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闻浩  凌桂芳  鲁立 《编辑学报》2012,24(6):534-535
"不崇洋、不唯书、只求实"是已故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黎磊石院士对医学研究精神的归纳,同时可作为医学期刊编辑所应弘扬的"不盲目崇洋、勇于质疑、求真务实"精神的凝练。文章从不崇洋、不唯书、只求实3方面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精神,以期为同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编辑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作为创造社的编辑,20~30年代不断转换编辑角色以及40年代南下新加坡做编辑。郁达夫的编辑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贯穿爱国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发挥名人效应,努力扩大报刊影响;倡导"唯真唯美",始终注重稿件质量;尽心编辑工作,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3.
张竞生:中国出版史上的失踪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的人杰多数出于南方。这里说的又是一个南方人。承认不承认他是人杰无关要紧。每个真心投人过事业的人,都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20年代,他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长空。此后便销声匿迹,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6,(4):36
他从战火中走来,经历了旧时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他反对别人称自己为"泰斗",自认只是一个执著的新闻规律探索者。本期传媒骄子刊发《甘惜分:不唯书的书生》,纪念和缅怀1月8日逝世的著名新闻教育家、新闻理论家甘惜分先生。当前,面对媒体整合的大势所趋,广播与广播人  相似文献   

5.
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在中国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西方的客观主义报道思想,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中国,最初表现为"有闻必录"."五四"前后,接近本义的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在中国流行开来,成为中国新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元素.20世纪40年代,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日渐成熟,客观主义报道思想开始淡出中国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的建构及方法论深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本文简要回顾这一历史过程,重点反思科学主义对早期传播学的学科建构意义,讨论科学主义建构下的传播学方法论存在的隐患。通过辨析科学主义与唯科学主义两个相关概念,本文对当前中国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描述,并比较中西学术研究环境的差异,认为应该警惕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唯科学主义趋势。  相似文献   

7.
政经资讯     
话语"20世纪70年代,我在肯尼亚工作过7年。肯尼亚有一座叫蒙巴萨的港口。15世纪初,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中国航海家郑和就率领船队到过那里。作为当时最强盛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学是指中国学者在借鉴两方图书馆学思想以及其它学科思想的基础上,用中国式的、民族化的思维去解释图书馆现象,探索图书馆基本规律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思想、体系、结论等.前人关于中国图书馆学历史分期有不同意见.图书馆学历史分期的依据,包括哲学依据、社会依据和学术内在依据.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史的分期划分应为:20世纪初-40年代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变革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今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变革中平稳前进时期.  相似文献   

9.
我对商务印书馆并不陌生,小时候在哈尔滨,就曾在商务印书馆买过书和文具;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买过商务的俄文、德文和英文图书;但对它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却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0.
战略联盟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通过战略联盟,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信息不对称以及"囚徒困境"使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十分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传播学界,"批判学派"一词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它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崛起的传播研究范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先有了批判学派这个概念或对于欧洲传播学"他者"形象的确立,才有了批判学派的历史脉络,它是一种因果倒置逻辑的产物。而从概念内涵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可以被称为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主体。是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科话语权的斗争催生了这个概念,并使这个概念得到了各方认可。但将所有批判理论都纳入"经验—批判"的二元框架,其实终结了不同批判思想之间的差异并消灭了它们的主体性,一切理论创新随之戛然而止。中国学者对这一二元框架的照单全收体现了我们在理论积累上的欠缺,也体现了我们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2.
瞿磊 《传媒》2005,(6):46-48
中国电视行业从诞生至今的短短几十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节目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栏目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频道时代".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播,又为中国的专业电视频道新增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党报实践兴起、发展与成熟过程中,列宁党报思想成为重要理论来源和指针.中国共产党重视传入和阐释列宁党报思想,并积极探索本土化党报实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列宁党报思想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在列宁党报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经历了党报建党实践的兴起、党报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全党办报"实践的开展、"群众办报"路线确立的发展过程,完成了列宁党报思想的本土化党报实践,并适应时代需要和中国实际而有所创新.回顾这一过程,对于发扬中共新闻事业优良传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纸被称之为传统媒体,恐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兴起之后,报纸就被"传统"过;20世纪4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报纸再一次被"传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勃兴,新媒体出现,这一回,报纸第三次被"传统".分析包括报纸在内的这些媒体的特点,不难发现:报纸是文图的传播;广播是声音的传播;电视是声像的传播;而所谓的新媒体,是以上传播内容的总和.正因为新媒体具有这一特点,近年来,报人们才有了一个普遍的感觉:狼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人对写作问题也发表过不少有益的见解。他们受着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对于我们所讨论的写作理论这个问题,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写作方法问题,很难给多大帮助。我们现在介绍一点他们的意见,只是为了了解一点历史情况。韩愈是唐代古文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学道重于学文的人。他在《答李翊书》中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不是圣贤的书不敢读,不是圣贤的思想不敢有。“唯陈言之务去”。陈词滥调,流俗之见,一概不人文章。  相似文献   

16.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7,1(6):67-68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寻求新闻抗战的有力途径,中国新闻事业的大众化就是他们找到的一副治病秘方。20世纪4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报刊实践如火如荼,中国新闻事业真正走向大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大众化编辑思想也走过了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毅 《现代传播》2006,3(5):45-50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一个真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究其原因,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这项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未来进行展望;最后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东方杂志》的办刊宗旨随时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包括创刊初期的"启导国民、联络东亚",到20世纪20年代前期的"为舆论的顾问者"和20年代后期的"成为中国人公有的读物",再到30年代"求中国智识者的新生",最后到抗战期间"发扬文化传播学术"。在这一长达45年的演变过程中,《东方杂志》紧扣时代的脉搏并结合编者作者同人的思想旨趣,致力于记录时代发展,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无论在文化建设上还是在媒体发展过程中,其意义都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家黑塞写过一部名叫《荒原狼》的小说。“荒原狼”不是一只真狼,而是一个愤世嫉俗的过客。这只孤独的“狼”,象征着20世纪极端化的理想主义者。他每天都在盘算着,如何把天上的乌托邦搬到地上来。他对打了蜡的地板、擦洗干净的家具和修剪整齐的花盆——这一切代表着世俗生活的场景都要大吃一惊,并且立刻感到格格不入。他厌恶一切的“平常心”,当然不会浪费时间喝茶,也不会去饭店吃一顿美味的菜肴,最后他失去了人世间那些基本的快乐。读着《荒原狼》的时候,我不禁想到,当年在中国,伟大领袖也试图把每个中国人都改造成“荒原狼”——他自己除外。半个世纪以来,在严酷的外部环境中,中国人逐渐丧失了日常生活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传播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传播研究基本确立了以效果为主导方向,大致遵循了李普曼在20年代初就提出的控制思想。被美国传播学界忽视的不仅是芝加哥学派有关传播的思考,也包括李普曼的奠基人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回溯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传播学确立效果研究为方向的历史,呈现出其暗合"控制"思想的脉络,并讨论奠定传播学科主流思想的李普曼为何最终没有成为学科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