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相似文献   

2.
杨源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1-17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必须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有一定的可行性教育,是激励也是规范,表扬、批评、鼓励、惩罚什么都要有。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得用到批评。  相似文献   

3.
批评的艺术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合理的、适度的惩罚同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谈谈在教学中运用批评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东教育》2003,(1):53-5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说,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而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成功教育并不排斥批评,但批评要比表扬更有艺术。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学习之友》2009,(1):58-59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用赏识、宽容、奖励的方法。也应该相机灵活运用批评的手段。批评可以让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起到一般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如今的校园里,我们还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处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处罚,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手段,自有它生存的基础,自有它合理、积极的一面。理论上,罚是奖的对立统一面,有奖就有罚,只奖不罚,就无所谓奖罚  相似文献   

10.
冯嫣 《湖北教育》2005,(5):11-11
如今社会和学校都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老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表扬和奖励在教育中的作用。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赏识教育”的确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信心,但表扬就多多益善吗?  相似文献   

11.
滴水穿石     
《快乐阅读》2013,(29):9
为了追求"完美",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或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李镇西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在提倡表扬、鼓励、赏识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吗?  相似文献   

13.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的一种行为.而赏识教育则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方式.学会赏识,才是真正学会教育.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4.
陈惠芳 《班主任》2000,(3):13-13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其育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虢代强 《班主任》2012,(5):48-49
正当今社会中普遍倡导"赏识"教育,但笔者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还应重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为惩罚在很多时候更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一个人犯错后,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准备,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害怕,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即以愧疚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以获得心理平衡。即使是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批评的艺术     
没受过批评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前一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这一新概念,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专家关鸿羽指出,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他表示,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对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哪怕98%是表扬与鼓励,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刘用超 《学苑教育》2012,(16):84-84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当的表扬奖励比批评惩罚更能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上进心。正面的肯定就像一盏指路灯,能给“迷路”的孩子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赏识惩罚有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 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访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对于许多中小学大搞赏识教育、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象,孙云晓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孙云晓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是的,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赏识教育来否定惩罚教育呢?我认为,它们二者非但不互相排斥,而且还有许多的共性。1.都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何时采用赏识教育,怎样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惩罚,赏识或惩罚要达到什…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好娃娃是夸出来的。给学生多点赞赏。多点宽容,就会使孩子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夸奖即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的总结。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取得成功。赏识教育是孩子不断取得成功的金钥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领略到赏识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