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我国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具有"体 质"健康的局限性、目标体系的不完备性、课程结构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偏颇性、教学方法的训练化、教学评价的不科学 性等一系列弊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由此制定科学的体育课程目标、搭 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可行的体育课程组织体系、构建科学的个体评价体系等将是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 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必然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汪英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16-117,120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分析研究了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第七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以下简称"长三角活动")于2019年10月在江苏南通崇川学校举行。此次活动设置的主题为"健康第一: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并就体育教学提出"以深度思维教学为手段,提高体育学习品质;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宗旨,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三点要求。释义深度思维为: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  相似文献   

4.
试论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京琼  何培森 《体育科研》2001,22(3):38-39,43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先导,构建体育教学过程本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健康第一≠快乐第一--中学体育课不能放弃"三基"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学校体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体育教学改革和拓宽学校体育功能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这本应是学校体育开拓发展的重大机遇和良好条件,但我们的一些学校体育研究人员、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面临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没能及时有利地借助"健康第一"这把尚方宝剑,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却被"健康第一"捆住了手脚,"快乐体育"似乎成了中学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成了教材编写与改革的中心和主题.  相似文献   

6.
继"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之后,教育部新近颁布了制订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切实贯彻落实,是目前体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健康第一思想之于体育的深刻内涵,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予以剖析,是更好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体育素质教育朝着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  相似文献   

8.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产生较大影响。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积极探索符合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再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改革的着眼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入手,通过对其再释,强调其现时的科学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导向下的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对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健康、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的揭示和对当前学校体育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的分析 ,提出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深化改革 ,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付建民 《体育学刊》2006,13(6):75-77
依据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结合我国大学体育特性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将“绿色、科技、人文”与大学体育的“健康、知识、素质”结合起来,构建“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并从它的必要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内涵和特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尚停留在经验定性描述的阶段,因而难以准确评价其质量,也就难以正确指导教学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AHP法”,可以对体育课评价有关各因素的“权重”加以准确量化与科学分析,达到对体育教学过程宏观调控与微观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实践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袁丽萍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52-553,556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这一点,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为教学目的,修正教学过程。改进锻炼标准。文章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案分析,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在大学生中充分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课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指导思想出发 ,探讨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教材体系与教学方法 ,使体育教学思想、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能服从于“健康第一”的目标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态度、健身意识与能力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课程学习评价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目的、内容、方法等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21健身纲要"与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法,依据“健身纲要”的精神,在高校创建了“121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即每周上4学时体育专项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朝阳活动3次。要求学生每人掌握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养成,培养了一批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体育骨干,促进了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体育科技》2006,27(3):77-7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有:体育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训练化、体育效果个体评价、体育教师队伍等方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适应。指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加以理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持续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发展、学生主体需要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等方面探讨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并提出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