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阎真是一位有艺术追求的作家,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真实现状常令人侧目。《活着之上》中的聂致远,在时代的浪潮和丑态百出的高校中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尊严进行了一场痛苦的坚守,从坚守的过程、背景和价值三方面分析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精神升华的可能性维度。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知识分子”是对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传统认识和笼统界定。借鉴知识分子研究中有关知识分子概念及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可以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坚守一种完成其职业使命的底线属性,即传授型知识分子的属性,在具备这一基本属性的同时追求并努力具备其他更高文化层次的创造型、批判型知识分子类型的多种属性,从而能够在更高的境界中完成其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3.
以自己的理解阐释李何林先生一生的追求和学术道路。李何林先生一生所走的不是学院派教授和学者的治学道路 ,而是坚守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坚守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立场的“人”的道路。鲁迅是他的灵魂 ,他的思想 ,他的毕生追求。在此基础上 ,他选择了鲁迅及其作品 ,并且不论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 ,都坚守并维护着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成为一个特殊意义上的鲁迅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4.
钱理群的文学批评,从探寻作家心灵世界开始,进行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研究,揭示人的生存困境,并提炼出"典型意象/历史细节"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这当中体现了一个研究者坚守自我的"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5.
面对20世纪末文化转型中的主体性普遍沉沦,作为一个坚守个性,保持心灵自由,以独立人格逆击时潮的作家,张承志以其坚定的信仰不断地执著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从而使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身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背景之下,展现了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轨迹。无数个“陆焉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被击倒,但他们始终怀抱着希望有所追求,始终在坚守血液中最后一点傲骨,最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价值与意义,也为自己寻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的知识分子身份危机背景下,邢中桂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坚守着人文精神家园,其在小人物画、历史人物画的创作中实践着知识分子的操守。  相似文献   

8.
刘育根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45-46,52
知识分子向来受世人崇敬,因为他们是“脊梁”。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知识分子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梁晓声通过系列人物形象再现了知识分子从坚守操守到游离知识分子秉性再到丧失基本操守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近日,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阎真先生的新作《活着之上》获得了首届路遥文学奖。《活着之上》通过描述历史学博士聂致远的生活历程,表现了中国高校知识分子的追求、困惑、彷徨、妥协、挣扎与坚守。记者采访了阎真先生,就这部小说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所谓精神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它旨在指向人的心理健康、提升人的道德水准,以及确定并坚守人的精神信念。基于当今精神教育轻视知识分子人格、学术腐败、模式化教育盛行的问题,进而站在新的教育理念上,从解放儿童、学会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四个维度提出它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1.
李洱对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话语权的剥夺和主体性的丧失表示了同情,对知识分子的种种表现表示出了更多的失望、不满和批判,对知识分子面对困境所表现出的卖弄知识,把知识转化成情调资产充满了讽刺,对少数能坚守信念的知识分子给予了最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
从坚守启蒙到倡导“新国学”,王富仁先生的学术追求形成了他特有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他对十余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与学术思想发展种种问题的新的思考,是他对各种挑战的回应,而不变的则是他对“五四”启蒙文化传统对现代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体认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周五在新闻理论研究讲座上,刘师提到萨义德对知识分子的注脚,在萨的眼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流放者。细细品来,我体味到一种弥足珍贵的独立勇者对于彼岸理想的坚守。  相似文献   

14.
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是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相一致,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文精神追求相一致,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相一致。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对进一步促进其深层次认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为工农兵服务"成为文艺界的努力方向与追求。赵树理顺应了时代精神的要求,关注底层乡村,描写乡村的变革以及对于"阴暗面"的揭露,成为当时写农村题材的旗帜。他的作品融合了大众化的追求,但是作品并不流于通俗,也不乏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这也构成了他对于现当代文学的两个突出贡献:一是对于文艺大众化的实践与探索,从语言和形式上实践了大众化方向;二是传承了问题小说的传统,作品中充满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批判意识,在左倾思想逐渐扩大化,文学作品"高大全"充盈文化界的时候,"赵树理式"的坚守变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与追求,他在题材上对乡土社会的关注,创作理念上对"高贵"与"大善"的追求,以及在创作方法上对现实主义的坚守等都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然而,偏执地陷入乡村伦理的陷阱而对都市片面的否定,固执地追求文学的"高贵"而回避现实社会的苦难与沉重,以及虽向往于作为知识分子的启蒙之道却缺少坚实的批判力量等问题又构成刘醒龙创作中的软肋,考察并指出这一点对于刘醒龙乃至整个当代文学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王雅 《文学教育(上)》2010,(13):112-113
浮士德在五个阶段的追求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自我否定,勇于实践。这种源于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因此,浮士德是具备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歌德借浮士德形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现代知识分子、以及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追求什么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写出了主人公池大为从坚守到彻底放弃的精神蜕变历程。池大为是生活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池大为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属于他个人的,更是属于他所代表的这一类知识分子的。从他身上可以洞察出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一个"无名"的知识分子,他坚守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可是他的自我定位与社会给他的角色是有巨大错位的,这样的错位和他用生命来信仰的文化都把他推向不可挽回的绝路。  相似文献   

20.
湖南作家阎真通过其长篇小说《沧浪之水》表达了自己对转型期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和忧虑。具有社会良知,拥有公共关怀,保持独立的批判性,坚守“边缘人”的精神立场是知识分子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品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努力也难逃在市场化、世俗化大潮中迷失与沉沦的命运。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这个称号名副其实,每个知识分子都应该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