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萌 《中国广播》2015,(2):36-38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网络著作权的各种纠纷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新闻作品的侵权事件。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的背景、原因、表现形式、应对之策等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对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品的网络传播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因特网催生了著作权人的“网络传播权”  因特网的发展 ,催生了一种新的作品传播方式———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 ,即将数字化作品放到网上 ,由上网者根据需要选定某些作品 ,并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 ,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在终端计算机上浏览、阅读、观看、聆听这些作品。由作品的网络传播而衍生的一种新的作品使用权即为“网络传播权”。网络传播一方面提高了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效率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另一方面 ,又给侵权行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合法的传播者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 ,与网络传播有关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构建网络作品法律保护体系的三个关键问题: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问题;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4.
许林丽 《大观周刊》2011,(20):221-222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覆盖了人们的生活。与此相伴而生的是网络侵权案件的层出不穷。在对网络侵权案件的法律救济问题上,解决管辖权的选择问题则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网络侵权案件,对各国的理论和特点的分析真确认识传统管辖原则面临的挑战同时给出了自己试图解决问题的观点。以期为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网络侵权盗版形式、手段花样翻新,网络版权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国家版权局等部委连续多年开展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的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有效规范了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的侵权盗版行为,有力维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了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但是文字作品和摄影作品仍然是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灾区,由于网络维权成本高、取证难、判赔低等因素,很多作者只能“望网兴叹”.  相似文献   

6.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严格履行"通知删除"规则对打击网络盗版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通知删除"规则实施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负有义务证明侵权作品由用户上传并建立便捷的"通知删除"程序;需要进一步明确"有效"通知的具体判断标准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作品或断开侵权作品链接的具体时限限制。  相似文献   

7.
学术论文的侵权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广大图书期刊作者群中一个不断壮大而又稳定的群体,如果不懂得著作权法,势必会影响新著作权法的深入贯彻。侵权行为种种1.网络下载论文发表侵权今年2月份,南京某高校一研究生从网上下载他人作品发表,还在自己名字后挂上导师的姓名,被媒体曝光。该导师是德高望重的名教授,因为此事,颇受牵连。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目前网络已十分普及,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学者们就可以在网络世界遨游,进入期刊网、各大学图书馆网等网站,任意阅读。因研究生的一些科目是不正式考试的,导师布置一主题,学生通过阅读交一份作业就行。为了交作业,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篇文章交差,这实际已构成侵权,只是以作业形式上交给老师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而未被广大师生重视。但如果导师批阅作业时,认为该文章不错,不假思索就推荐给某杂志社并署上自己的大名,而杂志社出于对该导师的信任,而放松了对其所推荐作品在著作权方面的审查,该文一旦发表将侵犯他人著作权,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2.抄袭他人未发表的论文侵权抄袭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会构成侵权,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抄袭他人未发表的作品也构成侵权,这是鲜为人知的,因而也是最易被学者们忽视的。根据新的著作权法精神,作品一旦形成,不...  相似文献   

8.
视频分享网站是提供用户上传视频作品和欣赏视频作品的信息存储空间,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面临着版权的困扰.目前网站上充斥着大量未经版权人及邻接权人许可的视频内容,已构成对视频作品权利人的侵害.国内知名视频分享网站无一例外地被版权人推到了被告席上.就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理土豆、优酷等案件的判决表明,在视频分享网站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是否应对版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在何种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以及承担何种侵权责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本文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郭欣 《中国出版》2013,(5):25-27
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作品复制更容易、成本更低廉,这在给作品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版权面临着空前的风险。目前,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已呈专业化、规模化、高科技化的趋势,整体上已经对传统版权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新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造成消极影响。因而,如何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执法手段、有效规范和保护网络版权是当下  相似文献   

10.
林凌 《编辑学刊》2011,(4):29-32
百度文库侵权案引发了社会对网络著作权保护和推动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百度对侵权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分类或者设置排行榜,理应"明知或应知"作品侵权,在百度文库做广告应视为获取直接经济利益,应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时代,必须探索和建立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人和公众共赢的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作品的传播和使用提供了快速通道。然而,侵权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逐年上升。这些纠纷案主要涉及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数字化上载或将网络作品下载以及网络链接传输中的侵权。 2000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和2001年10月27日施行的新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在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时,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往往要求作者作出承诺,向出版社保证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如果提供给出版社出版的是侵权作品,作者保证承担给第三人造成侵权的一切法律责任并赔偿由此给出版社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把这种条款叫出版合同的担保条款。担保条款的签订对出版合同双方都有重要的法律意义,特别是对出版社来说,它是开展正常的出版活动、保护自身台法权益的有力武器。目前,不少出版社和作  相似文献   

13.
行使版权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旨在防止权利所有人经济价值的损失。本文探讨了盗窃、侵权和盗版对受保护作品造成的损失以及这些损失反映在实物作品和虚拟作品上的差异。作者分析非法使用带来的成本和供求关系变化,揭示其导致的经济损失。同时考察对实物作品和虚拟作品的盗窃、侵权和盗版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这些损失的负面影响完全有可能避免,虚拟产品由于盗窃、侵权和盗版遭受的损失要小于实物产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许多经由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作品,经过大批量的转载,为公众号赚足了点击率与关注量收益.然而,大部分被推送并大量转载的文章并未得原创者授权.此种现象严重侵害了作者的著作权,许多著作权纠纷案件由此造成,甚至对簿公堂.本文通过大量的网络、手机客户端的调查,对当事人近距离访谈等方法,围绕微信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与学术期刊作品著作权相关的侵权问题,探讨微信传播侵权风险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媒网络作品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建勋 《现代传播》2007,(3):113-11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传统媒体也纷纷拓展第四媒体。网络作品作为基石,不断提高第四媒体的冲击力。由此带来的权利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网络作品的特点、侵权类型、保护方式进行阐述,通过文义解释、分析实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对网络作品的作者的著作权、法律保护及理论与实务问题进行论述,以期探讨网络作品有别于传统作品的独特之处,进而加强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利用,图书馆联盟业务重点朝着联合开发数据库、数字资源远程传递、资源共享方向发展,著作权侵权的问题突显.图书馆联盟合理使用著作权作品,则享受作品复制、网络传播等侵权责任的豁免权;对于脱离合理使用"轨道"的行为,且未与作者达成许可协议的,联盟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信息服务过程中,对著作权人的作品进行复制、发行、传播时,可能会因不当使用引发知识产权纠纷。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在利用数字资源、文献传递和网络导航服务以及用户信息行为等方面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阐述了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应对策略,为图书馆预防侵权问题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业务建设中若干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进入公有领域作品数字化,对网络数据库的认识和使用,对从网络上下载、打印信息,对提供合法电子出版物服务,对提供外借作品等可能出现的著作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作权人有权在因特网上自行传播在法定许可范围内的作品,有权许可他人传播作品,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传播作品。由于我国网络信息纠纷多且网络状况复杂,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又相当缺乏,同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尚未出台,现实生活中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且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20.
王瑜 《新闻知识》2013,(1):95-96
校园门户网站的建设最初由美国在20世纪末提出,它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窗口,以网络传播的方式展示着高校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着人性化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了不可抹灭的作用。在高校校园网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传播侵权纠纷也不断增加。一、高校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纠纷的特征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