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整个明朝文坛,高启应该说是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个,对明代诗风有着开启之功,其随事描摹的创作途径、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灵动洒脱的诗学追求,影响着整个明代诗风。1995——2005年这十年间,关于高启的研究呈现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了高启生平思想、诗歌风格、诗歌理论、词和散文等四个方面,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对这十年的文章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2.
《史记》呈现了司马迁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强烈的生命意志,是司马迁用生命追求永恒之美,以心态表现艺术之美、用“残身”传递时代之美的结晶,渗透着司马迁生命与审美的二重曲。  相似文献   

3.
芸的形象之美是《浮生六记》的核心魅力所在。文章从陈芸追求的情爱之美、生活艺术化之美和坚韧的生命之美三个方面来分析陈芸的形象之美,从而指出,陈芸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一曲追求爱和美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4.
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都需要不懈追求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用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语文课堂闪亮生辉.  相似文献   

5.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他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有鉴于此,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给人以享受,给人以愉悦,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青春,给人以生命.凡是热爱生活的人,总要表现出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人民教师不仅渴望美、追求美、向往美,还要认识美的本质,明确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审美的标准,确定审美价值,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价值的教育和塑造.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对人的完整生命的动态把握,突出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具体表现为对生命之美的追求。而对生命之美的理论思考,始终表现出了对生命异化的警觉与对价值和意义世界的自觉看护。它突出生命本体论,追求生命的创造和发展,讲求人生境界的提升,是对近代理性主义所造成的价值失落、生命虚无和生存荒谬化的反思与回应。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种特有性源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美注生命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然而,现代学校教育由于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这一根本使命.因此,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回归生命.  相似文献   

9.
设计概说 <傲霜篇>是作家峻青充满诗意的散文名篇,意蕴深远,热情洋溢,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明理会意,陶冶性情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本设计旨在追求教学课堂的画面美、语言美及教学环节的流畅,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从而提升学生对美句美文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学与语文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因缘,美的本质与语文教育情投意合,二者的融合可能亦可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语文教育的本原是人性与生活;文学审美是必然也是必需;生命课堂追求审智也追求审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以审美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美.  相似文献   

12.
思想的海棠     
1.体现作者对美的追求。不能单纯地认为《花未眠》的主旨是在探讨生命,感叹生命的短暂,提出要珍爱生命。从全文的主体看,或写自己亲历,或举例说明艺术美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美。虽然个别地方也体现一定的生命意识,但文章主要是在探讨美,表达作者对美的不懈追求。(杨艳《〈花未眠〉主题商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3.
张磊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2):55-58,88
街舞是一项集音乐、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运动.美,是街舞运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它赋予街舞永恒的生命力,使人们充分感受到街舞的魅力和生命活力.文章从美学的视阈深入探究街舞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境美,在此基础上指出街舞教学具有的美育功能,并提出实施街舞美育教育的三大策略,即理论先行——认识、鉴赏美;实践践行——体验、表现美;环境孕育——创造、生成美.  相似文献   

14.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生命中如果没有了追求,就好像天空中没有了太阳,大地上没有了群峰,大海中没有了波涛,小草没有了绿色。“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不错,正是我的这种本性,促使我去勇敢地追求——我追求美丽。年幼时,我以“美”  相似文献   

15.
高启是身跨元明两代的诗人,习惯上将他列入明代诗歌。这决不仅仅因为他曾经出仕新朝,而是于明代诗风实有开启之功。高启对明代诗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兼师众长、随事摹拟的创作途径;复归风雅、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格调与灵性并重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她的诗歌由畏--憧憬--抗拒--永生这一充满矛盾的过程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似非而是的结论诗人对死的痴迷就是对生的热爱,她对天堂的向往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更积极的入世;而对永生的追求则是对于生命中的美和真理的追求,表现了她对生命强烈的眷恋、热爱与执着.  相似文献   

17.
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再现始终是画家杨斌所追求的不变主题,他把民族的欢乐,民族的美用独特的绘画语言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既表明了画家对待民族文化的一种立场,也多少改变了观者对待生命存在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各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路遥在其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叙事的审美艺术建构,有一种雄浑壮阔的美,不失社会现实与人生理想相融会的美;陈忠实的文学审美追求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美,并融于现实生活,有其蕴涵沉稳、真实质朴的美、刚毅人格的美;构成贾平凹生命情感、文化精神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爱与美,在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善于发掘生活美、生命美、人生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9.
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色彩和谐绚丽的世界.大学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校园中的万物不仅有千姿百态的形状,而且有丰富多彩的颜色,一切形象在人的视觉中都以色彩斑斓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在自然,色彩造型就是用色彩创造形象,以实现人们对自己审美理想的追求.色彩象征着生命,它具有运动、变化的活力;色彩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想象力,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不是唯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而应是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所培养的应是具有和谐健康人格的人.高职语文审美教育是构建和谐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高职语文所选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展示了情感美、生命美、人性美、自然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发现美、创造美,形成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