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小琳 《考试周刊》2011,(64):199-200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一、用“爱、勤、博、范”严格要求自己 1.“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友好,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生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构建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中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爱学生是建立尊重、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应…  相似文献   

3.
王永 《教书育人》2006,(10):34-36
现代社会,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教育生活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不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民主。笔者认为,民主型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互动建立起来的以“平等、自由、爱和尊重、对话”为内涵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做好班主任工作。这里的“爱”即师爱。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爱,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能没有爱。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是密切师生关系的纽带。正因为如此,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就成为班主任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 ,是每个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读懂”学生 ,才会真正了解学生 ,才会密切师生关系 ,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创造良好的教育气氛 ,增强教育效力。那么教师怎样做到热爱学生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爱”。师爱 ,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而真挚的、普通而持久的爱 ;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生如子的亲密情感 ;是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7.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学生是劳动对象,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往来,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协调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教师对学生的爱,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心学生,时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在学习方…  相似文献   

8.
学生尊敬老师不仅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而且是学校教育中促使学生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老师爱护学生既是教师职责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老师要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两大主体,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最理想的境界,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的教师,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地位不同,但都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生,蔡元培、叶圣陶、斯霞、王思明等人无一不是爱生的典范。实际上,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我…  相似文献   

9.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也有过很多感受,其中有一点体会最深.那就是班级工作的情感诱导。在班级工作中实施情感诱导,发挥其教育功能.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这种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要我们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接受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蕾  王晓燕 《陕西教育》2009,(12):35-3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说明体育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能变“要我运动”为“我要运动”、“我爱运动”。学生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没有负担的快乐地学习。可见,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够自主的动起来,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实际上,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学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生活上、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一)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个“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13.
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在学校同学、同事等诸多人际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以"爱"来教育学生,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相似文献   

15.
梁晓妍 《中国德育》2004,(8):51-51,13
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普遍持久而深厚的爱。它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这种爱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也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爱是师生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和源泉。尽力把学生当成朋友去处把学生当成朋友去处是热爱学生的体现,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从爱学生、了解学生开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注意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学习、身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为  相似文献   

17.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具有双向性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富有理性特征;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依赖,富于情绪色彩。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当前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和人际隔阂己十分明显和突出。据1998年上海市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教师自认为是热爱学生的,但只有5.61%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又多么可怕的现象! 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建立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教育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育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一般的,学生会把他们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上去,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而建立这种感情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爱是感情本质体现,是感情的结晶,由爱产生的积极的情感则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更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了.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爱,首先意味着献出,意味着把自己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陶冶人的性情,让学生通过良好的氛围,主动自主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愉快接受知识,增进师生关系平等、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