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决赛烟消云散了。公牛队队员们疯狂地庆祝他们的总决赛烟消云散了。公牛队队员们疯狂地胜利,烟火、彩条……而斯托克顿依然沉默。约翰,你知道吗?当我眼睁睁地见到安德森把球扣偏,真恨不得去质问他:“你扣偏了球,一切都完了!你还年轻,可约翰,他还有什么?!”当库科奇以一记大力扣篮宣布比赛结束时,我忍不住哭了。约翰,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上帝如此不公?12年的时光啊!你可知道,你和爵士队是我的精神支柱。每当我厌烦学习时,就看看你的照片,心想:只有好好学,才能出国到犹他州去看你。然后我会用手抚摸着照片说:“等我!”…  相似文献   

2.
喊哑了嗓,拍痛了手,看女排大姐姐打比赛,乐得我泪花眼角流。看大姐姐们一身全是汗,我把漂亮的手绢捧在手;看大姐姐们累的直喘气,我端上茶,请姐姐下来喝一口…这郎平姐姐可真能耐,又猛又狠一顿扣,铜堵铁壁拦不住,都称你是世界头号“铁螂头,’!扣死一个球,我喊一声好,扣死两个球,我拍两次手!郎平姐呀,我给你说句悄悄话,不怕你笑我不害羞:’一边看呀我一边想:本领也不是天生有!我敢说:姐姐披早霞,顶星斗,练球场上,管保掉了好几斤肉!—我做梦也想当运动员,就象你:练出双响叮哨的‘铁榔头,’!等将来,我也为祖国夺金牌,让全世界好好瞅一瞅……书包…  相似文献   

3.
高伟 《篮球》1999,(23)
确切地说,我是在1995年全国男篮八强赛之后迷上“写球”的。 30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中时就很喜欢打篮球,看球赛更是我少年时代不可缺少的“生活时蔬”。那会儿,我经常是人在课堂心系球场,茶余饭后也是很“奢望”看一场紧张激烈的灯光球赛。“球迷心窍”的我倒是没有耽搁读书(参加工作之后终圆“大学梦”),可我当时实在未曾料到日后自己会步入“炒球行列”。 触动我写球神经的应该是在1995年举行的八强赛。当时我被篮坛健儿们的大智大勇感染至深,尤其令我这个济南人感到自豪的是,八支球队中有不少济南籍的球员和教练,如济南军区队的  相似文献   

4.
体育幽默     
球变形了达玛太太买了一台电视机,第一天她看的是足球比赛,第二天她看的是橄榄球比赛。看着看着,达玛太太生气了,她提着电视机又到了那家出售电视机的商店。“你们可不能欺负我上了年纪的人,”达玛太太对经理抱怨道,“你们卖给我的这台电视机显然是次品,头天看球赛球还是圆的,没想到第二球就变形了……”规则足球课上,学生们询问为什么守门员要禁区内可以用手持球,而禁区外不能用手的原因。老师解释了一番,看大家还是不太理解,于是打了个比方:“就像你们的老师,在学校里按校长的话办,在家里按太太的话办,不同地点必须遵循不同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专家信箱     
本栏目小编 E-mail:xw02231@hotmail.com"专家信箱"恭候球友的疑难问题。Q 我喜欢看职业双打比赛,选手们在场上的移动就像是穿着溜冰鞋滑行,场面看起来很流畅、富有动感。可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拥有那样的移动能力呢?现实中,我们不是被穿越,就是勉强够到球后,无法回击下一个球……(北京/张鹏)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淘汰率和更换率极高的事业,对许多明星来说,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很不错的了。球迷们对球星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以年近花甲的乒坛宿将孙悔英来说,她是我儿时就崇拜的球星,上小学时我就看她打过球,她是50年代我国最好的女子乒乓球选手。她那迅雷不及掩耳的快攻,把中国女队  相似文献   

