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的作用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常常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不满足于常见思路,主动尝试新的解题思路;有的学生只能模仿例题作题,题目稍加变化便束手无策.产生这种现象不仅与教师的教有关,而且与学生本身的学法不当有关.学生解题思路僵化主要表现在:1.思路定势.这是学生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趋势,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察问题.当这种思路与实际数学问题的解题途径相合时,问题能很顺当地解决;反之,当这种思路与实际解题途径相悖或有差异时,往往形成负迁移,或者思路堵塞,造成思路混乱,形成思路差错.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带着已有的解题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解题的心理准备状态,按照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或模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这种是积极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更好适应环境,更好解决问题。但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这时就会造成解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陷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久久不得解脱,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来不及适应外界细小变化,往往产生错觉,妨碍新问题的解决,因此对学习产生消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见杨柳,便想到凄残的离别,这是联想,但若只想到离别,那就是思维定势了.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学生的思路陷入误区.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  相似文献   

7.
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大脑在接受一系列按一定时间、一定顺序重复进入神经中枢的信息时,就会引起一定顺序的反映,这种反映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状态,这种状态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趋势使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说的思维定势.这种定势的思维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一种专注性,当习惯性思路与解题途径一致时,这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的产生.然而,习惯性思维往往又束缚人们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这时就会起消极作用,陷入解题困境或出现解题错误,造成一种负迁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当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相悖时,往往形成负迁移,使思路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架”。因此,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应分别情况,慎重处置,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当习惯思路和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酝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由此可见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当习惯思路与实际思路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因此,对于数学中的思维定势应正确处理,建立科学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2.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以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也称习惯性思维,它既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又表现为思维的一种惰性和呆板性,因此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受到一些思维定势的影响,在选择解题途径时不够灵活,从而导致解题过程繁琐或解题障碍.那么,如何才能超越思维定势的束缚,优化解题过程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思考,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何先万 《湖南教育》2002,(15):26-26
思维转换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转变思维模式。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依据一定的模式。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出题目的内涵,引导他们通过联想、追忆以往接触过的模式,研究出不同模式解题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当习惯性思路与解题途径吻合时,它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产生;另一方面,它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使人们囿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人们思考问题显然有很多好处,它能使思考者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大大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考的效率;还能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驾轻就熟、轻松愉快。有积极的一面。反之,若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思路陷入误区。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仅注重常规常法的教学,还要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势的训练,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此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况,掌握学生思维过程,运用学生思维规律,注意防止和克服化学解题中常见的思维错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教学工作的实践,把化学解题中常见的几种思维错误,粗略地表述如下。近年来,化学教学中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已得到了普遍重视,教与学的过程都逐步趋于科学化。但“题海战术”和大剂量的机械重复练习时有出现,学生们一旦抓到了所谓“规律”,就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了思维定势。这种定势,妨碍学生思路的开拓,不加分析地举一反三,尤其当几种问题形同质异时,更容易导致错误发生。例如,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后,由于受到“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这一置换规律的定势,会把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错误地写成  相似文献   

19.
卢惠林 《物理教师》2003,24(12):45-47
现行的习题教学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一是选相同类型的习题,运用同一知识点教学;二是在每种类型习题的教学时只教学生一种解题的方法.这使学生在处理习题时会产生固有的方式,严重束缚思维的深层次发展.因此,习题教学中应防止思维定势的形成,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广开思路,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目的,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下面就谈谈在习题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