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认为,针对当前新课改存在的一些阻隔因素,教师需要加强“零”思考。主要有,备课需要“零”教案,课堂交往“零”距离,教学方式“零”霸权,教学效果“零”泡沫,课外作业“零”负担。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简练、真实、和谐、高效”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
数0探述     
通过历史文献的比较研究发现,人们对数0的起源主要有5种不同的观点:源于巴比伦、玛雅、印度、阿拉伯、中国之说.进一步考查数0在不同文化中的名称、符号及含义的演变过程发现,在古巴比伦时期就有了零的萌芽,在玛雅时期已出现了零的象形符号与含义,在古印度时期已出现了圆圈符号“0”表示的零,公元8世纪印度数码又传入了阿拉伯,在古代中国也较早地出现了用“口”、“○”等其它文字表示的零.这一探索揭示了数0的起源及其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同时,为数学教育以及数0的准确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梁俊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11):35-36
“零”在不同学科或不同问题中 ,甚至在社会中的不同场合下都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笔者就物理学中对“零”的理解及其应用做一初步探索。1 表示一种规定物理学中 ,为了描述问题的方便或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 ,常用“零”来做参考点或分界点。①力学中常规定一个“零” ,以表示物体在某一高度的重力势能的值。一般规定地面为“零势能面” ,当然有时为了简化问题也常常根据具体问题选定“零势能面”。“零势能面”一但选定后 ,重力势能就必须是相对于此“零势能面”的值 ,在“零势能面”之上的为“正值” ;在“零势能面”之下的为“负值”。…  相似文献   

4.
零的符号是谁创造的?我国又是何时才出现用○表示数字的空位,即零符号的?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得出,“零”产生于中印文化,中国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进了零的出现,印度、南亚等地的数字是在中国筹算和位值制的影响下,才创造了零。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国就已采用了位值制,甲骨文中已有了“六百又五十又九(659)等数字,明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5.
“零作业批改”即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上。实施“零作业批改”,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可促进教师“质性”敬业;能丰富中学教育的人文和科学价值。实施“零作业批改”的基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简短培训;在课堂上互批作业;学生各自标记“作业问题”;教师抽查作业并做问题记录;师生对学习问题实行双重跟踪。  相似文献   

6.
"零称谓现象"的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称谓”现象在目前社会交往中比较多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零称谓”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其存在的空间,不会对人际闪往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黄杰 《文教资料》2006,(7):189-190
在印度和马雅人发现零以前,中国人已经习惯用空位来表示零。空位的出现,使竹筹计数能够按照位值制进行。然而,作为一个数,零在我国的演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高校提出了很好的新举措,零课时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在教学探索中发现,“卡片法”有助于听力零课时教学的高效开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与探索,笔者希冀“卡片法”对其它高校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纪、年代的起始之年应为“0”年还是“1”年,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一派学者主张0年,另一派学者主张1年.本文认为应该始于0年,还进一步指出,关于“零”,人们一般想到的是数学意义,但“零”还有语文意义.学术界关于“世纪”、“年代”起始时间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用“零”的数学意义还是语文意义看待这个问题分不开.否认“零年”是“世纪”、“年代”的起始时间,是以“零”的数学意义看待“零年”的.事实上,“零年”用的是“零”的语文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零称谓"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近年来,称谓语渐渐成为语言交际中的空白,出现了“零称谓”现象。这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分工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同时,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辅助语言的帮助,也使得“零称谓”的产生和存在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花溪逸士黄岩的《岭南逸史》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才子佳人小说。它没有一般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诗赋传情,及第团圆的惯常描写,而是把他们置身于兵戈战阵之中,在刀光剑影的沙场演绎他们传奇的浪漫故事。书中所叙大多于史有征,在情节、人物、战争等描写上模仿《三国演义》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此可以说《岭南逸史》是一部《三国演义》化的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12.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义”表示人的行为规范,如孟子所说,“义”是人的正路。《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义”的内容。“义”与“我”的关系密切,凡“义”必由自我作起。  相似文献   

13.
秦灭巴蜀后对巴蜀进行了积极地经略与治理,因为政苛酷,爆发了“白虎为害”的反抗斗争,它具有巴人起义、复国运动及民族斗争的多重倾向,秦行民族分化政策致“夷人射虎”,使巴人分化为白虎夷与白虎复夷,影响了其后巴人土家族白虎信仰及风俗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对"辅车相依"中"辅车"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概言之,无非是"车之一物与车"和"面颊与牙床骨"的不同.这两种解释都可说明"辅车相依"的比喻义,但到底哪种说解更正确,更符合历史原义?"辅车相依"中"辅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对现存典籍及以前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辅"就是大车载物时两旁的挡板,"车"就是古代用来运物的大车.  相似文献   

15.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于艺”是孔子政治失意后所采取的一种生活和心灵安顿方式,也是后世失意者医治心灵痛苦的屡试不爽的良药和文化艺术得以产生、兴盛的动力之一。孔子的“游艺”是朝着超越世俗、恢复自我的天性发展,庄子的“游心”则进一步要求摆脱一切世俗的、功利的、工具的羁绊,完全返回到人的本性,使心灵有着更为开放,更为广阔,更为纯净,更适合想象的自由驰骋和人格的自我张扬。因而,庄子的“游心”是对孔子“游艺”的逻辑展开,庄与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兼容,共同对后世艺术家、文学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国语》看战国初期“以”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上古阶段的某些特征,在语言研究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对《国语》中“以”的用法进行了究尽式的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并总结出辨识动词、介词、连词“以”的几种方法,为研究“以”的发展演变提供点儿原始语料。  相似文献   

17.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期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黄岩撰写的一部章回小说。关于《岭南逸史》的研究,两百年来,已有一些成果,在作者、版本、小说类型、价值等方面都做出了探索。通过研究综述,以期引起学界关注,从而推动《岭南逸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陵是六朝骈文大家,他的骈文与庚信齐名,是后世骈文的典范,其诗歌亦有较高成就。但文学史研究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今天应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不应抹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