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翻阅一摞出版类期刊,于不经意中发现,《出版广角》的"阅读"栏目办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君且看,在"阅读"这个栏目下,设有"书评""随笔"两个子栏目,从而让读者把近段时间的新书、好书尽收眼底。通过书评,我辈得到好书的推  相似文献   

2.
有时候,所有人一窝蜂似的都盯着的未必就是个极好的方向,但数字出版却很好!只不过,在传统出版人眼里,数字出版只不过是纸书内容的趣味性变形,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因为,数字出版的重点,对于传统出版人来说也许是"出版",但对于读者来说,我认为"数字"才是关键核心,我们或许可以把关键词改成"数字阅读"或者"虚拟阅读",这样一来就能更方便理解读者在新阅读环境下需要的是怎样的内容和服务了。  相似文献   

3.
贴近行业发展、贴近读者,更好地为出版业服务,一直是《科技与出版》编辑人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开辟了"咨询台"栏目。在这里,业界专家济济一堂,"咨询台.出版政策""咨询台.出版法律""咨询台.资格考试""咨询台.编著标准""咨询台.数字出版"等众多栏目期待着您的参与。欢迎读者给我们多多发来问题,也欢迎业界专家、行业能手发来精辟的解答案例,一经采用,稿酬、样刊即奉。咨询台投稿邮箱:chubanzxt@163.com。  相似文献   

4.
正最早接触到《出版广角》杂志,是在一家出版社的编辑那里,因为自己是独立出版人,所以更重视行业的动态和信息。仔细品读后,感觉跟美国的Publishers Weekly是同类的专业杂志,所以这几年几乎每期都阅读。一本杂志的成长和命运我认为除了有专业人掌舵,更重要的是杂志本身的专业性。《出版广角》就是这样的刊物,每期的"新观察"主打出版行业的新动态,这个栏目常常让我看到行业的前瞻性并深受启迪,是一个引领出版人认清趋势的栏目;而"专题"  相似文献   

5.
正在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或自媒体当中,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把标题制作得耸人听闻,经常会说某事"惊爆"或者"催泪",结果只是一个很平淡的家庭纠纷;又说某人是"史上最牛""最牛XX",结果这种人遍地都是;有时候甚至会神秘兮兮地曝光"XX秘闻""XX必读""XX真相",结果却是众所周知的陈词滥调……他们还特别喜爱感叹号,在词汇贫乏的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必然转向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内涵丰富,其实质是提供阅读服务。在数字出版条件下,传统出版单位的营销理念、经营管理重点等将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编辑的出版营销意识或理念也必须转变,相应的,编辑角色从"文字匠"转为"知识服务设计者""阅读服务创造者"等,要树立"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超值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数字出版的萌芽周期并不算很长,即便我自认为经常处于观察行业的敏感之中,回想一下第一次关注这个"好玩儿"的新鲜事,也只能追溯到2007年左右。不过就这样一个新鲜的行业方向和内容形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些自以为处在了行业先锋地位的数字出版人们,开始不定期地自发式集体唾弃一个目标,有时候是出于忧虑行业的发展,有时候是出于担心业务形态扭曲……总之,如果抛开攻击与被攻击双方的对错来看,所有人的所有行为竟然都充满了类似于喜剧般的幽默色彩。既然是数字出版,这种跟"出版"相关的事情自然第一个被牵扯的就会是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22,(2)
《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近20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本刊主设栏目为"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纵横谈""融媒体探究""广播电视音像""图书报刊出版""影视作品欣赏""文化艺术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传播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树立良好的文风,每一个动手写文章的作者要负责任,书籍、报纸、刊物的每一个编者也要负责任.如果把良好的文风比作一棵美丽的花,那么这棵花是由作者和编者共同培育起来的.作者和编者一般合作得很好,但是有时候也发生争论.争论常常起于修改稿问题.有的作者说,编者不应该随便修改作者的稿子,编者的修改会破坏作者的风格:有的编者说,修改稿子是件苦事情,没有哪个编者特别喜欢改稿子,只是有很多稿子非修改不可.有人说,应该"文责自负",有人说,编辑部"有删改权".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知道编者的一些甘苦.我觉得,只要大家想到作者和编者是共同为读者服务的,是站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0.
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巴中新闻》栏目作为全市电视内外宣主阵地主纽带,如何在脱贫攻坚主题报道中贡献媒体力量?本文从"贯彻总书记讲话脱贫攻坚有方向""走进小康说变化老区振兴有力量""打造好拳头产品外宣竞争有担当"三个方面,以生动报道实例和策划案例,形象阐述了媒体要成为脱贫攻坚的传播者、组织者、行动者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出版参考·新阅读》编辑部: 在我最喜欢的中华诗词等几种刊物之外,又添了你们的《出版参考·新阅读》。 你们办的刊物很好:内容活泼新颖、信息量大而多、插图且多美啊!每期我都细细地读之! 看了你们5月刊,现回答你们的问卷: 1.我最喜欢本期的栏目/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发展提速年、效益丰收年和出版创新年,在出版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精彩大戏,充分展现了一家品牌出版强社的风范。针对2013年的发展,在此提出超常规发展新思维,可概括为"三领""四新""五增长""六加快"。"三领"就是不仅要引领市场,更要引领方向,引领未来。所谓"引领"就是"首创",首创的东西总是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三大引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出版社企业文化辞典中有这么一句话:"别说不可  相似文献   

