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用户访谈法,在SOR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SOR理论的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模型。其中S指影响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的外界刺激,包括“档案服务”“档案资源”“社会环境”三个一级标签;O为学术型档案用户特质和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其中用户特质包括“学术背景”“用户需求”“档案认知”“档案利用能力”四个一级标签,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包括“情感中介”“认知中介”两个一级标签;R为利用行为,包括“积极行为”“中立行为”“消极行为”。本研究期望能为档案馆了解档案用户利用意愿和档案利用行为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档案法律应融入整个数据法律体系,其内在逻辑在于“数据”与“档案”的密切关系,即“数据态”是档案的存在形态之一,档案是需要长久保存的数据,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需要归档。然而,当前档案法律在数据长期保存中的角色有待明确,数据法律对档案工作造成挤压,档案法律对数据归档的解释力不足,为公共利益的存档与个人数据权益存在矛盾。为此,应该重塑“档案”认知和“归档”思维,构建数据协同治理机制,促进档案法律和数据法律下位法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信息管理范式”向“知识管理范式”迁移的挑战,为档案数据化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逻辑支持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本文在梳理档案数据化工程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基因系统”的概念,从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四个方面解析了其原理并对实践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档案数据基因系统”是致力于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档案数据跨系统融合共享的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的总称,对于提升档案数据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建设可信社会记忆基础设施,提供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琦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3-117
档案术语体系是反映档案理论的概念系统。连续体模型既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记录保存体系,也创建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的、多元的档案术语体系。“records”是该档案术语体系的元概念,是由“document”“record”“archive”“archives”组成的有机组合,能够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证据体系”支持。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连续体模型中“records”翻译为“记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6.
肖鹏  陈苗 《档案学研究》2022,36(4):130-139
为助力2035年我国档案事业走向“世界前列”,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点、契合国际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档案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瞄准这一问题意识,研究ICA的《档案共同宣言:评估工具》和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档案馆评估标准文本和绩效报告文本。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明确定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馆”“立足国情,围绕档案事业发展新需要”“守正创新,批判性借鉴国际评估指标”三个吸纳国际经验的本土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引入”“调整”和“保留”三种借鉴策略,并探索性地对部分国际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进,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档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是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体现,是响应国家虚拟仿真“金课”建设的必要行动和解决实验教学问题的重要方向。教学改革应遵循价值、技术和资源体系要求,实现意义赋值、资源重塑和技术赋能。本文以“档案展览集成开发”项目建设为例,提出了项目确定方法、内容设计思路和系统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档案”应是当前档案服务发展的目标。应在了解档案部门实际状况与档案用户痛点问题的基础上,以“四重境界”精益迭代模式推进“互联网+档案”建设,并应用霍尔三维模型生成“互联网+档案”建设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0.
借鉴外国档案法律法规对“公共档案”定义的经验,总结外国法定“公共档案”定义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各国在定义“公共档案”的所有权归属倾向、立法定位、保存与管理主体的确立,以及保存时间和公开利用限制的规定等五个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形成者与形成过程、价值、特点、属概念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协调等五个方面对定义我国“公共档案”的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结果为导向的档案馆公共价值研究,其实质上是指档案馆同时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与意义。当前档案馆公共价值缺失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规划欠科学化、人才结构欠合理化、场所配置欠规范化,导致档案馆公共价值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体制安排制约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形成和路径选择;悬殊的行业差异扰乱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再生产和运作机制;过度的经济效益优先损害了档案馆公共价值彰显和实现基础。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使档案馆公共价值得到实现:借助社会化媒体提升档案馆社会知名度;合理配置资源构建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以及打造多元服务链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聚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梳理图情档学科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调研多所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实践经验,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设立、教学模块构建、教学工具以及资源基础和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的集成化改革背景下,社会公众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不断增长和日益多元等特征,然而档案的有效供给尤其是中高端供给和个性化供给存在明显不足,此为稀缺性的基本表象。档案信息资源,不同于自然资源和人工产品,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伴生物”,研究其稀缺性,也必须从制度性寻找原因,一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事事存档”、业已建档信息是否“原始真实”、存量档案信息能否“持续存在”的本源性问题,二是来源原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文件连续体理论方面的学源性问题,三是以档案法规为主、涉及著作权法以及新兴的信息权利等方面的法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信息与档案载体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分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分离,尤其是以数据化表达形成分离,实现档案信息的确定性、独立表达以及可交换性,这对档案价值的彰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分离之后,以数据库形态表现、以产业化方式运作的档案信息加工对档案价值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档案信息的独立存在伴随社会信息化进程影响社会生产方式,亦可以伴随信息资源化进程影响国家、社会和个人生存方式,并升华为现代经济社会重要资源要素和价值利益载体。档案信息在真正意义上独立存在,便是档案价值全面实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2018年档案机构改革后各地将档案机构划归办公厅(室)系统,旨在加强档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由于文书与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性,基于办公厅(室)平台上的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为此,应当在思维、主体、规则和资源上达成真正的协同,以"人""组织行为""信息资源"等管理要素为核心,建立起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的协同机制,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名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还存在建设主体不同、建设客体复杂、建设方法不一等问题,需要通过名人档案信息资源规划进一步提高建设的协调性和规范性.本文在分析名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名人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应坚持前瞻性、协调性和实效性原则,并从环境分析、规划设计、价值实现方面设计了名人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的流程.  相似文献   

18.
档案价值鉴定基础理论若干关键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档案价值鉴定概念的定义不能仅停留在业务工作内容、程序和结果层面,而应尽可能地揭示其本质,明确其具体涵义,把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上。任何一项价值鉴定,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鉴定主体、鉴定依据和鉴定程序。这三个基本要素影响和决定着档案价值鉴定的质量,即"价值三元组"。通过构建相应的作业模型,可以较为明确地认识"价值三元组"对合理判定档案价值的影响效用,从而更有利于我们深入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过分强调"直接鉴定法"的作用、重"原则"轻"规则"、混同"价值"和"意义"概念,是我国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三种主要思想认识偏差。充分认识职能鉴定法的工具意义,根据立档单位的实际情况确立完善的档案价值鉴定规则,将档案价值鉴定建立在评价档案的"确定性因素"基础上,才是我国档案部门应当选择的正确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吴宝康先生的档案利用思想进行探讨,并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利用为纲"的方针和大力提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吴老档案利用思想的气大纲领,希望能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思想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