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刊讯《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名牌访谈节目。阳光文化将近年来制作播出的优秀文化专题片加以艺术包装,巧妙地将电视语言转化成平面的“电视图书”概念,制作一套“阳光文化电视图书”。这在我国出版界是一项创新。《杨澜访谈录》曾在多家出版社以纸介质出书。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名人”“双名人”效应的日趋理性,“杨澜访谈录”系列图书在出版发行上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近期《杨澜访谈录》落户中国城市出版社,经重新策划包装,以全新的创意和形象推出。此书面世后受到读者的好评。为此记者采访了城市社副总编辑,《杨澜访谈》的…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电视台、海南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首届“南方杯”电视论文颁奖晚会《托起彩虹》和“中国电视理论发展恳谈会”,今年8月7日在鹏城──深圳举行。来自广东省、海南省和深圳市有关单位的领导和首届“南方杯”电视论文的获奖作者出席了颁奖晚会。中央电视台、国内部分电视研究期刊和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颁奖晚会和理论恳谈会。这次南方杯“电视论文评选,是《南方电视学刊》举行的第一届电视学术论文评奖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艺委会、北京广播学院及广东省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于今…  相似文献   

3.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朝着与对立相反的方面转化。“雅”、“俗”文化也一样,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对立后,随着电视媒介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开始呈现出“雅文化”和“俗文化”相对统一的局面。当然,有些人还在乐此不疲地将二者放置于对立面,还有不少人对电视媒介中“俗文化”的传播提出种种质疑和责难。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细致地、负责任地进行探讨,电视媒介传播完全能走出一条“雅”、“俗”文化彼此兼容、和谐互动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全能文化”在传播学中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电子文献资料中发现,高鑫先生等人在一篇题为《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现代传播》2000/4)的论文中最先提出这个名词。文章说:“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缰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高雅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此后,虽然学界基本没有对电视“全能文化”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嘉 《声屏世界》2002,(8):49-51
(一)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DanielBell《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一语道出了“电视日常化”时代的面目。电视已普遍渗入了人类日常生活的范畴,被提升到一种姑且称之为“生活日程”(LifeSchedule)的层面。正如陈燕妮在《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一书中所说:“美国民众对电视的依赖已经达到空前地步。处于永远开播状态的电视机在美国家庭中比比皆是。”遗憾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日程”,电视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年长者而言存在着选择的相对必然性,而…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开播,电视向全社会推出一个新型的评论模式。它以纪实性现场为基础,由主持人(记者),主持电视评论,引入大众参与评说,通过平等、双向交谈,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崭新的、区别于传统评论的形式。如何看待已出现在我们荧屏上的这种新型电视评论,中国的电视评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焦点访谈》的成功探索说明,更新电视评论的传统观念是发展中国电视评论的前提。 对于评论的传统认识,我们可以从《辞海》中窥见一斑。《辞海》给评论下的定义是:“评论是报刊言论的总称。及时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阐明报刊编辑部的观点和主张。”“是报刊言论的一种体裁。”传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6,(8):29-29
据《第一财经日报》近日报道:继手机电视、移动频道之后,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与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共同投资的“地铁电视”将于8月正式开播。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8,(6):56-56
6月1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管理运营的手机电视——《视讯中国》正式在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平台上线,向手机用户提供视讯服务。《视讯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多种形态将采取分期上线的办法陆续向用户提供服务。本次上线,《视讯中国》在点播频道率先推出“新闻专区”和“娱乐专区”两大板块,其中设置了包含新闻、娱乐、影视、音乐、体育、动漫、搞笑、游戏、教育等9大类节目。  相似文献   

