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法律概念的命令说在西方源于阿奎那,经霍布斯至奥斯丁趋于成熟,强调法律的强制性是命令说的基本特征,20世纪西方著名学学家哈特对法律概念的命令说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其中对授权性规范的强制性予以否认,笔者认为,将强制性作为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可以质疑的,这种观点是专制主义的义务本位法文化的表现,应予革除。  相似文献   

2.
以内江方言、北京话及其他方言的语言实例为据,讨论了表"很"义的内江方言程度副词"很少"[cxen csau]及其各种音变形式很□[cxen ciau]、很□[cxen csau]、很老[cxen clau]、很好[cxen cxau]之间的语音演变关系,在以"很S"(syllable)代表"很少"[cxen csau]及其各种音变形式的条件下,认为"很少"[cxen csau]是各种"很S"的基本形式,各种"很S"之间的语音演变关系是"很老"[cxen clau]、"很好"[cxen cxau]"源自很□"[cx en cau]源自"很□"[cxen ciau]源自"很少"[cxen csau].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理论在18—19世纪的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卢梭、黑格尔、休谟和边沁等人对自然法推理论证体系的否定;二是奥斯丁和萨维尼等人对自然法法律理论的否定;三是休谟和孔德等人对自然法理性哲学观的否定。在近代思想家批判自然法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的自然法政治理论几乎被全盘否定,甚至连自然法观念本身也被一起抛弃了。  相似文献   

4.
有专家认为:"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是怀疑、思考和探索的真实记录。"[1]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一次一次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作文教学和塑造学生心灵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一篇篇情真词切、充满新意的文章。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雕塑学生心灵。"[2]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应该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思想,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5.
奥斯丁认为法律制度由主权者的命令构成;凯尔森将法律制度看作是等级森严的规范体系;哈特则主张法律制度是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的有机结合;拉兹从整体上对法律制度的框架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制度法学强调从哲学和社会学两种意义融合的角度来对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爱精神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什么是大爱?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大爱,其实是说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1]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认为"大爱,是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大学的气度,鼓励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2]大爱精神,即无私的爱。爱是真正教育的依据,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  相似文献   

7.
关于"用凸函数法证明不等式" ,1995年文[1 ]就说"有循环论证之嫌" ,后文[2 ]又说"是一个逻辑循环" .但据说此法"会起到简捷明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 ] ,"巧用构造和运用凸函数性质 ,可以把难题简单化,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美和成功感""凸函数可能成为考查函数各种性质的载体而成为(高考)新热点"[4 ] ,凸函数法是证明一类不等式的"一般解法"[5 ] .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文学史中,简·奥斯丁,作为女性作家,在创作小说领域被誉为最受爱戴的作家和最杰出难得的人才。奥斯丁创立了她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这使得她在同时代作家中鹤立鸡群。在英国文学史中,关于简·奥斯丁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还是浪漫主义作家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研讨话题。本篇论文认为简·奥斯汀是一位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简·奥斯汀以温和式的幽默和讽刺手法将写作领域集中在对英国中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杜威说,惩戒和奖赏,都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儿童应当"出于对工作本身的热爱来学习工作,而不是为了一种奖励或因为他害怕一种惩罚"。惩罚适不适用于教育,这是一则很有争议的论题。有人认为适合,甚至提出"惩罚教育"的名词及主张,有人则不予认可,如此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现教育论争是自然的、健康的"[1],但也会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模糊。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学界关于检察权性质的行政权说、司法权说、混合说及法律监督权说,对这四种学说的研究进路进行了理论批判,然后在三权分立模式下对检察权性质进行了总结反思,最后在中国的宪政体制下对检察权的性质进行一种探索性的学理解释,并回应了这种研究路径可能引致的质疑和批判,指出了法律监督权说的理论纰漏,认为我国检察权实为一种新型的与行政权、审判权并存的国家权力。我国检察权具有法律监督的功能,但不应定位为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否可移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流行观点根据萨维尼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认为其是反对法律移植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萨维尼在认识到罗马法对德国来说是外来法的前提下,不仅批判企图清除德国法律中罗马法因素的做法,而且认为保留德国法律中的罗马法渊源"亦未非不自然",更是以一贯之的做着罗马法的研究工作。从这一点出发,即便不能得出萨维尼承认普遍的法律移植是可能的话,那么至少也可以说萨维尼认为德国移植罗马法是可行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康建伟 《中国教师》2011,(9):38-42,48
<正>学界称梁漱溟先生为哲学家,梁先生说:"以哲学家看我非知我者";[1]学人对梁先生的著作叹服赞赏,梁先生说:"我很愿意拿我的人同大家相见,不愿意只拿我的书同大家相见。"[2]梁先生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讽刺语言是一种高端的语言艺术,相对于平淡的语言,它具有更强的力度,能够表达更强烈的感觉,更容易刺激读者产生情感共鸣。"[1]"讽刺的运用常常能够仅以寥寥数笔就使一个角色在平面的文字间立体呈现出来,甚至较其他长篇大论的描绘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讽刺语言具有正话反说、高度概括、多元性等文化底蕴,讽刺性语言的目的是你不开心我开心了。  相似文献   

