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联数据能以“数据”为单位揭示数字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基于关联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可以为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讨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关联数据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和比较方法,从理论、技术、案例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已具备如下特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立足技术研究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研究,注重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证研究,加强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及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体研究等。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各领域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也随之迅速开展.通过对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成果从发文数量、类型、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可发现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具有具体深化、涉及学科广泛等鲜明特点,但也存在研究角度趋同,缺乏宏观研究和国外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3.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这一主流路径,从文化遗产科技行动计划文本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切入,梳理归纳科技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及发展目标与方向,探究实践项目中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以及数字技术的重要地位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共识,其中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意义尤为强调。当前实践中所呈现的学科参与及交叉融合主要包括理工学科主导—人文学科辅助型和理工—人文明确分工型两种类型。基于上述分析,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中的学科参与和交叉融合对我国新文科背景下相关学科建设的启示,提出文化遗产保护是实践新文科建设的理想领域,而当前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是进行相关学科新文科建设的最佳依托。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遗产虚拟再现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技术,对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再现,不仅可以更好地对文化资源进行留存与保护,而且有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传播性.这一技术手段在展览、数字化产品、科学研究、网络共享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图情领域近30年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基于LDA模型对文献摘要进行主题分析,并对各个主题的热点及趋势做出分析发现,图情领域中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论文主要分为5个主题:数字文化遗产、图书馆服务、信息资源、用户体验、信息系统管理。基于各个主题当前的研究现状,图情领域VR研究的未来发展应持续探索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和传承研究,促进VR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研究,加强VR信息资源及应用场景建设研究,推动以用户为中心的VR技术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文献,对非遗数据库整体建设的研究、非遗项目分类体系的研究、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保护实践研究四个议题作了综述。目前学者在非遗数据库建设内容的研究上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模块,非遗数据库建设的评价机制尚没有建立;非遗的单线性分类研究较多,多层次分类研究较少,元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地区及非遗具体单个领域方面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应用研究较多,其它非遗数字化保护机构研究较少,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彝文古籍是彝族人民十分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十分必要。首先调研了我国彝文古籍的分布和收藏现状,然后研究它们的种类和载体特点,最终分析了进行数字化保护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数字统一是“全球数字化”背景下文化遗产领域的新概念。当前不断消亡的流散珍本古籍在资源联合研究、开发与应用上有着种种现实困境,梳理数字统一语境下的古籍建设经验对促进我国古籍保护有着重大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研法对国际数字统一古籍项目展开调研,将其梳理为保护、运行、法律与教育四个维度,归纳出数字统一古籍建设的数字采集、元数据描述、网页浏览、数字展览四大项目框架。研究发现,国际数字统一项目对我国古籍再生性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我国应健全数字化标准,建设本土数字统一古籍项目完整保存文化遗产,并创新古籍数字展览传播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拓展全球化视野。  相似文献   

9.
李亚青 《图书馆学刊》2012,(10):131-135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区域差异分布、文献引文、被引和下载情况、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热点,对今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如在立法领域、民俗领域、教育领域、经济领域、艺术领域等都有涉及.本文就是想从档案的角度研究如何以建档的方式对非物质的无形文化遗产进行"无形变有形的创造"和如何对"创造成果"进行保护的一些设想及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图书馆利用传统技术进行采集、保存的基础上,需要对数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因此,在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同时,迫切需要做好对数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慧娥 《图书馆杂志》1999,18(12):18-19
信息时代,人们更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文献保护技术的研究,科学保护方式的实验,以及最新保护材料的运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 世界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当代文献保护技术的发展也就根据各自的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保护方法。本文编译日本文化遗产研究所研究员 Toshiko Kenjo的一篇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东亚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文献资源保护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其保护方法的改善。1防潮、防火、隔热 这是图书馆文献保护的传统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有了…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人类的桥梁和纽带,有义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从图书馆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来看,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整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通过教育传承、规模化宣传活动、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深度挖掘研究等多种方式发挥图书馆的优势,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有数字化复制存储、数字化建模再现及数字化虚拟漫游和4D影像体验等几种应用形式,主要集中于数据保存和商业性旅游、娱乐等方面,从而出现侧重复制保存模式、趋于商业化等问题.本文针对当下数字化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诸多应用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成果、尝试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形式、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应然主体,也是实然主体。一方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诸多环节的参与,高校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提升其可见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也是高校担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使命的有效路径。高校的使命担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耦合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专业性需要高校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需要"新文科"视角,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亟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我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相似文献   

17.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宪昭 《文化遗产》2010,(4):31-36,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具有跨学科性、动态性和协作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的需要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才的培养体系,强化学科建设和专业特色,推进研究人才的职业化和多领域协作交流。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口述历史档案研究工作的兴起,开展对无文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论文选取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为调研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研究佤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雯琦  杜鹃 《中国博物馆》2023,(3):88-93+127
新媒体及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绕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核心主题,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摄影测量、遗产档案、旅游业、教育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文化领域的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传播呈现机构、学科整合,媒介、技术融合趋势。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相依相存,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及安全管理也逐渐引起研究者及立法者的关注。遗产研究与所在地区的遗产资源、教育资源、经济水平及科研意识有很大关系,受到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的影响,遗产工作与遗产教育已呈现出“世遗化”“程式化”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