7.
一次上活动课时,我带着学生打篮球。轮到我投篮了,我站稳了,深呼一口气,将球投了出去。结果,球擦着篮框掉了下来,没进。站在我旁边的潘伟不屑地说:“老师,让我来。”我将球递给他,他熟练地举起球,抬起手臂,伸臂、压腕,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应声入网。 我不禁大喊一声:“好球!”其他的学生纷纷围了过来:“你会比老师行?”我大声地说:“对,他比我投得好,你们看他投”。我把球递给潘伟,说:“投给他们看看。”潘伟拿着球,看了我一眼,拍了一下球,抬肘、伸臂、压腕,又一个漂亮的进球。学生们欢呼起来“好球!好球!”一个女生悄悄地说:“廖老师还没有潘…  相似文献   

8.
声音     
《新体育》2008,(2):6-6
“比赛看完了,气得我直想把这些看上去血气方刚,一到比赛场上就脚软的小伙子们拽到柔道场上统统摔一遍,看看能不能把他们摔清醒。用我的话总结这两场球就是:‘没劲’。”  相似文献   

9.
我看足球比赛,特着急,为自己人着急。说白了不过是二十几个人抢一球的游戏,何必呢?但人像是钻了“死胡同儿”,非跟着起哄不成,自己累自己。 这儿的空间,没什么新鲜 足球的魅力在于二十几个人在一块不大的草地上用脚去踢皮球,让亿万球迷们的心被球扯来拽去,就像万物依赖太阳。失去足球,球迷将会怎样? 我是个业余球迷,客串不过也是无意失足而已,我了解足球还是从电影《京都球侠》中偶然明白的,当年的业余球员们不畏洋人们的恫吓,竟然拖着长袍甩着长辫子就把洋人搞定了,巨痛快! 有点刺激我的是上届世界杯赛,我有种种比较麻木的绰号,比如“三锥子扎不出血呵”,“三杠子打不出一个屁呵”等等,全不管事了,这回,我与老爸、老妈开战了,为了看球赛,我与老“国粹爱好者”、老“电视剧评论员”展开了足球对  相似文献   

10.
1.培养兴趣,熟悉球性孔令辉从3岁起,对乒乓球开始有了兴趣.因为与乒乓球队的队员很熟,所以他有时从省体校托儿所偷偷跑到乒乓馆看练习,星期日也经常在场地看训练,对乒乓球的兴趣日渐浓厚,有时会坐上一个多小时不动,看队员们练习.这对一个3岁幼儿实属不易.说来也怪,大概是长时间直观教育的结果,孔令辉从6岁开始上台练习就能连续击球,并且能直接将球发过球台.为了让他熟悉球性,我在家里吊起了乒乓球,让他每天做2000次以上的徒手动作,促进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11.
我经过几年的练习,掌握了一种打法,叫”六点一线瞄准法”。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一下,供球友们参考。具体操作程序是:站好位后,开始瞄准。视线从他球开始,他球、自球、槌头前端中心点、槌柄中心点、槌头后端中心点、五点形成一条直  相似文献   

12.
为学武闯少林路遇歹徒钱遭抢众百姓义愤填膺我是陕西延川县人,现在在嵩山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学武术,我能到这所学校可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很爱看《中华武术》杂志,我想把我的一段经历写出来,请《中华武术》杂志的叔叔阿姨们给我登出来,好让和我一样想学武术的小武迷们能从我遭遇的事惰里接受教训。十年前,我刚刚五岁,我们乡里放了一场电影《少林寺》,几个大哥哥带着我去看了。这一看我就对武术着了迷。听说男主角是个武术运动员,我就天天学着他的动作比比画画,大人们都说我学得象,我就更起功了。比画来比画去,老…  相似文献   

13.
刘胜 《掷球运动》2004,(2):37-37
当我收到第5期《掷球运动》杂志,打开一看,立刻被封面人物所吸引:任双庆身边的几位少年,个个浓眉大眼,英俊活泼。可亲可爱。从他们身上,使我这个球龄较长、年过六旬的老人看到了我国掷球运动的希望和未来。我小心地把封面剪下来,放在办公桌玻璃板底下,看见就高兴。  相似文献   

