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英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迅速提高英语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它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反思来促进专业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这一思潮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而反思性数学学习,顾名思义就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ing how 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挑战,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在世界各国得到蓬勃发展.熊川武教授是我国较早构建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他的《反思性教学》(1999)一书中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方面的,教学目的方面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可见,教学反思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从“教书匠”变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它一出现便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反思性教学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它以解决问题为基点,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为突破口。从而为我国培养反思型教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思维的研究。在20世纪初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提出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兴起反思之风,教育领域深受其影性思维"这一重要概念,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奠定了教学反思理论的基石。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等的研究成果(如提出“反思性实践”概念等)大大提高了反思教学研究的水平。之后,教学反思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在此思潮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推出《反思性教学》(作者熊川武)、《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者金国良等)等一批著述,介绍教学反思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反思性教学近来在我国受到较大的关注.其实反思性教学不只是强调使教师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更重要的是它把“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而缺少反思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不能算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顺应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促成反思性教学蓬勃兴起,由此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观念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可以回溯到杜威。他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也包含其结果。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序列,其排列方式使每个观察将其后续的观念作为它决定下的恰当的结果,而且每一个结果又反过来依赖于,或指涉它前面的观念”。他将反思看成是一个能动的、审…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它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反思来促进专业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这一思潮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关注,并于20世纪末被引入我国,成为一种新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现在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注,已逐渐应用到教学中。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有教学反思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反思 ,或称“反思性教学” ,是 80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着教学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  相似文献   

13.
反思型教师的角色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希静 《教育探索》2005,(5):123-123
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理论家杜威首先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并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随着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教师的角色论、实践论开始受到重视.传统的教师已不再令人满意.需要新型的教师形象取而代之.于是“反思型教师”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方式.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途径,并指出反思性教学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成为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师培养理论.革新传统的大学教育,建构基于反思性教学新视角的教育实践理论,要求我们在对各国反思性理论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树立教师在大学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意识,明确大学教学的反思内容,综合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三种实践策略,包括教师叙事研究、教师行动研究和教师探询研究,从而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和高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杨业明 《广西教育》2005,(1B):73-74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近几年它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反思性教学中,加强教学策略的运用.是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学策略是教学主体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策与谋略。教学策略不仅有赖于一般的“思考”.而且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蓬勃发展的10年,教育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教学理论与思想,其中主体性教学、探究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性教学是中小学教改中影响比较广泛、且理论研究较为系统的教学思想.本文拟对这四大教学思想作一个概括研究,以投射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教改中教学思想发展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蓬勃发展的10年,教育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教学理论与思想,其中主体性教学、探究教学、活动教学、反思性教学是中小学教改中影响比较广泛、且理论研究较为系统的教学思想.本文拟对这四大教学思想作一个概括研究,以投射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教改中教学思想发展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美国的教育理论家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并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教学实践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就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而反思性教学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也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20.
俞昕 《中学数学研究》2010,(4):F0002-F0002,1-3
20世纪中叶国外出现了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开始真正蓬勃兴起.反思性教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D·A·舍恩于1983年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在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