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购买的永川秀芽进行昆明小鼠便秘预防效果评价。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分析,研究永川秀芽对便秘的预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永川秀芽比低浓度茶升高了血清中内皮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和血管活性肠肽。1000mg/kg浓度永川秀芽灌胃后表现出最短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和最高的小肠推进率。综合分析得出,一定浓度的永川秀芽具有较好的便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购买的永川秀芽进行体外抗氧化及抗突变效果评价。通过体外实验分析,研究永川秀芽的功能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永川秀芽比低浓度茶具有更好的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1000mg/kg浓度永川秀芽也表现出最好的抗突变效果。综合分析得出,一定浓度的永川秀芽具有较好的体外功能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购买的一种黄茶进行SD大鼠胃损伤预防效果评价。通过动物模型分析,研究其胃损伤预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黄茶比低浓度黄茶降低了IL-6和TNF-α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本实验中,1000mg/kg灌胃浓度的黄茶(74.6%)具有最强的胃损伤抑制效果。综合分析得出,一定浓度的黄茶具有良好的胃损伤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微波杀青对“永川秀芽”名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对可用于“永川秀芽”生产原料的小叶种(川茶)、中叶种(福鼎)、大叶种(蜀永2号)分别进行杀青处理。通过分析杀青叶品质、感官品质、生化成份等,认为:微波加热运用到“永川秀芽”杀青工序中,杀青叶水分散失较均匀、叶质更柔软,有利于揉捻造型和减少碎茶率;不同品种原料最适微波杀青参数不同,微波杀青对原料的一致性要求更高;微波加热技术运用于绿茶杀青中可提高茶叶鲜味品质和滋味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千年古镇永川,以"秀芽、秀竹、秀才"三秀而为世人称誉有加.2010年7月22日,由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0年中国(重庆)首届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此隆重召开. 统筹城乡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更是职业教育公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重庆职教基地在永川成立之后,永川职业教育规模和效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在成渝城市群建设的背景下,基于永川的地理位置和现有的经济基础,永川需要承接部分成渝两地的产业转移,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必然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在永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永川职业教育应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城—校—企"多维联动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蝴蝶兰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的研究表明:6-苄氨基嘌呤(6-BA)对蝴蝶兰丛生芽诱导和丛生芽增殖都有显著的影响。诱导丛生芽的最佳6-BA浓度为6.0mg/L;6-BA9.0mg/L对丛生芽增殖效果最好,丛生芽增值率可达378%。萘乙酸(NAA)对丛生芽的增殖也有一定的影响,6-BA9.0mg/L+NAA0.5mg/L组合能促进丛生芽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取食用百合卷丹的鳞茎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热处理和非热处理两组进行茎尖离体培养,探讨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不定芽的诱导发生、继代增殖以及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皆以6-BA1.0mg/L+NAA0.2mg/L的激素组合对于不定芽的分化发生为优,热处理组的芽诱导率和不定芽平均分化量分别为88.9%和4.5个,未热处理组的分别为87.5%和4.9个;不定芽增殖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0.5mg/L+NAA0.2mg/L,芽增殖系数为4.20;不定芽诱导生根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0.2mg/L+NAA1.0mg/L。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是检验比较力量训练与跑步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BMD)增加的影响.1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跑步组(KE),每天1小时,每周2天,电动跑台上以16momin^-1,每周3天.10只大鼠分为力量训练组(SE),每周3天,尾部负重,爬1.1m垂直(倾斜角度80°)梯.两组训练保持5个月,所有大鼠在8个月时处死.10只大鼠不进行运动作为对照组.处死后收集大鼠右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股骨的骨密度.BMD测量结果显示运动诱导BMD显著增加,8月龄RE组与C组和sE组相比(P〈0.05).SE组和C组的BMD没有差异(P〉0.05).总之,跑步而不是力量训练对生长期大鼠的股骨颈BMD有积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可能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爆仗竹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爆仗竹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及其浓度对爆仗竹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对爆仗竹芽的萌动、分化及生根培养有明显的影响,其中MS 6-BA2.0mg/L NAA0.8mg/L最适宜外植体芽的萌动;MS 6-BA1.0mg/L NAA0.5mg/L对丛生芽的继代增殖效果最好;MS NAA0.6mg/L对生根诱导效果最佳,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观察氮-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左旋精氨酸(L-Arg)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早期静脉给L-NNA后,各测定值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糖尿病大鼠延迟应用L-Arg后,各值也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但未能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所以,糖尿病早期应用L-NNA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延迟,保护调节胃动力。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内皮素在急性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柚皮素(C15H12O5)为母核进行结构修饰改造的系列化合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设立溶剂对照组、APAP模型组、APAP+化合物组和化合物自身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存活率的高低,比较不同化合物对APAP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化合物预给药结果显示,与APAP模型组相比,25μmol/L的化合物3,4,5,6,7,8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而化合物1(柚皮素)和化合物2(柚皮苷)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变化(p>0.05)。化合物后给药结果显示,与APAP模型组相比,25μmol/L的化合物3,4,5,6,7,8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而柚皮素和柚皮苷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变化(p>0.05)。化合物保肝活性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APAP)相比,化合物3、8的5μM、10μM、25μM浓度组、化合物4、5的10、25μM浓度组和化合物6、7的25μM、50μM、100μM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中,柚皮素结构修饰产物化合物对APAP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不管是损伤前预给药,还是损伤后给药均具有拮抗作用,且其拮抗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柚皮素经过结构改造后,其修饰产物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溃疡组术后4d、6d髓质嗜铬细胞中NA细胞增多,细胞内有较多颗粒,细胞中可见扩张的内质网和胞质缺损区.结论:肾上腺髓质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解.  相似文献   

15.
生物农药作为低毒、环保、安全的杀虫剂被人们所熟知,但近年来诸多的研究对生物农药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其在动物体中的降解过程受到关注.本文采用SD大鼠的胃液以及胃蛋白酶模拟胃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伴孢晶体进行降解,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知胃液及胃蛋白酶对Bt伴孢晶体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降解产物不唯一,大部分降解产物性质稳定,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项研究为Bt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金顶侧耳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酚红含量测定法,分别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探索金顶侧耳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顸侧耳提取液1次性ig给药6.00g·kg^-1可非常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胃排空(P〈0.01);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胃排空亢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对肾上腺素负荷小鼠引起的胃排空抑制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7.
裴休与佛教     
宰相裴休笃信佛教是史学界人人知晓的。但裴休与黄檗希运禅师、圭峰宗密禅师的殊胜机缘以及裴休在佛教史上的杰出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本文则力图作出系统回答 ,或许对禅门巨匠裴休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欧阳修与颍州相关的三个问题:欧阳修五至颍州而非八次来颍;欧阳修因眼疾自请小郡颍州并非偶然,是颍州本身的声名魅力,吸引了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北宋官员。欧阳修初至颍州的时间为皇祜元年(1049)三月十三日(农历)。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采用针灸治疗胃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对近十年的体针治疗胃病的临床及实验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其结论为中脘,足三里二穴使用频率最高,同时发现在诊断标准,疗效标准方面需进一步规范化,统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