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有这样一组口算: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即在做这组口算时,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我随机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奇怪的是,在算14-3时,他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破十法":先算10-3=7,再算7+4=11。而在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建筑式结构数学第二册20页例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教学过程:分批改作业、新授、综合练习、布置作业四步骤进行。 1.批改作业。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先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师生共同批改: (1)40+7 60+3 70+4 7+20 (2)1+8 5+3 4+5 6+4 (3)21是由( )十,( )个一组成;4个十和6个一组成( )。 (4)32+5 〔评:上课一开始批改作业,使本节课与上节课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是:“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四则运算占很大的比例,学习时间长,进行训练的机会多,练习的份量重,而口算又是笔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助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口算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要根据口算教学的要求,把握口算中的思维因素,同样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 一、理清算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口算教学,不在于单一的口算速度训练,而在于算理的明确。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加快口算的速度。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教学8+3=11时,我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入  相似文献   

4.
开学不久,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师先复习“几加几得十几”的口算练习,接着出示例题(1):“12-4=□。”问学生:“谁能想出来12-4=?你是怎样想  相似文献   

5.
开学不久,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师先复习“几加几得十几的口算练习,接着出示例题(1):“12-4=□”。提问学生:“谁能想出来12-4=?,你是怎样想的?”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4 8=12,所以12-4=8。”而另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10-4=6,所以12-4=8。”  相似文献   

6.
一、抓重点,温旧知,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思维材料1.口算:2/5+4/5,5/7-3/7……通过此类口算,让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它是分散加减的基本法则。2.提问:①2/5和4/5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它们的分散单位和它们的分母相同不相同?②5/7和3/7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它们的分数单位和分母相同不相同?(目的让学生再现什么样的分散其分数单位才相同) 3.判断下列式子对不对,并说出理由: 1千克+2吨=1+2=3……通过判断,引导学生弄清单位不同的数不能直接相加,这是学习新课的关健之一。4.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并说明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有这样一组口算: 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即在做这组口算时,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相似文献   

8.
师:38+24你会算吗?多数学生都能举手。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现在你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诉大家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几个友情提示,请你和自己的小组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友情提示1.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2.议一议:还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吗?3.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想到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生1:我先算8+4=12,再算30+20=50,后算50+12=62。生2:我先算30+20=50,再算8+4=12,后算50+12=62。师:咦,这两种方法好像差不多。你能发现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吗?生:它…  相似文献   

9.
现行教材在《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这一单元里,开始出现了一位数乘、加的两步计算的口算训练题,如5×6+4、6×9+7等等,而且在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这种形式的训练题。这是因为在计算多位数乘法时,经常要用到乘、加两步口算。加强这种口算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乘法计算的速度,同时将来学习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也要用到。但是,如果我们盲目出题,即使练得再多,也很可能不解决问题。如5×3+9、2×4+8之类的计算,在多位数乘法中是不可能遇到的。因为一个一位数和3相乘,进到前一位上的数最多是2  相似文献   

10.
蕴伏:让"算法多样化"不再尴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想中的"算法多样化"遭遇了尴尬。长期的笔算训练造成了学生相对一致的口算思路,举例来说:如44+25的计算,学生只会用"4+2=6(40+ 20=60),4+5=9,60+9=69"的方法口算。需要注意的是,能口算出正确的结果并不表示对其内在算理的明晰和掌握,学生能正确口算完全是因为笔算经验的迁移。口算方法的掌握必须建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算理是说  相似文献   

11.
计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口算训练特别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一、变换形式,扩展思维,形成熟记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采取变换形式的方法促使学生熟记。20以内的加减法是口算的重点,是基础。在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相当熟练后,开始学习得数是11的加法,同时学习相应的减法。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学生算、背2+9=11、11-2=9、11-9=2、3+8=11、11-8=3、11-3=8……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若给一个数字如“13”,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想出的算题多。于是7+6=13、8+5=13、4+9=13、13-9=4、13-7=6……学生越练越熟,思维也就越来越敏捷。再如学生背乘法口诀,如果  相似文献   