9.
彭飙 《新闻世界》2004,(7):44-45
从2000年年中起.欧美各大电视台掀起了一股电视“真人秀”节目(Reality TV)的热潮。随后也开始在大陆电视台点起星星之火,并且大有燎燃之势,在引进国外的《生存》、《夺宝奇秀》等节目的同时,我们本土的电视工作也创作了像《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完美假期》、《飞越新三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湖南广播电视报社副总编辑彭国元的理论专著《电视文化新论》日前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从文化视角切入,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原理对电视进行了多方位解读,从十个不同的层面对电视文化的内涵、属性、功能、重构及其走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中西电视文化之比较、电视文化产业、电视文化批评等众多章节的内容新意频出。书中对电视文化发展作了阐述,尤其对湖南的电视文化概貌作了清晰勾勒和深刻分析,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6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电视台演播厅举行颁奖典礼,对获得“第二届北京带十佳电视艺术家”、“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荣誉称号的19位同志进行表彰。这一是北京电视艺术界对先进个人的最高表彰奖项。十佳电视艺术家李保田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一级演员,1983年参加电影电视剧拍摄Xi作。主演过电影(流浪汉与天鹅》、《人鬼倩》、《葛老爷子》、《凤凰琴》、《擂响播,瑶到外婆桥》、《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有话好好说》等,…  相似文献   

12.
兰州电视台的《“一把手”上电视》于2005年6月开办。这一栏目由中共兰州市委书记倡导,兰州电视台组织制作队伍承办的《“一把手”上电视》在当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地方行  相似文献   

13.
甘肃电视台副台长、高级记者刘炘继《电视意识论》之后,又推出一部力作《电视重构论──转型期中国电视的文化选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 10月版)。该书计23万字,由如下七章构成:一、电视文化选择是价值选择二、电视文化冲突是价值的冲突;三、电视文化重构实现电视文化选择;四、电视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重构;五、电视文化在分化中重构;六、重构中的电视文化态势;七、重构新型的电视文化体系。该书立论新颖,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感。《电视重构论──转型期中国电视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文化是什么?它与文化栏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我们讨论文化栏目之前,有必要先对电视文化做一些了解。1.关于电视文化:有文化与无文化。很多人曾对“电视文化”提出质疑,那么电视究竟有没有文化呢?《辞海》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电视具有传播信息、教授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百姓等功能,理所当然是有文化的。电视文化是以独特的电视符号系统来表示的物质形态和人们运用电视传播技术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及业界对电视活动的认识与界定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视域:一是作为媒体社会协调活动或公关活动。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主编的《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7》中专门辟有一个“2006年中国电视媒体大型活动扫描”专题,将电视媒体活动定义为“一项以电视媒体为平台,电视传播为渠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员参与的社会协调活动。”  相似文献   

16.
舒影 《新闻实践》2005,(6):42-42
一、具有品牌“符号”的电视“明星主持人”电视主持人是电视台自己制造的“明星”,电视因主持人而吸引着观众,主持人也因电视而名扬四海。主持人往往又是和节目、栏目联在一起,相互依存。因此,电视媒体“明星主持人现象”已受到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两年多之前,崔永元因长期失眠不得不抱病休养,引起了媒体的许多关注和猜测。《实话实说》新的主持人虽然也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一样,中国电视的成长也需要汲取各种营养,在众多营养元素中,“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必不可少的“钙质”。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不可避免地承接着由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迅猛冲击,即将面临重建新的文化架构。矗立在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风口浪尖上的第二媒介——电视,通过传播“全息化”信息,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人类观察异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个充满风景和诱惑的窗口也极可能成为西方强势文化大举入侵发展中国家弱势文化的门槛。中国电视,如何避免一场“文化鸦片战争”悲剧的上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所阐明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于党的整个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两个体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电视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类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必然和必须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繁荣中国电视艺术,促进中国电视艺术家思想艺术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大众电视社在 2001年发起和主办的“双十佳”活动, 由观众投票评选出中国年度最受欢迎的“十佳导演”和“十佳演员”,到今年已经举行了五届,目前已经和飞天奖、金鹰奖并列为中国电视最重要的三大奖项之一。这种完全观众票选产生的导演、演员排行榜,可以说是电视文艺工作者和观众之间更进一步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20.
方健文先生在1997年第1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上撰文指出,学者介入电视,改变了电视节目固有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传播了较高层次的学术观点与社会思想,也使一些节目显示出关注人生与表现社会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对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和《文化视点》两个节目的分析,提出学者介入电视的关键在于找准文化和电视的契合点.可以说,学者介人电视,构成了对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电视的新景观,电视由此被注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思想内涵.就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学者介入电视基本上是对节目的创意策划、撰稿、编导采访、嘉宾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