13.
金鑫荣 《中国出版》2017,(15):30-33
全民阅读已被提升到振兴民族文化的国家战略,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全民阅读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全民阅读的现状,提出"读什么""怎么读""出版社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等问题,并从制订全民阅读之中华优秀典籍基本书目、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社在全民阅读内容提供中的关键作用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讨论改进新闻报道时,人们常常提到"角度"问题——"要会选角度","角度要新","要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报道"等等.角度的含义究竟如何,怎样选好角度,说法往往不一.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提起角度,人们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角度的本意,原是说,同一座山,你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望去,景致就不一样.黄山胜景,什么"猴子观海""喜鹊啣梅""关公挡曹"等等,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看,似乎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大众阅读呈现出"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的新特点,给传统"深阅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全社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齐心协力、顺势而为,将"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就一定能让新媒体阅读焕发出像传统纸质阅读一样的青春魅力,克服新媒体阅读带来的快餐化、消遣化、娱乐化、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出版的,都想出畅销书,但畅销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曾经读过一则报道,某出版社长谈自己的出版定位,声称他的社要专门做"畅销书".这使我想起一幅漫画,画中主人公请人推荐股票,他手指向上,说:"你只需告诉我那些往上走的股票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大连日报"社会新闻"版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小栏目——"这事该谁管",反映的都是百姓身边要解决的问题和谁应该管的单位及解决的回音。市民称这个栏目是"与百姓连心的窗口"。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两次作批示,肯定这个栏目开设得好。他说:"这个栏目一旦开设,就要认真办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事事有回音。"如今,该栏目已  相似文献   

18.
正"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的读书论深入人心。在我看来,读书最深层次的作用是有助于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定位,最终达到贡献社会的目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日趋流行,图书的出版规模也有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势下,"读什么样的书"经常给读者带来困扰。《出版广角》的"专题"和"阅读"两个栏目,便常常有关于研究、鉴别书评的论文和精彩的书评或随笔,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阅读与数字出版也在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社交网络促进了社会化阅读的兴起以及新型的出版模式的出现——社交出版。本文以"时光流影TIMEFACE"为例,分析了社交网络下数字出版与阅读的新特点,为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的转型升级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中国出版走过了看似平淡的一年。改革与发展:推动出版强国建设2010年1月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提出"要把做大主体、做强主业作为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建设出版强国,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