14.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今年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 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奥斯丁有了很大变化.不小心碰到了妹妹,他马上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您很高兴".坐车时,他还会提醒爸爸系好安全带.当然,这些都是他在学校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15.
介绍奥斯汀的分析法学思想:法的命令说和"应然的法"与"实然的法"分离的思想.认为过去人们对奥斯汀的思想误解太多.论证人们对奥斯汀的主要批判是难以站住脚的.如,哈特所说的奥斯汀的"法的命令说"是"强盗的命令的一种扩大"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人们指责奥期汀主张"恶法亦法",这也误解奥斯汀的主要目的.最后,对奥斯汀分析法学的贡献做了总结:开创了分析法学的先河和确立了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的重要法学流派,同时又是一个饱受误解的学派。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定义问题,认为,法律实证主义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流派。接着.讨论了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中心地带——“分离理论”和“社会事实理论”.力图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随后重点研究了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对这些批判分别加以驳斥和辩护。  相似文献   

17.
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巴甫洛夫认为,当我们以一定的顺序或系统接受外界的刺激时,这些刺激就会在我们的大脑皮层形成短暂的神经联系系统,持续强化刺激,这些神经联系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性质,巴甫洛夫将其称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动力定型"。"定型的建立过程,建立的完成过程,定型的维持及其破坏在主观方面就是各种各样的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情感。"[1]巴甫洛夫用"动力定型"的理论来解释人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同样,动力定型的理论也适用于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8.
谈起民国时期的文学奖励制度,研究者一般会想到当时举办的"大公报文艺奖金",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我国现当代文坛最早的一项民间文艺奖金,如肖乾先生就曾将其称为"一桩创举"[1].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美景不仅起到衬托作用,还具有哲学意义上的引领作用。在彼特拉克看来,自然之美景不仅是通过人对"爱情诗"[1]和对"人和人学的关注"[2]而实现的,而且人是"通过不同事物寻求欢乐"[3]的手段,因为在了解世界的诸般事物中,对人的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内容。虽然其中不乏基督教神学意味的论述,但是他所描写的内容已经是与当下的城市生活十分接近,其中有些甚至就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经历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一、"游"美的原始胎记"游"的精神性和审美性,自"游"最初产生时就已蕴涵。游的初文写作:"斿"。从造字的初形看,"游"乃人执旗子之形。"游"之本意,许慎《说文》云:"游,旌旗之流也。"[1]意思是说,"游"是指旌旗在风中的自由流动之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游"字作了进一步解释:"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称流也……引申为凡垂流之称。"[2]段注的"旗之游",认为游的本义依然为飘动的旌旗,后引申为旗上连缀的飘带的统称。飘带是作为飘动的飘带而被先民理解的,在先民那里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