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力 《大观周刊》2011,(34):236-236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而我们的学生文化素质又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面对现状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活动。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蓬莲 《大观周刊》2012,(44):288-288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璐 《大观周刊》2013,(3):230-231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笔者就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中唤醒学生音乐感觉进行了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思维来畅想人类、大自然及至宇宙的美的瞬间,从而启发出学生对音乐欣赏潜在的敏感性和接受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慧君 《大观周刊》2012,(48):343-343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儿童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因此.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有趣、形象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相似文献   

5.
吴华 《大观周刊》2012,(12):253-253
要激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从教学思路上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  相似文献   

6.
乔建英 《大观周刊》2012,(25):292-292
音乐欣赏的过程不仅是音乐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理论认识、情感体验等有效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金波 《大观周刊》2012,(28):307-307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人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人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受音乐艺术、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完善人格、和谐发展的重要美育功能.新闻题材具有实效性、生活化、鲜活性等特点.有效运用新闻题材,能够加强音乐欣赏课程的时代性、感染力和生命力,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玲玲 《大观周刊》2011,(29):135-135
众所周知音乐是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美的艺术,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呢?笔者对学习中的几点体会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并培养学习音乐的动力,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妙当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真正体现音乐审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朱应珊 《大观周刊》2012,(24):253-253
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王成勤 《大观周刊》2012,(51):290-2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李龙芹 《大观周刊》2012,(15):206-206
中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人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艳 《大观周刊》2013,(3):229-23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聆听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周文程 《大观周刊》2013,(10):296-296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具体来说,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和感受音乐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曾梅春 《大观周刊》2012,(44):283-284
高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高中音乐欣赏与学科综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于1900年提出的,意在“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这种教学法强调动作,让学生在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时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教师则从学生的动作中得到反馈,从而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下面,我就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爱平 《大观周刊》2012,(10):208-208
如果说昨日的学生苦于双基训练,终值倦怠,那么,今天的学生则常常不知道语文课学到了什么,应该学点什么,不知所向。语文课的常态变成了对文本内容信息的反复揣摩、感受体验、讨论研究,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表现了什么精神,提出了什么想法,怎样理解这个现象……这些内容成了语文课的基本内容,到了这一步,不由得让人生疑:这样的课还是语文课么?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20.
霍海英 《大观周刊》2013,(3):228-228
初中美术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此时,艺术教育逐渐显示出他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当中的美术教育更加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