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用户访谈法,在SOR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基于SOR理论的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模型。其中S指影响学术型档案用户利用意愿的外界刺激,包括“档案服务”“档案资源”“社会环境”三个一级标签;O为学术型档案用户特质和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其中用户特质包括“学术背景”“用户需求”“档案认知”“档案利用能力”四个一级标签,用户行为中介效应包括“情感中介”“认知中介”两个一级标签;R为利用行为,包括“积极行为”“中立行为”“消极行为”。本研究期望能为档案馆了解档案用户利用意愿和档案利用行为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琦 《档案学研究》2019,33(3):113-117
档案术语体系是反映档案理论的概念系统。连续体模型既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可靠的记录保存体系,也创建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的、多元的档案术语体系。“records”是该档案术语体系的元概念,是由“document”“record”“archive”“archives”组成的有机组合,能够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起来,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证据体系”支持。从逻辑和价值角度分析,连续体模型中“records”翻译为“记录”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5.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把中国档案精品通过海外展览的方式推向全世界,是新时代国家档案事业服务于“文化自信”建设的应有命题。档案展览的海外推广,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技术上的逐渐成熟,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从原始记录中提炼档案故事与在展览交流中激发文化认同。“形式上尽可能丰富”与“内容上尽可能活态”是新时代“档案展览的海外推广”可予以重点研究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中国特色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本质、行动纲领和“政治承诺”,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它由档案利用服务资源体系、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平台体系、规则体系构成,呈现出政治意识强、范围全覆盖、服务均等化、利用便捷性等总体特征,并以政策推进、多方参与、内外联动、国家保障为其内在运行机制,多方面体现出“中国特色”。“十四五”期间,档案利用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31部省级“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分析,解读“十四五”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任务与重点,为未来五年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调研与文本分析法对“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文本中主要任务进行研读与总结,划分出七个重要主题,并借助数据分析软件搭建主题关键词的共现网络,从而思考我国“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建设重点,并提出未来主要从服务中心大局与民生、加强数字转型、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确保档案安全、助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应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由“信息管理范式”向“知识管理范式”迁移的挑战,为档案数据化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逻辑支持是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的迫切任务。本文在梳理档案数据化工程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档案数据基因系统”的概念,从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四个方面解析了其原理并对实践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档案数据基因系统”是致力于实现大规模多源异构档案数据跨系统融合共享的逻辑框架、数据模板、数据规则和技术体系的总称,对于提升档案数据化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建设可信社会记忆基础设施,提供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外档案工作模式的比较出发,认为Records Management相当于我国的档案室工作,考虑语境对翻译的影响,由此提出Records应不唯一译为“文件“或“档案”的中文译法。通过对Records中文译法的讨论,得出Electronic Records管理应是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的结论,并提出我国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业务系统—档案系统”两段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钰 《档案学研究》2020,34(3):112-114
本文围绕年鉴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当前年鉴遇到的现实问题切入,为改善传统纸质年鉴编用脱节、互动性不强、社会服务较弱等问题,研究探索阅读延伸模式、书影融合模式、增值服务模式等纸屏互动新模式,让年鉴“活”起来,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及“中国之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While studies from the early 1990s show that library staff in nonlibrarian roles interpret the term “paraprofessional” as being demeaning to their roles, no recent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is topic.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if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staff continue to have similar negative associations with the term “paraprofessional” and to determine if another term is preferred.Methods:The authors conducted a literature review to identify terms used to categorize library staff in nonlibrarian roles. Using these terms, we created an online Qualtrics survey asking participants to rank terms by preference. We distributed the survey via thirty-six professional email discussion lists, including MEDLIB-L, thirty-three MLA chapter and caucus email discussion lists, DOCLINE-L, and ACRL-HSIG-L. Survey participants included full-time and part-time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staff in any nonlibrarian position. Responses from librarians were not accepted.Results:Based on 178 completed surveys, “library staff” was the top choice of 49% of participants, over “other” (19%), “paraprofessional” (13%), “library support staff” (11%), “paralibrarian” (7%), and “nonprofessional” (1%). Although “library staff” was the top choice of participants across all ages, older participants (aged 45–75) preferred “library support staff” and “paraprofessional”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younger participants (aged 18–44), while younger participants preferred “other” to a greater degree. Out of 36 participants who specifically mentioned the terms “paraprofessional” or “paralibrarian,” 32 (89%) of those comments were negative, indicating that the “para” in “paraprofessional” and “paralibrarian” is either insulting, inapplicable, or unfamiliar.Conclusio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term “paraprofessional” may not intentionally be used to demean library staff, many library staff interpret the term to be demeaning to their roles. Instead, “library staff,” a more inclusive and less divisive term, was preferred by survey participants. In accordance with our results, we believe the term “paraprofessional” should no longer be used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holarly literature or professional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4.
“软权力”理论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点对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展示出的柔性力量加以阐释。档案是国家软权力提升的重要倚靠资源,档案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在国家软权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国家软权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档案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意识形态、文化和制度三个方面阐释档案与国家软权力的内在联系,从认同性推力、文化性推力、制度性推力三方面挖掘了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三个维度,并回归档案工作收集、开发的核心业务,从档案的宽口收集、多维开发探索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助推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档案研究有不同的历史语境,不单是当代的现代化语境。本文用“历史层累”法阐述近现代传统村落的变迁,追溯现代化潮流、社会主义改造、近代反封建及乡土中国四个历史语境,说明传统村落档案研究的可能的时代背景,从而分析研究其语境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尹鑫 《档案学研究》2022,36(2):102-109
iConference 2021为中国档案学科的国际表达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方法,分析iConference 2021核心议题的主要元素,发现信息行为、疫情管理、信息技术、在线教育等议题是iConference 2021关注的核心议题,同时,中国档案学科在数字人文研究教育和实践、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模式、“互联网+”时代中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档案实时技术环境下的学科建设、双创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会议认可,可以为中国档案学科在学科思政建设、学科价值建设、学科话语建设等方面启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朱瑜  王冉  程喜 《档案学研究》2017,31(1):73-76
随着国家“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得到加速推进,安全建设作为其基础性、保障性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系统漏洞和网络攻击两大安全威胁,之后总结了档案信息系统在基础网络、计算环境、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用户访问几个层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分别从网络、终端、应用、数据、用户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建设措施,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