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化服务不仅能积极推动企业扎根本土文化,同时又为企业文化内涵提供支撑。在协同创新文化建设中,高校的缺位现状和为地方企业供语言文化服务的巨大潜力,促使企、校、行多方形成协同态势。多方协同的语言文化服务对创建创新型城市、城市升级、保障城市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优化地区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科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承、发展、创新地域文化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其拓展服务职能、彰显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务公共文化的过程中应坚持贴近地方、注重应用、协同互动的基本原则.以协同理论为指导,整合校内外各方优势资源,确立体现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办学指导思想,培育适应区域文化产业转型需求的专业人才,开展区域文化协同创新,建立专兼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区域公共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推进区域文化协同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提升区域文化服务能力需要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有利于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文化能力,二者相辅相成。随着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密切,高校在协同创新中提升区域文化服务能力要从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横向合作、构建战略联盟、发挥资源优势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现其办学价值,是其“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时代新模式之一。文章从地方高校办学的内外在条件因素,分析指出了该类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弱势,并从“培育协同创新体”、“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增强科研导向性”三大方面,提出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践行路径之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中的角色定位是:科研引领者;成果传播者;人才培育者;攻关助推者。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中的基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短期培训;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中的基本职能是:负责培养地方需要的专业人才;负责实施地方需求的专题培训;负责提供地方希冀的支持服务;负责承担地方期待的科学研究。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中的五种基本功能:人才培养功能;职业培训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学术引领功能;力量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协同创新日益成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开展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之于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主要在于浓郁创新氛围、提供有力支撑和打破内部壁垒。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地方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注重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深化教育内容,科学设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和文化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及其旋进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创新模式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呈现出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促进创新成为新趋势。协同创新成为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益的重要途径,成为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2011计划"的实施,既为国内一流高校提供了崭新的科技导向,也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围绕目标、模式、平台、机制和环境等方面设计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系统原型,运用旋进策略理论分析了地方高校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需要,地方高校参与组建区域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也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功能的需要。池州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积淀深厚,富有特色,池州学院多年来坚持一贯的特色科研策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区域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研究、规划与开发,因此,组建池州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不仅是重要的、强要的,也是迫切的、可行的。该文还对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社会成效、基本形式与构成、任务分工、研究计划和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构想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0.
积极构建互动交流与学习平台,提高区域高等教育对地方科技、经济与文化的服务水平与贡献力度,并反向提升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是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核心理念。以成都大学为例,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与途径,通过探索建立"校政"、"校企"和"校地"协同创新平台,初步实现服务社会创新需求、力求重大领域突破与创新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可通过协同创新提高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由于政府政策引导不力、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学校产学研合作平台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地方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受到制约和影响。地方高校应采取产学研深度合作、校企共建、科技中介支撑等措施,借助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难点,新时代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在此背景下,发掘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特点,从需求和价值培养出发,提出了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志愿服务为纽带、社会实践为平台、专业服务为提升的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丰富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区域高校以服务地方为理念。协同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区域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有校校、校所、校企、校政、国际五种协同创新模式。实施协同创新提高区域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植创新团队,精心选择和培育协同创新领军人物,以政府保障完善协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是地方农业高校促进自身发展、服务地方建设的需要。地方农业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现状,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聚集人才、整合资源、合力攻关,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大选择,地方高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协同创新上更要注意方式与方法。首先,对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提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强调地方需求、优势学科和学校特色组合;最后,给出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强调着眼于实际条件,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与地方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增强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在协同创新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找出影响利益分配的制约因素,确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式,对加快协同创新,实现三方共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重要思想,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扶持. 高校通过学科建设、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式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本溪地方经济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中,需要地方高校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塑造创新驱动力、建设符合本溪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提供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库,在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2011计划"1后,地方综合性大学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之路,需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审时度势、清晰定位,主动面向区域发展,通过学科整合助创新、文化传承重特色、区域行业促协同等积极融入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地方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在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里,始终融汇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考量的是高校软实力建设水平和文化意识,与学校的文化导向、文化包容、文化创新有密切关系。地方高校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考量的是高校社会服务的绩效和能力,更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化自觉与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高校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需要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