc. As the quantity of added stearate increased, both the activating factor and contact angle of barite nanoparticles increased first then decreased. When the stearate content was 5% of the mass of barite nanoparticles, the activating factor and water contact angle of modified particles reached maximum value, 97% and 126° respectively. At this time, the sedimentation rate reached minimum, and so did the surface energy. The rheological test reveals that the viscosity of modified barite nanoparticles/petronol system decreases greatly, indicating the surface performance of barite nanoparticles has changed from hydrophilicity to lipophilicity after modification. C=O and COO stretching vibration peaks were found in the FT-IR spectra, which proves that the stearate has combined onto the surface of barite nanoparticl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zeta potential result of unmodified barite, the possibl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was provided.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Project (Grant No.07SU07001), and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Grant No.0552nm011)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国内外进展,简要介绍了蒙脱土有机化改性的原理和制备的方法,同时综述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制备的原理和制备的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的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物溶液插层法,聚合物熔融插层法。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分子催化剂的组成、性能及制备等为线索介绍了近些年来高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对高分子负载络合催化剂、可溶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高分子保护催化剂、模板聚合物催化剂以及稀土、相分离催化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该文提出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以及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等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建设成一门系统化、模块化、柔性化的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使之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形成环环相扣、相互交错的互动式新型实验课。课程用一条“系统链”主线贯穿全程,以多个含丰富内容的“实验模块”为基础,采用“柔性组合”的方法,达到用一门课程培养高分子学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含翻译起始密码子ATG的质粒pSⅪⅤⅥ Ⅹ3/4为转移载体,将多角体蛋白及切除部分5′和3′端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基因同时插入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基因组中,构建了形成多角体的重组毒株。该毒株能利用合成—多角体ⅪⅤ串联启动子,表达由截短的HBcAg序列及其上下游多接头与杆状病毒DNA部分序列组成的融合蛋白基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cstern印迹与免疫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20.5KD,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并保留了HBcAg的抗原性,亦能形成典型的HBcAg颗粒。组建含多克隆点及截去两端序列的HBcAg基因转移载体质粒,使编码多肽抗原的寡聚核苷酸易于克隆,以HBcAg融合蛋白方式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表达,并能形成HBcAg为蛋白载体的抗原颗粒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