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呈现出了新的方式和特点,同时此过程中也会涉及若干著作权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就解决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锅艳玲 《兰台世界》2007,(11X):30-31
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信息社会的必然需要,但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著作权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就解决这一问题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档案数字化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化档案给档案利用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法律问题。比如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档案数字化权问题、数字化档案网络传输权问题、数字化档案利用时的保密问题、隐私权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阻碍档案数字化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锅艳玲 《兰台世界》2007,(22):30-31
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是信息社会的必然需要,但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若干著作权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就解决这一问题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现档案价值,需要设计相应的权利制度来保障各方正当利益,其中档案信息开发权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开发权源于有关档案的各种正当利益确认,通过从档案数字化权、档案数据库权以及著作权等汲取必要养分,来解决档案信息在流动、选择和处置等开发过程中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6.
17世纪前,日耳曼地区的档案工作由于缺少标准规范的统一管理,文档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日耳曼地区的学者围绕"档案权"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在此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构想。在"档案权"概念的影响下日耳曼地区也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集中式的档案管理体制。梳理"档案权"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与影响,并从文档真实性问题的角度对"档案权"概念与古文献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讨论"档案权"概念特殊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国家机关档案的公布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档案信息利用方面存在的矛盾 ,重新分析了国有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机关档案的公布权问题 ,并从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的角度 ,进一步提出国家机关是纳税人供养的部门 ,最大程度地向社会公开它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公共档案信息 ,是它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它应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信息记载方式的不断演进,档案文献在经历了甲骨、青铜、简策,纸张等载体的更迭后,最终发展为虚拟化的数字文档,从而揭开了档案信息传输与共享的新篇章。与此同时,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网络信息著作权立法的相对滞后,削弱了档案信息网络的实际效用。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著作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健全与完善著作权法规,构建新型的利益平衡机制,使著作权人、档案机构、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促进档案信息网络规范、有序发展。一、档案信息网络与著作权的关系(一)网络作品使用权…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档案利用权和公布权的“二元分离”问题有着新的变化和呈现。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政策分析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和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利用权和公布权的“二元分离”问题包括:“公布”概念界定歧义和疏漏,侵犯公民档案利用权和知情权,违背信息传播规律、阻碍知识社会进步,档案公布权权责不一、规定模糊;分析认为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为:过度保守和管制、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转移风险和补救措施不合理。今后应规范“公布”概念、形成社会共识,切实保障公民的利用权和知情权,遵循信息传播规律和社会进步需要,约束单向公布权利、细化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国有档案公布权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政务公开的发展和公民利用档案意识的逐渐增强,利用国有档案过程中的公布问题引起档案界乃至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有杂志还专门刊登了由于利用者擅自公布国有档案打官司败诉而引发热烈讨论的文章。客观形势需要我们对国有档案的“公布”权问题重新加以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行法律法规对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分离的规定,使档案利用者无法实质运用未公布的档案资料,大大限制了档案的利用,档案的实质利用价值并未得到实现。档案利用权与公布权逐步统一应成为我国今后的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带有明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法律印记和价值认知.其立法定位偏向于档案管理而非档案开放与利用,这有《档案法》第三章与第四章的结构与条文数量为证;《档案法》规定的国家管理的档案范围或日法定档案的范围过于泛化,将并不完全适合融于此范围的“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也一并纳入了《档案法》的调整范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立法过于宽泛的倾向.将《档案法》的法律性质定位在行政法大概念下的单行法,而非法学界业内人士普遍认可或多数主张的社会信息法领域的主干法律之一.笔者以为,在第二轮《档案法》修改时,这些问题应予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议档案公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4日的《中国档案报》刊登了《档案局被告上法庭的前前后后》一文,该文介绍了河北省南皮县档案局因《张隐韬》一书的出版被卷入一起民事诉讼的过程。 1999年12月,南皮县档案局计划编辑出版《中共一大党员张隐韬》一书,听说南皮县党史办有人全文引用了南皮县档案馆保存的张隐韬日记,并以个人名义编写了《张隐韬》并送印刷厂印刷。(张隐韬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档案法》的深入宣传贯彻,档案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向正规,档案行政执法就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执行、适用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然而,当前县级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其他部门执法相比,明显滞后,使《档案法》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只有及时予以解决,才会更加有利于《档案法》的贯彻执行,笔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就档案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才能行使好档案行政执法权问题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促进公民档案利用权利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及法制权利意识的提高,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意识不断增强。档案信息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加,档案部门要适应这种需求,积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公民档案利用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