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志刚 《教师》2010,(30):31-31
农村学校南于校本教研理论的缺乏.活动安排缺乏系统性,教师被动参与,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主题教研就是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  相似文献   

2.
欣赏式探询是指在组织中以无条件肯定提问的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和眼光,使成员发现自己和他人以及组织中的正能量,以提升组织效能,促进组织的变革.它是团队和组织变革上效果显著且有极大优势的一种团队辅导方法.教研活动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研,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教研活动.针对目前教研组教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缺乏教研氛围、教研缺乏深度、合作不足、活动效率不高等现象,将欣赏式探询应用在教研组活动中,增强了教研凝聚力,提高了教研组贡献度;在教师个体方面,情绪衰竭得到改善,自我成就感提升.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问题为研究主旨,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最佳方式。而农村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促进教师的发展,就要更新研究理念,立足学校实际,挖掘学校资源,念好"小、活、实"三字经。一、切口贵在"小"农村小学师资缺乏,教学条件有限,缺乏专家引领,  相似文献   

4.
各级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常态活动。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有些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了几点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各级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常态活动。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有些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了几点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嵊州市第一中学是浙江省"百年百强名校",现有六十个教学班,教职工250多名,学生3200多人.由于同学科教师人数多,出现教研组织规模过大、活动针对性缺乏及骨干引领乏力诸问题.为此学校顺着淡化教研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回归其专业属性的路径,探索以小团队合作为载体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以开放的学习型组织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基石。但以往的教研活动,总是在原有基础上"踏步",缺乏创新与提升,更缺乏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造成这种低效教研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翟清 《早期教育》2010,(3):42-43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如果呆板、枯燥而又缺乏实效性,就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致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我园近年来尝试了以下几种易于为教师接受的、能够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主动性的园本教研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对民办小学的业务辅导,我们确定,在教学上开展以语文科为重点的教研活动。并以张家村公办小学为中心,把清溪三所民办小学组织一个联合教研小组,推选公小教师蒋增烈同志,担任小组长,根据民小教师缺乏教学参考资料与不熟悉备课的情况,该组确定以钻研教材及怎样备课为主要活动内容。并由学区大组帮助该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同时从学区教研费中抽出一部分来解决民办小学缺乏灯油、纸张的具体困难。  相似文献   

10.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针对教研活动主题不突出、缺乏系列化以及参与者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有必要探索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实施策略,以增强教研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1.
曾韵 《文教资料》2020,(7):215-216,214
调研结果显示,初中教师专业素养4个测量因子得分情况存在差异,由高至低分别是:专业信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研活动对初中教师专业素养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但教师对活动的满意程度为中等.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教研活动管理的优化策略:以教师需求提升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以有效准备提升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教研活动的交流质量;以系统主题提升教研活动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学科教研活动,常常存在着缺乏研究主题、缺乏热情、缺乏连续性以及活动基本囿于学科等问题。我们凭借以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为主题的跨学科教研活动,通过课题组的多元化管理,为教师们深入实践新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多元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变换了角度看问题,发现了全新的教学和教研新景观。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式多元化教研管理是有效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它培养了教师的合作能力和意识,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拓宽与深化了教师们的教学反思,最终提升了教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研活动形式化,导致教师成长缺乏专业社群的有力支持。本文借助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教研活动形式化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教研活动中存在忽视矛盾、缺乏主题、社群单质、工具主观及科层管理等障碍。同时尝试提出教研组织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以评课形式进行。多数教师评课往往因没有主题而缺乏目的性,表现为就课论课,面面俱到,西瓜芝麻一起抓,分不清主次。还有的评课表现为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缺乏系统性,致使听者不知所云,无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另外,在不少学校的评课活动中,发言者往往只有学校领导和个别教师,大多数教师成为看客和听众,游离于活动之外,教师潜力得不到挖掘,更谈不上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尝试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以全方位促使教师发展。所谓主题教研,就是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在明确主题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研讨形式。它是分阶段进行的,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研是以本校或校际为单位,教师个体参与的局部教学研究模式。然而,传统的教研活动无非观课、说课、评课以及权威或骨干教师的专题发言。其实,这种常态教研形式缺乏真正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将学校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研机构及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园本教研是以教研为平台,赋予教研活动以具体的教研情境,立足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探究了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者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教研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聚焦教师、关注教师专业化成长已逐步成为园本教研的重要命题。以往的教研活动,常出现教研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相脱离、教研模式单一、教研效果缺乏长效性与实效性等问题,致使大部分教师被动参与,教研工作流于形式。为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使园本教研能源于教师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成长,我园进行教研改革,开展了菜单式园本教研。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宁夏教育》2012,(1):14-15
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为了完成学校的教研任务,每周安排一个授课教师进行说讲评的三课活动,由于授课教师完全以己方便选课上课,导致这项活动缺乏主题,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无法使教研活动达到实效乃至高效。如何改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