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食品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企业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居于关键地位,影响范围大,对食品安全风险应该具备更强的防范能力。在阐述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核心企业在食品安全中的重大影响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核心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怎样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足以证明国家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全面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探讨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方法。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研究,可以为具体展开实际预警操作提供参考方案,从而进一步为质监部门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状况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有效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对怎样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然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调查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了解消费者主观风险感知程度与食品的客观风险之间的偏差,为科学防范可能因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引起的食品行业震荡和社会混乱提供提供风险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4.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是一项受较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赖于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本文以适用于食品监管部门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从集对分析理论出发,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联系度计算方法的不同,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食品样本安全状态与食品安全标准间的联系度表达式来评价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概念出发,比较研究欧洲食品安全局和美国FDA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现状,在分析总结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现状与现实基础,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干预的工作流程、技术体系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挖掘2011至2015年食品安全新闻事件与数据,并融合网络舆情视角,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因素体系。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是由多种风险因素累积和复杂关联造成的特点,进一步运用Fuzzy-DEMATEL方法对风险因素的因果类别及重要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和提炼食品安全核心风险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问题解决情境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风险认知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传播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风险较为担忧,且容易出现影响传播行为的负向的乐观偏差,即悲观偏差;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食品风险传播行为关系密切以及食品谣言为什么容易产生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实施了加拿大安全食品行动计划、食品召回安全警告制度、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检验现代化制度等一系列创新驱动机制来辅助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了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并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研究CFIA食品安全风险创新驱动机制,力图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之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范式,详细考察了风险交流对消费者食品安全心理的重要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风险交流文献的社会学框架,将风险交流纳入食品安全系统之中,成为食品企业的一种"关系治理机制"。在新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了4个命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相关命题进行解释。拓展和深化了风险交流的理论内涵,对需要进行风险交流或风险交流较弱的食品企业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进昌  杜树新  罗祎  罗季阳  杨倩  陈志锋 《科技通报》2012,28(5):180-186,191
进出口食品风险评价是一项影响因素众多、模糊性很强的管理工程。准确的评价可以给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本文结合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建立了进出口食品风险评价体系,并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重确定方法与常规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提出并建立进出口食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作为评价例子,对出口炒河鳗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头等大事,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也给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敲醒了警钟。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技术工作,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食品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也需要对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餐饮加工行业安全风险较高、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较频繁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在餐饮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原料接收到就餐者食用整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从而控制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萍  黄卫东  洪小娟 《现代情报》2013,33(11):12-16
食品安全事件是涉及民生的敏感事件,食品安全舆情是公众在媒介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风险社会中不安全感的集体释放,是公众对政府完善食品安全治理的需求和对舆论正确引导的强烈呼声。本文在借鉴网络舆情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特殊性,分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建立包括主体、客体、载体、时空因素和舆情本体特征的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构成体系,以期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平台外卖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的风险。本文拟从健全和落实电子商务平台外卖各个环节法律法规的角度对保障食品安全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监管制度的完善,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外卖行业运营。  相似文献   

15.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科学主义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风险的解释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自贝克《风险社会》—书问世以来,学界对食品安全问题中所蕴含的科学与利益、政治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明朗.最初的研究遵循“有组织的无责任”、“科学标准”的客观性讨论、“无知”这三条进路,随后政治之外因素的凸显则把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带入了开放性的、多维度的S&TS研究,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实际解决提供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运用食品安全指数评估模型,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中溴酸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IFS最高值达到0.667、28.799和7.319,超出了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风险,应将其纳入风险管理程序中。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及其质量。基于供应链视角,通过对我国典型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构建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以集对论和变权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各关键因素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有效结合集对论与指标权重的惩罚-激励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集对变权评价与预警模型,并以某省食品龙头企业JCD公司2012年的食品安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食品安全状况及其评价与预警特征,采用权重变异系数突出某些指标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在常权与变权情况下JCD公司的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等级分别为重警(I)和无警(IV),两者差异较大,且变权情况下评价与预警结果与JCD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说明变权能够克服传统分析方法处理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问题的不足,较好地保证评价与预警结果客观,从而增强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的科学性,为政府部门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与风险治理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品召回项目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避免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建立了食品召回制度.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起步较晚,召回制度在实施上遇到一些问题.特别许多企业和消费者都还未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和风险.同时,食品召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虽然国家有具体的召回制度,但是在具体运作的时候,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更为有效.特别是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作用尤为突出.风险管理就是在尽可能的识别和管理食品召回项目实施过程中潜在和未曾预见的麻烦.风险管理要尽可能多地识别风险事件,使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并提供应急资金来应付实际出现的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食品安全指数和风险系数模型,初步建立了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和预警风险评估体系。开发"风险值自动计算—信息多维采集与分析"定制软件,基于2012—2015年我国市售果蔬农残检测大数据,从农药种类、限量标准、果蔬种类、地域等多个维度,分别对果蔬中残留农药之于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预警风险进行了评估和解析。结果显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技术侦测的9 823例和12 551例市售果蔬,绝大多数膳食风险为可接受,但仍有0.56%和0.54%为风险不可接受。禁用农药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比例是非禁用农药的20倍(GC-Q-TOF/MS组)和55倍(LC-Q-TOF/MS组);禁用农药高度预警风险比例是非禁用农药的17倍(GC-Q-TOF/MS组)和23倍(LC-Q-TOF/MS组),可见农药残留风险亟需控制,尤其应严格监管"禁药禁用"。文章据以上评估给出了高风险排名前10的农药和果蔬。另外,还发现欧盟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明显严于我国,我国相关标准建立亟待加快。研究结果可作为果蔬等食品风险水平实时诊断和风险农药精准监管的重要依据,以减少食源性农药残留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的管理和保障带来巨大挑战。作为负责食品安全的政府机构,必须采取"新治理"措施,依靠科学研究来决定如何构建应对新兴风险,尤其是具备应对各类食源性疾病能力的问题。通过比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食品咨询委员会及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科研机构的监管,重点介绍由于结构和体制的不同对丙烯酰胺事件处理结果的差异,并在一些方面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