14.
球场小议     
我是一个门球爱好者,经常爱和几个球迷朋友去门球场看打门球,看的多了总觉得球友们在平常的练球和正式比赛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提高和改进,现提出来与大家商讨。一、界外球进场压线在正规比赛时有裁判监督.一般都比较正规。但在平常练球时.因无裁判就很不正规,如球由一门方向出界.都拿到二门前压线,由三门后出界外.拿三门前压线;压线时亦不按规定打.而是用球杆慢慢地将球推到线上.更有  相似文献   

15.
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塑造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我的主管教练尹霄,他从1988年进青年队一直到1999年,他对我和刘国梁就像父亲一样。再一个就是我的父亲孔祥智,他和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他打球时进过省队,但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停止了运动生涯。我小时候看他陪队员打球,推挡还行,正手差一点儿。很多运动员的父亲都打过球.像邓亚萍、刘国梁,或者像王楠的爸爸那样特别喜欢乒乓球。我想,父辈们在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让你脱口秀     
众编们: 这是我第一次给杂志写信,我知道你们要看的信很多,只需要抽一点点时间给我就好了。 我是班上极少数喜欢篮球的女生,看到男生看你们的杂志我心里痒痒的,我的《篮球频道》都放在家里,就和他们一起看啦,也是湖人和科比的球迷,今年湖人表现得很糟糕,我很多时候躺在床上为了这些事情睡不着觉,想着想着就把《十年》的词改了,写给你们看看: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下简称记)祝贺你再次蝉联联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张利明:(下简称张)谢谢!记:和上届联赛相比,今年获得这一称号对你而言有什么不同吗?张:应该是艰难吧。整个联赛我的情况一直不太好,一是膝伤,联赛开始前左膝就伤了,坚持打完的7轮后膝部就出现“卡”的现象,一“卡”就动也动不了。其次是疲劳。去年一年我们几乎就没停过,平均下来每周打了自一场半球。我是打比赛就兴奋的人,可这次真有点厌战了。打这么多年球,还是第一次产生这种感觉。记:我刚才在队医小宋那儿看了一下你的X光片,历还真不轻,你说的“卡”可能就是…  相似文献   

18.
专家邮箱     
还用练多球吗?我已经打了三年网球,第一年几乎都是以教练喂定点多球、我打多球的方式来进行训练的。说实话那么简单的玩意我都快打吐了。直到教练说我可以打回合球之后,我就再也不要打多球了。可是最近,我感觉网球水平来到平台期,各项技术水平提高很慢甚至已经停滞不前。请问我是否可以重新恢复多球练习来帮助自己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读7月4《北京晚报》名作家 冯德英《球谜与球迷》一文,觉得有些说法,值得商榷。 文中说:“有球迷为在世界杯上看不到中国队而伤心落泪,而怨声载道。我看大可不必。”作家劝慰中国球迷们不必太难过,可以理解。 不过,作家提出的主张却使人困惑。他说:“足球既是一项运动,也就没了什么国界。”他赞扬一位从不看中国队踢球的女球迷,说“她只有看外国的一流球队踢球,才是一种享受。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球迷。”作家呼吁球迷们“让我们跳出国界,忘掉中国队,快快活活欢欢乐乐,迷它一场。”  相似文献   

20.
京都三球侠     
北京工体总有一拨一拨踢球的,他们不管架式如何,颇能自得其乐。而在国安队那灰色的小楼前,也总是聚着一帮铁杆球迷,风雨不动的在侃着山、聊着天。以前小孩踢球总说:“看我这个高峰的凌空,看我这个高洪波的头球”;而在门前胡侃的人议论最多的也是杨晨啊、邓乐军的脚法什么的。现在可有些变了,踢球和侃球的还是那帮人,不过,小孩踢球说的是“看我安德雷斯这个头球,看我卡西亚诺这个劲射”。球迷聚在一起大谈的也是外援怎么牛,水平怎么高了。安德雷斯、卡西亚诺。冈波斯一时间成了北京国安的代名词,他们的光芒甚至使那些曾经风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