12.
[课堂即景]在一节低年级计算教学课上,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快速口算练习。坐在我前面的小男孩回答:"8 5=12。"教师狠狠地说:"8 5是12吗?"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这之后,教师每显示一张口算卡,这个小男孩都举起小手,但这位教师一直没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我问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训练 口算。(教师逐题出示卡片、学 生写得数) 4+4+4 3+3 5+4+3 7+5 5+5 9+8+2 2+2+2+2 6+5+2 校对得数后,教师提问: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根据相同的特点,能不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分开排在两边。(学生上黑板排列)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数的运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预防和避免错误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生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本文就整数四则运算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尝试把脉开方,引教于同行。一、一气呵成——忽视符号错例:(1)15+2=13(2)50-6=56(3)8×2=4(4)10÷2=20(5)12-8+1=3(6)14×5÷2=140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是运算符号没有认真看清或受前一个符号的影响而产生思维定势。为防止这类错误的出现,应加强两方面的训练:一是加强口算训练,练习时要强…  相似文献   

15.
1.重视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口算一要坚持经常,利用课前5一6分钟的时间,充分发挥口算卡片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二要泣意练习方式多样化,趣味性.如利用卡片、活动十、口算表、图形等,还可穿插游戏、竞赛等方式,并让学生比正确率,比速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1页至第62页。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准备: 复习用口算卡片,教科书第61页〔1〕苹果图两幅,第62页〔3〕五角星图,小棒图,大虚线圈一个,练习用口算卡片。学具准备: 12朵花,14个圆片,用16开纸剪的虚线圈一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写得数,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9+3、9+7、9+4、9+8、9+5、9+9、9+6、9+2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2、9+()=15、9+()=18 9+()=16、9+()=13、9+()=17、9+()=14 (3)根据每个加法算式想出两个减法算式: 5+2=7 6+3=9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第61页〔1〕左图(用幻灯或其他教具直接在黑板上摆) (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9个绿苹果,2个红苹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运算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具有较高的智力价值。而学生在简便运算时 ,对某道题究竟该用什么定律、性质 ,能否简便运算 ,往往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此在小学毕业总复习时 ,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专项练习 ,以帮助学生提高简便运算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一、基本练习练习的题式与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的模式完全相同。如 ,1 1.2 5× 8× 0 .2 5× 4=(1.2 5× 8)× (0 .2 5×4) =10× 1=10  2 .(38+ 47)× 5 6=38× 5 6+ 47× 5 6=2 1+ 3 2 =5 3  3 .4711+ 14 + 5 411+ 9.75 =(4 711+5 411) + (14 + 9.75 ) =10 + 10 =2 0 …  相似文献   

18.
一、混合运算小学第五册(六年制)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先乘除后加减和脱括号运算的开始.它是在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教学34页的例1、例2前,先让学生复习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如:(1)165-15+2,(2)130+21-3,(3)6÷2×3,(4)6×2÷3.让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口算出得数.随后教师出示尝试题:①165—15×2,②130+21÷3.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和例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看例题中的箭头和旁注.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3和例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11×4+2和100-95÷5,然后给它加括号,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按大小进行有序排列。 2.通过复习数的组成的数位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以提高口算能力;笔算时应注意演算过程中法则的正确运用,防止只看计算结果。 3.指导学生牢固掌握2—5的乘法口决,从而使乘法计算迅速、正确,并注意加、减、乘法的综合练习。 4.复习加、减、乘法的简单应用题时,要把重  相似文献   

20.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与起点。低年级口算教学学习的好坏,将影响到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1.强调算理与计算方式的结合在口算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算理,才能有效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而对口算方法熟练地运用,又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算法的同时,要把算理教学放在重要突出的地位,将算理、算法教学有机结合。比如让学生掌握“8+5=13”前,要求学生达到“三熟”:一是10的组成“熟”,二是10以内数的分解“熟”,三是3个一位数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